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典型人物
褚君浩:红外物理院士的燃情岁月
发布日期:2015-12-11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人物介绍】褚君浩,1945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华东师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曾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一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发现最完整的用于研制红外探测器的碲镉汞红外本征光吸收光谱;获得最具有直接物理意义的碲镉汞禁带宽度和组分、温度关系式,被国际上称为褚―徐―汤表达式。

在褚君浩看来,他的诸多身份标签可以归为他致力的三个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这三件事情是我工作的三个面相,我主要研究物质光电过程,做科普和参政议政都是在这个方向上展开,它们彼此勾连,相得益彰。”

科研探索:讲究严谨求实

中学时期,对理论物理有浓厚兴趣的褚君浩翻开了科学人生第一页。初三时,他开始阅读有关天文学的书,高中时阅读《相对论》和原子物理学方面的书籍,“我都很认真地做了笔记,虽然当时对这些理论只是表面上的理解,不过还是为后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他回忆道。

凭着勤奋好学和执著,“文革”后褚君浩考上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红外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汤定元,开始了他在红外物理领域的探求。1984年,他成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1986年2月至1988年10月,他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赴慕尼黑技术大学物理系从事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研究。1993年7月至2003年1月任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在他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还担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上海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褚君浩与国外同行交流

一路走来,褚君浩感触最深的是科学研究要持之以恒,做到“求实、渐进、创新、跨越”。他说,在碰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坚持这8个字,如果选择绕道走也许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在德期间,研究二维电子跃迁过程中他遇到一个难题即要求远红外激光器非常稳定,当时他想出很多办法反复实验,花了整个晚上最后终于调节出可以保持长达8小时稳定的激光,令一向严谨苛刻的德国人非常佩服。可是他却由于太专注实验竟然忘记打开实验室的暖气,实验结束后就患了严重肺炎,经过3个星期才治愈。正是这种专心致志成就了他诸多成果。

褚君浩先后承担国家973、攀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项目等12项科研任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英文编著8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12次,发明专利20余项。他的研究结果被美国依里诺依大学编入软件包,被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英国菲力浦研究实验室等30多个单位作为碲镉汞材料器件和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依据。碲镉汞带间跃迁本征吸收光谱等20项研究结果作为标准数据和关系式,被写入国际权威科学手册Landoldt-Boerstein(《科学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1997年起,他被特邀为该书“含Hg化合物部分”修订负责人。他的研究结果被大段引入美国《固体光学常数手册》、英国《窄禁带镉基化合物的性质》、荷兰《混晶半导体光学性质》、前苏联《半导体光谱和电子结构》等著作。美国《材料学会通报》、《现代薄膜和表面技术》杂志分别发表专文介绍这些成果。2000年,美国Kluwer Academic/Plenum出版社计划出版《微科学丛书》时,主编之一A.Sher(曾任美国II-VI族材料物理与化学讨论会的主席)推荐褚君浩撰写专著,并评价说:“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领域,他们现在不仅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一些方面走在了前面。”2005年,他撰写的《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中文版)出版,这是他多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汤定元院士在序中评价这本书是“全面综述窄禁带半导体有关研究成果的国际上第一本专著”。褚君浩认为,科学研究不应停留在理论基础上,而要与实际结合,“我的老师汤定元院士主张‘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在掌握科学规律后,就要把基础研究与器件设计相结合。”

科学普及:讲究多层面多视角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褚君浩并不满足于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探索,同时意识到将科学家的成果向中国社会和公众推广的重要性。

早在当中学老师时,褚君浩就在报刊上发表20多篇科普文章,出版科普著作。1978年,他加入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后,更是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1986年,在九三学社发起举办“科技与社会”论坛,策划组织12场重要报告,请钱伟长、严东生、曹天钦等著名科学家为公众解疑释惑。这一系列科普讲座逐渐使褚君浩的科普工作不再仅仅是个人化的兴趣爱好,而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科普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褚君浩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九三学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员会主委,他发起举办“浦江学科交叉论坛”,邀请多学科专家介绍各自领域前沿动态。该论坛现已连续举办13届,成为知名品牌。上海世博会期间,沈允钢、郭重庆、杨雄里、范滇元、张永莲、王恩多、褚君浩等多位院士以“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坛”顾问团的身份参与“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围绕植物与城市生活、后世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脑科学等话题,与市民分享前沿科学理念和思考。2012年,他组织举办“解读科学类诺贝尔奖”系列科普报告会以及“回望阿西莫夫、繁荣原创科普”研讨会等科普活动。

褚君浩院士做科普报告

褚君浩近年所作科普报告超过50余场,平均每个月1场。在他看来,科普是一项面向全社会多层面、多视角的工作。他为不同听众群体量身制定科普报告。面对中小学生,他喜欢讲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面对社会大众,他聊科学常识,也聊“物联网”等最新科技动态,解读公众对科学问题、社会现象的疑问;面对公务员、产业界人士以及各行业领军人士,他讲高科技发展趋势,从光电信息获取联系到智慧城市建设,从光电能量转换联系到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城市建设,他觉得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将科学的理念和思想传播给他们,从而有利于决策制定的科学性。

