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魁,副教授,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郑州科技学院创办人,现任郑州科技学院董事长,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其创办的郑州科技学院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高校,跻身中国民办高校优秀院校行列。该校创办27年来,积累教育资产(固定资产)超15亿元,是九三学社系统办学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毕业生最多的民办大学,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刘文魁本人先后被评为“世纪英才”、“中国杰出民办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个人”、“中国教育创新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社员”等。
1、倾囊办学,无私奉献民办教育事业
1988年,在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为解决当时河南高校少而生源多的突出矛盾,刘文魁倾其所有,自筹资金创办了郑州中原职业大学(郑州科技学院前身),同时创办了郑州大华装饰工程公司等三个校办企业,闯出了一条以个人办学、校企哺学、以学养学、滚动发展的新路子。刘文魁发扬了“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实干的拼搏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带领郑州科技学院励精图治,奋力前行,27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1万名。目前,郑州科技学院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教师1000人,在校生23000余人,图书馆藏书16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1.2亿元,固定资产逾15亿元。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民办”冠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民办类分市场,并连续多年承办全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双选会,连续15年保持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学院综合实力跃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先后被授予“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中国就业质量十强民办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均对学校改革经验和建设成就进行了报道。2014年,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功实现了与河南省唯一的211大学——郑州大学的合作,开创了河南省重点大学对口支援民办高校的先河并成为校校合作的典范。刘文魁本人因此也获得国家、省市、媒体、团体表彰各种荣誉称号200多个,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陈至立、何鲁丽、张榕明接见。
刘文魁本人的成长和郑州科技学院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得到了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199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为郑州科技学院建校10周年题词;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全国办学工作现场会在该学院召开,社中央副主席黄其兴、安振动亲临学校;2002年, 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莅临学校视察并受聘担纲学院首席顾问;2008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再次莅临学校调研时说:“这是我第二次到这所学校来,学校有很大变化,20年能够办成这个样子,确实不容易,没有向国家要钱,没有和其他公办高校一样贷款,反而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刘文魁发扬的四种精神,不管哪种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从校园的面貌已经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办学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金开诚、洪绂曾、邵鸿、丛斌等先后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2015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刘文魁董事长坚持潜心办学、不求回报,所有办学经费都用于学校的滚动发展,令人感动和敬佩。 如今,已78岁的刘文魁仍然工作在学院发展的第一线,他说,“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坚持教育公益性是我终生的办学理念,我要亲手干,亲眼看,活到老,干到老” 。现在他亲手创办的这所民办大学正在向教育部申请研究生教育资格。
2.积极履职,倾力助推民办教育发展
作为一名老社员和民办高校的创办人,刘文魁深知作为参政党的一份子,要积极履职建言,服务社会,勇于担当。90年代中期,在刘文魁倡议下,郑州科技学院义务举办了下岗职工培训班,免费培训学员1000多名,为河南省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义务培训计算机课程200多人,为九三学社社员子女和老少边穷学生减免学费数百万元。1999年,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和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发出了“远学王选、近学刘文魁活动”,刘文魁成为河南统战系统学习的楷模。他先后担任郑州市金水区政协副主席、社省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二七区政协常委,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职高专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期间,向区、市政协、九三学社省委、省教育厅、中国民协等提交调研报告、提案达20余篇(件),调研报告、提案多涉及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并对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刘文魁两度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政协委员。2002年,刘文魁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科教服务、支边扶贫先进个人”。
3.率先垂范,以身传递教育正能量
刘文魁经常告诫自己,也告诫身边人,我办学校的目的不是挣钱,是育人,所以,虽然是学校创办人、董事长,他和其他校领导一样每月靠拿工资在努力经营好这所学校。27年来,他和普通教职员工一样坚持上下班、坚持深入到各个院系、各班级听取大家心声,努力解决好师生的点点滴滴事情,深受师生爱戴和敬仰。在他的影响下,广大教职员工大力弘扬“四种精神”,廉洁自律、正人正己,凝聚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正能量,保障了学校良性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新的使命,在刘文魁倡导下,郑州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相继建设,“双创”大楼拔地而起,创新创业项目迅速推进。2015年12月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年终评比中,郑州科技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重点大学囊括了12项一等奖中的11项。郑州科技学院是唯一入选一等奖的非“211工程高校”和民办高校。2016年5月,学院桌面彩色3D打印机项目与清华大学同台获取第十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这两次大的比赛,年仅八旬的他与师生一道前往呐喊助威。
多年来,刘文魁经常教育教职员工,办教育和办工厂截然不一样,是一个良心活,工厂产品不合格可以回炉,人才不合格就祸害社会了。“不等、不靠、不要、不拿”是他办学和做人的原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得到全校师生赞许,也深受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同。2015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向教育部专家组介绍郑州科技学院时说:“刘文魁老先生从1988年开始,由一名教师开始办学,先后经历几个层次的跨越和发展,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老先生年近80壮心不已,是常人做不到的”。
4.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财富
刘文魁同志早年跟随华罗庚教授推广优先法,为应用数学领域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用后半生的精力又创办了令人敬仰的高等学校。办学的精力是自己的,办学经费投入资金是自己的,而形成如今的教育资产却是国家的、社会的,在办学中出现的任何风险属于他自己的,刘文魁用他个人的肩膀扛起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教育重担。目前,郑州科技学院已经积累固定资产15亿元,已毕业学生11万,按照国家大学生教育成本计算,已经毕业和在校学生计算,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30-40亿元,同时,解决了1100名教师的就业,拉动了学校驻地的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同凡响。而培养了11万毕业生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不可估价的社会财富。同时,学校的创办,积累了民办教育经验,成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种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所以,刘文魁同志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