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关注 一路倾情——九三学社中央寻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之道追踪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时间:2010-03-26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建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从2003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持续关注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8年来,多次走访教育主管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多次召开高校负责人和大学生座谈会,多次零距离接触企业单位和街道乡村,多次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提出提案。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准确的情况把握,设身处地的深刻思考,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彰显了九三学社倾力科学发展,情系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现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

因为高智但弱势的待就业和低收入的大学生,有人发明了“蚁族”这一名词,现如今,“蚁族”已经成为了难就业的代名词。在北京的北五环外有个叫“唐家岭”的城中村,这个村子的户籍人口只有4000多人,却聚集了大约6万名租户,其中70%为留在北京求职的大学生。“被遗忘在世界角落,不是我的错。虽被埋没,绝不蹉跎,住在洞穴的我每天忙忙碌碌奔波,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蚂蚁虽小,但胸怀广阔,坚持做自我……”两名蜗居在此的年轻人向前来看望他们的政协委员唱出了“蚁族”的心声,使闻者落泪。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010年的630万。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的大学生过剩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同教育部负责人座谈时提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是因为大学生太多了,而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够合理,与就业市场的要求不匹配。其实,九三学社中央早在2003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关于《深化改革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大会发言中就提出建议: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2004年,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优化国家人才结构》的提案,建议从优化人才结构入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变“高端”教育的观念,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因为供需结构失衡引发的就业难问题。2009年,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建议》中提出: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落实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高校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在着力办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呢?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服装企业用工需求减少,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2870名毕业生早早被用人单位抢聘一空,国内6家知名服装企业甚至采取订单方式“预订”学校2010届毕业生。这所学校的情况不是特例,各地职业学校也普遍呈现出“毕业即就业”的可喜局面,这与高校毕业生积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证明,与就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需施教,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促进政策出台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今年1月10日,在王场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大学生“村官”胡建党赢得了80%党员和村民的认可,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老支书成了副书记。胡建党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在校期间他不仅是优秀学生代表,还是党小组组长、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为当村官,他放弃了一份月薪8000美元的境外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像胡建党一样被选派到基层工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数据,仅2007年,全国大学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58万人;2008年,全国有14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久违的“口号”成为今天的时代强音。这一局面的形成,得益于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多项鼓励优惠政策。九三学社为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多次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基层与毕业生座谈,与教育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通过这些调研了解的情况是:基层急需人才,而国家培养的大批人才找不到工作。本应是一拍即合的好事,但却发生了“肠梗阻”,其中的症结在哪里呢?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深入地思考,韩启德亲自执笔写成《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建议》,希望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来实现人才与基层的对接。他在建议中说,各种高等专门人才的就业,过于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每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还不足10%。广大乡镇、社区、国营工矿企业等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状况。通过国家适当政策导向,打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通道,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建议中分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道没有打开的结主要有是基层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不足和国家在工资、人事、户口、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力度还不够两个方面。韩启德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事用工政策;招考公务员应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倾斜;将高校毕业生下基层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结合起来;扩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加速推行职业准入制度,优先录用高职毕业生等一系列具体对策。

这一建议以“直通车”的形式直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5年春节前夕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韩启德还当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很快,建议得到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批示,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此项工作”。随后,九三学社中央又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打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道的建议》,此提案一经提出,便因其科学可行,引起广泛共鸣,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共16条,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很多建议都被采纳。如: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逐步实行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二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加大财政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力度;为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适当增加周转编制;实行面向基层的定向招生制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各地也结合当地实际陆续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

各项入情入理,“真金白银”的政策规定,使胡建党们吃了“定心丸”。如今,胡建党带领着村民种植食用菌,以最初拼凑的15万元起家,一年多就已经利用盈利再投资达80万元。他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和信任。“希望能把王场村打造成为北京的蘑菇特色村,让村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8500元达到2014年的两万元。”胡建党充满信心地说。

改善就业市场 实现放水养鱼

面向基层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但是面对几百万的“剩余”劳动力、上百万的城市“蚁族”。我们的脚步绝不能停止在这个突破口的边缘。人才、政策、市场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三个支撑,可用的人才、科学的政策和健全的就业市场缺一不可。

2009年3月,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建议》中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带动能力,为高校毕业生开拓广阔的就业领域。在《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就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有计划地调整就业结构,实现就业人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够通过创业活动实现劳动者的自主就业,还能通过创业拓展就业机会,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就业,是一种培育就业市场的方式。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建立创业就业扶持机制的建议》指出了我国创业带就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放宽创业准入的门槛,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将创业培训引入高校,制定实施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培训计划和优惠政策。

2009年12月22日,“百名博士助推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基地”正式揭牌。九三学社大连市委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优势,组织社内百名博士,依托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培训服务。这是九三学社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尝试,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九三学社中央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调研组赴大连市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鼓励大学生这一年轻且掌握一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发挥智力优势,自主创业,以一人创业带动群体就业,实现人生发展的新事物,无疑就是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中近一成(8.6%)有创业意愿,但2004—2008年,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实际创业的人数不超过2万人,不及毕业生总数的0.5%,创业意愿和要求严重不匹配。分析提出阻碍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政策方面、外部环境支持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拿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关建议: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高校课堂,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和形成想创业、敢创业、爱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渠道;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应有新突破。

今年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建议》。建议建立国务院部际协作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在条件成熟的城市允许创业毕业生就地落户,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服务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因素的综合效应,观念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九三学社中央将始终关注这一问题,尽全力为国家分忧解难,为学子摇旗呐喊。(刘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