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全面小康振人心以人为本补短板

发布日期:2016-03-24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当前,决胜全面小康成为中国最强音。进入“十三五”,举国上下正以超强的力度、超常的举措,啃掉脱贫途中的“硬骨头”、搬掉小康路上的“拦路石”。全面小康的壮美画卷正在全面铺展开来。

1979年小平同志用“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蓝图。现阶段,13亿多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汇成四个字——全面小康。

决胜全面小康,要用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程度来检视扶贫成效;决胜全面小康,要用人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来检验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决胜全面小康,要以人为本补短板,进一步提振人们的信心、振奋人们的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应放在老乡。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中央采取“五个一批”举措,确保“十三五”时期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对党和政府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大考”。仅说5年内投入60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1000万贫困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的移民人数加起来还不到170万;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超过1000万的只有87个。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何等大气魄、何等大手笔!

脱贫攻坚是一个大战略,需要全面、系统、协调地加以推进。在全力做好扶助农村贫困人口工作的同时,也要全面关注其他弱势群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并不是说城里就没有弱势群体了。事实上,城市里部分群体的困难表现可能更加多元、成因可能更加复杂。如,工厂里的一些普工、下岗的4050人员、初入城市打拚的“农二代”等等,生活生存压力也很大;即使在机关、医院、学校等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当中,也有不少人因住房、小孩上学、照料生病老人等生活艰难,他们的生活状况往往还被社会怀疑,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精神压力,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

中央把集中连片特困区和扶贫重点县作为扶贫重点,并不是说其他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就可以松一松;中西部地区贫困面大,需要特别扶持,并不是说东部地区就不需要扶贫。比如,黄河中下游滩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人水矛盾”突出,农民生产条件滞后、生活状况堪忧,亟需实施根本性的帮扶措施;当地股骨头坏死患者较多,亟需对他们进行救助,并找到产生这一地区病的原因,有效加以防治。

我们强调共享发展成果,普惠困难群众,但不能忽视特殊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如,据估计我国孤独症群体人数达上千万,且面临早期筛查诊断难、康复训练难、接受合适教育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保证这部分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还如,对失能老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困难非计生家庭出生缺陷患儿等群体的关怀,都需要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又如,一些创业致富能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陷入贫困,如何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拾昔日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再创业,值得认真对待。

收入不达标,绝不算小康;收入虽达标,未必是小康。比如,一些五六十岁甚至年龄更大的农村老人,来到城市里从事保洁、环卫等工作,一月挣一千多块钱,年底怀揣省吃俭用攒下的万把块钱返乡,按照农村人口的脱贫标准他们的确脱了贫,问题是综观他们在城里的居住条件、生活不便程度,以及背井离乡的惆怅等因素,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不是一定提高了呢?因此,不能仅把收入够格当作全面小康的唯一目标;不能认为只要给了贫困户钱就尽到了责任,应重视贫困户和弱势群体物质生活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对他们既注重经济扶助,又注重人文关怀。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上的“一概论”、区域上的“一概论”、群体上的“一概论”,甚至收入上的“一概论”,均不可取。一切要实事求是,靠好的制度和机制起作用,做到该扶持谁就扶持谁,该扶持哪方面就扶持哪方面,该采取什么方式扶持就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扶持。

全面小康,是全部人的小康,不能有掉队;全面小康,是全方面的小康,不能有偏废;全面小康,是全阶段的小康,不能有反复。决胜全面小康,需要全面努力,需要人人努力,需要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