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改革释放活力诚信铸就未来

发布日期:2016-03-24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思路日益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举措更为务实。然而,居安尚须思危,何况新常态下挑战加剧。我们必须看到,繁华背后仍有乱象,“热闹”背后隐忧凸显,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经济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不讲诚信有关。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改革要有新突破,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诚信的支撑。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在当今中国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社会转型期,经济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入,就越需要诚信。诚信是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更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社会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十三五”发展呼唤诚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待诚信,社会进步离不开诚信。

社会信用体系没有缺席者。“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个人失去信用,社会就会失败。一份“天价大虾”,轻轻松松砸毁了山东人民多年打造的“好客山东”品牌。老人倒地无人敢扶,不是人们良知泯灭、失去人性,而是社会信任危机下上演的悲剧。

企业失去信用,就会失去市场。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当前,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相比较而言,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企业不诚信经营,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一旦公众消费信心受损,消费升级势必受到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无从谈起。

政府失去信用,公共政策就会失灵。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捍卫者,又是社会信用的示范者,更是整个社会信用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警示“塔西佗陷阱”的危害:“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改革释放活力,诚信铸就未来。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经济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把诚信建设推向深入,引领改革、助力改革、推动改革,充分释放“诚信红利”。

一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推进改革的关键职责。一些领导干部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一些领导干部说假话、汇假报、编假数字、造假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讲诚信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应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出了事,要追责”。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带头模范作用。“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政府信用是“第一信用”,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责无旁贷。“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古人“千金市马骨”,商鞅“徙木立信”,都是取信于民、善作善成的典范。应不断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权责对等制度、诚信监督制度等相关制度,重塑政府诚信和公信力。

三要强化企业诚信意识。企业诚信建设一直是诚信体系的薄弱环节。要建全企业征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健全行业诚信自律制度,把所有市场经营主体逐步纳入到行业自律管理之中;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经营主体的失信成本。

四要营造人人都是诚信践行者的社会氛围。公民有诚信,社会才有力量。百年之前,梁启超就指出,“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人人知诚信,国家方能昌盛;人人讲诚信,社会方能发展;人人守信用,文明方能进步。我们诚信,中国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