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员会2019-08-13打印分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一种新的政党制度范式,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民主政治、政党政治发展的大潮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原则,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多党合作建国、协商民主建政而产生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的;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在政党制度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通过在“长成”与“做成”之间的政治判断与政治选择实现的。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长成”与“做成”的有机结合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国家既有的政党之间相互竞争,通过定期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上台轮流执政明显不同。如果说,新中国成立所建立的政党制度历史“长成”的因素居多,那么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则更多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做成”的因素。因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参政议政,构成我国政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近300年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主流形式和一般形态是,政党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政党之间激烈竞争、政党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利益。这种政党制度形式先在欧美国家形成并产生示范效应,为后发国家所仿效和学习。任何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照而发展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立之初多党合作建国、协商民主建政而形成的,并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世界民主政治、政党政治发展的大潮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原则,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由中国产生、创造和发展,为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既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创造的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既定的历史条件,就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时空下,执政的国民党实行一党训政制度、打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深知国民党党训政制度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各受压迫阶级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必须对走出一条新的政党制度发展道路问题进行战略思考,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加以创造。要选择适合国情的政党制度,必须准确分析那一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构成形式,提出那一时代的任务和命题。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来自政治判断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历史法则和发展趋势的政治判断。

今天,我们重温当年党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理论的初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既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在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帮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帮助民主党派解决自身困难等,从而巩固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在统一战线工作大局中,重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通过协商民主和政党协商等民主方式和制度机制,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气象。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型政党制度,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其发展。这说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基础,政党制度与民族惯例和性格和谐一致。

因此,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又可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当然是分不开的。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中的“做成”因素

政治机器并不是自行运转的,正如最初它是由人们制成的,同样还需由人、甚至由普通的人去操作。它需要的不是人们单纯的默认,而是人们积极地参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全面确立。这时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已经消失,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只存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历史条件下,于是有人提出民主党派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当时的中共中央正确处理了这一问题。毛泽东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并在中共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毛泽东认为“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既显示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生命力,也回答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存在的目的与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长期合作提供了新的现实依据。正是根据新时期我国政党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在全球冷战结束、多党制浪潮到来、许多国家一夜间骤变为多党制之时,1989年12月底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规定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随后在1993年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六大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明确地把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概括为和谐的政党关系,即各政党之间不但要努力巩固相互合作的共同基础,而且要相互尊重彼此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着力于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努力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多党合作发展、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全面执政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同时从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规范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2015年相继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暂行)和《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提出“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推动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

从中国政党制度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既是历史起源自然“长成”的,也是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成”的。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有机统一,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来的重要领导力。而我们九三学社作为多党合作民主党派之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和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峥嵘岁月,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增强信心,凝聚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九三学社江西科技学院支社  温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