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多个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褚君浩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但只要有单位邀请他去做科普报告,他总是来者不拒,“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我愿意多做些科普工作。这也是院士应尽的社会责任。”

曾经,科普读物使他树立成为科学家的梦想,是推动他走上科研道路的源动力之一。如今,他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撰写《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科普著作,主编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战略型新兴产业科普丛书》,参与编写《彩图百科》、《科学家庭》等系列科普图册,推出“上海市21世纪科普创作形象工程”——新型原创科普丛书《原来如此》……他领导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先后发表科普文章37000 余篇,组织参展或发表科普美术、摄影作品(包括网络作品)89200 多件,出版科普读物1100 多种,组织科普演讲、科普宣传和竞赛评比等活动5400 多场,获奖145项,成为上海市科普工作的中坚力量。

2013年,褚君浩荣获上海首届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从上世纪60年代末投入科普工作,悠悠40多年,一路走来,褚君浩见证了中国科普事业的成长,同时也深谙其内在的症结所在。褚君浩认为,科普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还要传播科学方法、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科普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要使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让非专业人员看得懂,又让专业人员觉得新,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最新科学进展和发展方向,为科学研究培育社会土壤。

谈及国内科普工作和科普文化的现状,褚君浩的反思非常深刻。他认为,如今科普工作的规模、水平、重视程度以及社会认可度都在不断提高,但从量的方面来说不够普及,局限在一部分地区和范围内(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带),广度不够。从质的方面来说深度不够,科普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国外,高水平的作品比较少,像《星际穿越》、《蜘蛛侠》、《星球大战》等大片广受欢迎,而中国非常缺乏有原创力和想象力的科幻影视作品。下一步该何去何从?褚君浩说:“一要扩大普及面,二要增强深度,不能只是做一个报告,要多种形式并进,要多出水平高、能在历史上留得下来的科普作品。”

参政议政:有社会责任心

在褚君浩心中,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始终摆在最重要位置。在德国的两年零10个月,他从事的研究项目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原来的研究密切相关,“与国外相比,当时国内的研究条件很有限,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利用外国先进实验设备,吸收先进研究方法,那段时间的成果对国内今后的研究是一次很好的积累。”因为怀着对祖国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德国优厚的研究和生活条件并没有打动他,当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召他回国时,褚君浩义无反顾举家回国。回顾这些年的发展,他得出结论: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科研工作者的成就感要与国家荣誉、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说起参政议政,他认为这与科研工作并不冲突,“我觉得很有劲,参政议政是让社会责任具体化,把科研环境的相关问题与它结合起来,既凸显特色又有现实意义,绝不是在浪费时间”。一面寻求光电科学技术突破,一面投入科普实践,一面在参政议政层面提出相关议案和建议,褚君浩非常珍惜这些身份所可能具有的效应。他对参政议政理解相当积极和正面,也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充分运用其学术智慧和科研成果,为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对光电技术在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2009年褚君浩担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后,为上海市建设提出系列建议。他建议发挥科技优势,利用核心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使上海世博会开成一届低碳世博会,其报告得到温家宝、李克强和韩正的批示。在“上海2010参事国是论坛”上,褚君浩做题为《科技创新促进上海低碳经济发展》的报告,指出“新技术是种子、政策是土壤”,呼吁大家关注新技术生长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指出只有良好政策土壤才能将优秀技术种子孕育成更大成果。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褚君浩向与会代表介绍自己提出的议案

2003年起,褚君浩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宣传光电技术在能源、环保领域的研究进展,先后提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政策方面的多项议案和建议,促成多项国家相关法案的修订与完善。2008年,他提出《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太阳能应用的议案》。 2009年,他提出《关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促进太阳能光伏电池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法》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他提出《关于修改矿产资源法的议案》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2011年,他提出《关于制定低碳技术促进法的议案》被全国人大采纳;2012年,他建议修改《电力法》,并建议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执法检查,还提出《关于制定〈原子能法〉的议案》;此外,他还提出关于制定科技投入法的议案、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议案和制定住房保障法的议案等系列议案。“两会”期间,他同1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全社会加大科普投入力度、提升科普工作地位、建立科普长效机制。他建议,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可以在项目结题时,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科普,使广大民众了解国家科研项目进展和意义。

褚君浩说:“参政议政是让社会责任具体化,把科研环境相关问题与它结合起来,既凸显特色又有现实意义。给我这个发表意见的权利,我就应该尽义务推动科研环境的改进、促进科技发展。”

2014年12月15日,褚君浩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国科协表彰,被授予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熟悉他的人都感觉这是一份实至名归的荣誉。褚君浩用自己言行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一个科学家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境界,他以科研为圆心,以科普和参政议政为两个半径,形成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同心圆。而这个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版权所有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法律顾问: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阎建国律师
京ICP备050407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362号 copyright 2003 www.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