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 共创辉煌——纪念新中国成立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

2019-08-13打印分享

70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国旗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国歌谱写了中国新的命运。70年前的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70年来,九三学社代表、各民主党派紧密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风雨同行,同舟共济!回顾历史便可启示未来,值此祖国70华诞来临之际,现将新中国成立和新政党制度发展的70年历历程简单总结如下:

一、第一阶段:1949年——1956年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会议结束后下午3时,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各民主党派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

中国共产党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对民主党派采取“团结、建设、进步”得方针,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

二、第二阶段:1956年——1978年

1956年——1966年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966年5月——196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时期,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国家建设基本在徘徊中前进。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日益发展,中国政党制度同意遭受严重挫折。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逐步得到恢复,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曲折到恢复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关系有了新发展,形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型关系[2]。

第三阶段:1978年——2002年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提出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决策。在思想上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春天,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科学,文化,都实现了大跨越式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2 年,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又根据实践发展需要明确提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并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3、4]。1989 年12 月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的时期[5]。1993 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修正案,使其获得宪法的保障。

第四阶段:2002年——2012年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并创新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到底。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把坚持“十六字方针”列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在改革创新中得到全面发展[2]。

2005年2月和2006年2月中共中央相继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意见》,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三化”水平上来一个新的台阶[6]。2007年公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

第五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7年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呈现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神州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令世人惊叹。我国人均GDP由1978年的160美元增长到2018年9780美元,7亿多人脱贫,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在定期举办“双周协商座谈会”及政协相关例行会议的基础上,协商渠道从国家机关、政协组织和党派团体进一步拓展为七个[7]。民主监督职能得到强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发挥协商式监督特色优势,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各民主党派中央先后就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书面意见建议539 件。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共124 次。政治协商不仅促进了执政党和国家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通过政治共识的凝聚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最科学广泛的民意支持[8]。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商国是,共襄伟业。2018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之处,用三个“新就新在”深刻阐明了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新时代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5]。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也历经了从确立、恢复到探索、发展、创新的五个阶段。历史证明,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检验,能够最大程度和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是最适合中国具体实际和国情的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还为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来重要贡献,大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力保障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安全。(九三学社朝阳区委员会  谷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