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楚光:燃烧自我,乐于奉献

来源:    时间:2010-10-09

稀松的毛发搭在前额上,闪亮的眼睛特别有神韵,一看就使人感受到他的热诚与睿智。他,就是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楚光。从1997年起,该实验室更名为清洁燃烧与热能转换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楚光生于1945年2月。1967年他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动力工程系,1968年至1978年在湖北省电力工程公司工作,198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该校工学博士学位。他先后被聘任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于1990年9月至1992年2月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工作访问一年半。

1997年曾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的郑楚光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他现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执着于“节能减排”的首席科学家

郑楚光多年从事“燃烧与污染防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辟了许多很好的研究方向。1999年,郑楚光教授主持的“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 获“973”第二批立项,获科技部4000多万元科研经费资助,第一次受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2007年立项项目公布,郑楚光教授被聘为“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之一,获科研经费3500万元。这是他第二次受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早在1997年以前,郑楚光就敏锐地看到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并于1997年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课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内容的前期研究。2005年6月4日,郑楚光教授所在的煤燃烧国家实验室承办了由国家自科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持召开的“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研讨会形成共识,认为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基础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据此,科技部将相关研究内容列入今年“973”项目的申请指南。郑楚光教授率领他的科研团队申报了这项课题,并与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沈平平教授一起成为“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郑楚光之所以能两次受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得益于他在学术思想方面把握前沿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郑楚光1992年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完成工作访问归国后,针对燃煤研究领域非主量组分研究的不足,率先开展了煤灰的沉积特性与机理方面的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多项项目资助。随后,郑楚光又先后在燃煤污染控制中湍流多相反应流体力学、重金属污染控制、可吸入颗粒物、燃煤二氧化碳减排以及系统经济性评价等方向展开研究,并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重点基金等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共有8部专著出版。

郑楚光曾先后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他担任国家“十五”“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综合评审专家,其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教育部和湖北省科技一等奖在内的10多项科技奖励。

在学科建设上倡导“主体力量论”

郑楚光十分重视团队建设,构建学术梯队,培养青年人。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郑楚光教授意识到:让研究生全方位地参与实验室工作,分担繁重的科学研究、教学及基地建设任务,是实现实验室和学科建设轻装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他坚持把研究生作为学科的一支“主体力量”、学科梯队的“培养群体”,让他们参加或主持科研项目,参与本科生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指导,参与专著的撰写与出版等。

多年来,郑楚光领导的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项目,包括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以及一些重大的开发项目。郑楚光的研究生们不仅参加了这些项目的全部工作,而且许多人还是事实上的项目主要承担人,有的还成为重要项目的主持人。该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高达168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达58篇,被sci、ei收录达60篇。

由于践行了这一全新的学科建设思路,使该实验室加速由教学型向研究型的成功转换,为这一领域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因此,郑楚光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伯乐奖”。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在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召集社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座谈会上,郑楚光主委引用毛泽东于1916年冬所写的《七古》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总结了自己不仅在清洁燃烧与热能转换等专业方面执着地“燃烧”自我,同时在社会的政治舞台,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上也不断奋击三千里,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作为参政党省级地方组织的主要领导者,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常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来警醒自我,经常是早晨在北京,下午在南京,晚上回武汉,白天不够用,夜晚也当成白天使用。社省委的主委会议、常委会议以及各类座谈会他都选择在双休和节假日举行,他办公室的灯光永远是天还没亮它已亮、夜色深深烛未灭。除大年三十在家陪老母亲吃年饭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在自己的工作上。他常说,民主党派在国家的政治生涯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把握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国家的政治文明和经济繁荣添砖加瓦。

每年春节刚过,他就召集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的主要骨干,共同协商社省委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等年度计划安排,特别是在参政议政方面,他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世界形势的发展,小到参政议政的选题,哪个课题由哪些人去做,他都要去考虑。他还把搜集到的每个课题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的思考拷贝成图文并茂的PPT供大家参考,开拓大家的思路。2003年,他在社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参政议政的几条思路,即政治职能发挥的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保障的立法建议、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正确定位等,其中,有关政协政治职能发挥的课题调研就由他亲自带队开展调查研究。当时,正值他住医院动手术,在病床旁,他两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左手在打吊针,右手艰难地打开电脑,给课题组同志讲解这个课题的主要思路。由于有一份资料在学校实验室电脑中,他当即拔掉吊针针头,捂着刚开刀不久的伤口,让人搀扶着坐上汽车,赶往实验室取回,提供给调研组。调研组的社员们看到这些情景,深深地被郑主委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经过深入调研后,以第四届社省委名义向省九届政协一次会议提交的《完善政协法律地位,确保政治职能的有效发挥》大会发言,在省政协大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听取发言后当即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此联合下文《关于保障非中共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时间、工作条件及待遇的通知》(鄂办发[2004]32号),这份文件的出台,调动了广大非中共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为湖北省党外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这个文件不仅在湖北,在全国也引起了反响。

在省政协九届一次至五次会议的五年间,在郑楚光主委的带领下,社省委共向省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48件,集体提案85件。事事都是有理有据,件件都有真知灼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05年,随着国际油价波动,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郑楚光认为,自己作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理应走在前面。在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主持的中共湖北省委中心学习组上,郑楚光应邀作了有关能源问题的专题讲座。在各地市中共市委的邀请下,他还前往襄樊、宜昌、黄石等地为中共市委常委领导中心学习组作“能源与环境”、“气候变暖”等专题报告。得到中共湖北省委、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在社省委常委会、全委会、专委会等多种会议场合,他经常用投影仪向大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政党理论,学习探讨、科技前沿、参政议政等。举办各类讲座,这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任武汉化工学院九三学社支社主委金小田向郑楚光主委提出:九三学社是具有科技特色的政党,要发挥我社的特点,以举办讲座的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国家的政治形势、科技知识等。郑楚光主委采纳了建议,并决定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第一场讲座由他自己带头,1998年3月19日,郑楚光主委的“能源与环境”的讲座在武汉工程大学开讲,省直组织在武汉的社员百余人前往听取了他的演讲。具有九三学社特色的讲座就此拉开了序幕。至今,已举办讲座60多场,其中,郑楚光主委2004年在鄂州市政协礼堂举行的“解读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鄂州市委、市政府200多人出席听取了讲座。2006年郑楚光主委在襄樊南湖宾馆举行的“能源与环境”讲座,中共襄樊市委组织的听众多达500余人。2006年,郑楚光主委还在中共黄石市委礼堂举行“能源与环境——人类面临的空前挑战”的讲座。几年来,郑楚光主委深入基层举办讲座、指导工作不下数十次,每次都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随身带着电脑,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以及丰富的知识传递到他所到达的地方。他的示范作用深深地影响了社省委领导班子的其它成员,大家也纷纷以他为楷模,在社内形成了具有“九三学社特色”的系列讲座。

身兼多项重要职务的郑楚光没日没夜地操劳,真所谓“惟日孜孜,无敢逸豫”,但他生性开朗豁达,把“燃烧自我”奉为自己的人生理念,他勤于奉献,乐在其中。(文/赵谦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