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院士与我们虽不在一地工作,但我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得到吴老的多方关心和支持。最近我整理信函,发现从1974年至2009年,吴老共给我亲笔信函14封。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慈祥长者对晚辈的关心和呵护,显示了一位大学问家的真知灼见。他对新生事物和创新研究的鼓励与支持跃然纸上。
在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的十年间,常有机会赴京聆听他对做人和做事的精辟分析和教导,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他练达精明,睿智大度,有名人风采,学者风范;他审时度势,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他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出将入相,国事繁忙,是学者型干部;他在医学界,团结同仁,与时俱进,攀登科研高峰,学术上硕果累累,为国家争得荣誉。作为一代名医,仁者爱人,誉满杏林,深受病家爱戴,口碑载道。
往事悠悠,在70年代,我因为在研究莨菪类药中取得一些成绩,发现了一些可喜苗头,但也碰到不少困难,曾求教于吴老。他来信鼓励说“你对莨菪类药的研究,我们都很重视,希望继续努力,做出更多贡献。你可以考虑向中华医学杂志投稿。”80年代初,当吴老获悉我们中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学会学术活动很繁荣,全国各地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时,吴老给我来信指示,“你对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的研究起了很大作用。希望全国这方面工作的同志能团结起来,分工协作,使这项在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的工作,能更快更大的发展。”当我们研究学会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时他发来贺信:“微循环研究近年发展很快,为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新的认识,新的观念,正在不断形成和充实之中。学会近年提供的学术论文,内容已十分丰富。……”
在我与吴老的交往中,他就为人、做事、做学问等多方面也给我谆谆教诲,其真切之情使我心灵深处润泽如春雨。有一次我在总结东莨菪碱疗法戒毒时,提到该方法可在一周内改善性功能,他慎重其事地告诉我,改为“当成瘾者有性功能障碍时,在一周内改善性功能”更恰当。增加几个字,讲明一个前提,恰到好处。足见吴老治学严谨,真诚朴实。
80年代末,我们编了一本书《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要出版,他欣然为我们写序,在序言中他写道:“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微循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发展很快的领域。微循环研究使我们对很多病变有了新认识,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六十年代初,我国微循环研究的先驱钱潮教授、祝寿河教授应用莨菪类药抢救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脑膜炎等的感染性休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们通过对微循环的动态观察,明确了微循环障碍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创立了发病学中急性微循环障碍的新理论。他们对微循环研究的良好开端,使我国随后的研究工作始终保持着理论与实际联系、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特点。莨菪类药在微循环障碍时的突出治疗作用,又使我们对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有了新的理解,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工作。”
“十分可喜的是,继钱、祝等先驱之后,又有杨国栋等中年科学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微循环和莨菪类药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继续开拓。他们深知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广,对多种伤病都可发挥作用。为了造福病人,促进学术发展,他们克服了许多实际困难,于1979年成立了中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学会。该会发挥了荟萃人才,横向联系,纵向深入,协调多学科的研究,及时推广研究成果,挽救大批伤病人员的作用。短短数年,累累成果,我国的微循环研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这两小段文字见解深刻,高瞻远瞩,可见大师的手笔。今天,重读吴老这些论述,对我们的工作还有现实指导意义。更令人难忘的是,在写序言前吴老要我们提供许多背景材料,书稿提纲,内容摘要,作者简介。他起草后,还逐句念给我们听,关键句子提出讨论,然后他才工整抄正,发表时一字未改动。真是文字千年事,半点不马虎,使我辈折服,获益匪浅。
每当晚辈科研工作取得一点苗头或取得一点成绩,吴老总是及时给予鼓励。早在1974年吴老翻阅了我编印的各期《医学文选》杂志后,就写信给我,“杂志内容对有一定基础的医务人员了解医学进展,提高业务水平是很有帮助。”在特殊年代,学术杂志大多已停刊。我为了编好杂志,向全国各大专院校和医院组稿,编成一个个专题,集中发表,信息量大,概念新,一时社会反响很好。1982年,吴老又来信关心我这个办了一点实事的普通医务人员,“你对《医学文选》编印和莨菪类药的研究,所费精力很大……。”1985年,当获知我们12项科研项目,获得专家肯定的评价鉴定,而且还有不少课题获奖时,吴老又来信说“你的工作成绩突出,许多人都知道,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是件大喜事,向你祝贺”。1987年,吴老在《瞭望》杂志上读到有人写“杨国栋与萌芽中的莨菪医药学”一文,写信给我,“该文我非常喜欢,实事求是,没有随便加码。你对事业的钻研精神,数十年如一日,似乎写得不够……要让更多人知道一个科学家是怎样在孜孜以求的。”1997年,吴老又来信“看到美国药物依赖学会主席到宁波戒毒研究中心考察,国家科委决定把你们戒毒研究中心作为国际戒毒培训中心,我十分高兴……”。
吴老的信件,让我从心底里涌出暖流。我庆幸,这一生,能得到吴老一路具体的关心和指导。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2002年6月19-21日在宁波召开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会期间,吴老亲临我们研究所和戒毒研究中心考察。吴老年事已高,不便爬楼,我们按照他的要求,叫了几个海洛因依赖脱毒病人。他老人家亲自询问治疗情况,并对我们的工作作了许多指示。回京后又给我寄来题词:“实践理论相互促进,方法独特名闻全球”。这是给我和我们科研工作者最大的鼓励和鞭策!我铭记不忘,激励着我继续前进和创新。
吴老从医60多年,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艰辛而辉煌的一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有高度责任感和高超的服务艺术。吴老虽已高龄,但他给“晚年”赋予了新的内涵,他认为晚年正是生命经过了厚厚积淀的又一轮勃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吴老,想念您。
(九三学社宁波市微循环研究所支社 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