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科研资源统筹整合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03-03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颜色:】浏览量...

科研资源是构建科研体系的基础,有效整合现有科研资源是加快建设高效科研体系的前提之一。目前,我国科研机构科研资源稳步增加,以科研经费为例,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015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为1.41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8.1%,年均增长11.4%,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但我国科研资源受管理体制影响,资源分散、重复配置、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是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科研资源在科技研发、科技服务及协作创新中,整合利用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科研设施共享率低。科研机构主要通过能力建设、平台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等获得科研设备设施及其所有权和使用权,这导致一些机构设备设施重复配置、闲置和浪费。我国从十五时期就开始着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推动包括科研设施和科学仪器在内的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上海在2008年就搭建了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科技设备共享平台——长三角大型仪器共享网。重庆、广东近年来也在探索通过合并多个科研院所组建新的研究机构,实现科研资源的整合。国务院2014年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着力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的政策保障力度还不够,分级分类开放共享的机制尚需完善,科研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仍未建立。

二是科研资源配置碎片化同质化。受管理体制影响,政府部门各自投入、多头配置科研资源的情况较为突出,导致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之间研究领域重叠、资源碎片化分布、科研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等问题。中科院也存在类似情况,其系统内仅与物理相关的研究所就多达10余个——物理所、理论物理所、高能物理所、近代物理所、大气物理所、应用物理所、技术物理所、生物物理所、新疆物理所、工程热物理所、理化技术所、物理与数学所、固体物理所、化学物理所,等等。同样是化学物理所,西北有兰州化学物理所,东北还有大连化学物理所。

三是协同创新机制不活。目前,科研机构在实施协同创新中,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任务、人员互用、设备共享、经费分配及绩效激励等评价考核体系,没能把相关人员、科研资源真正捆绑到一起,协同创新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多的是协同找钱、分钱、凑成果,而不是协同攻关。

阻碍科研资源整合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科研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缺失。首先,国务院各部委之间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科研资源的机制还未建立。教育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分别负责高等学校、中央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企业等机构的科研资源配置。其次,地方政府中科研资源的配置权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同样缺少统筹配置机制。这是造成科技资源大量投入而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科研资源综合利用平台缺乏。目前,全国有地方科研院所共2940个,每个省市平均近100个。科研资源分布零散,缺少综合性大型科研机构,难以实现科研资源的整合和统筹。

三是稳定的财政科研投入不足。目前,公益类科研机构主要依靠竞争立项取得研究经费和维持发展,难以稳定科研方向和人才团队,无法长期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往往出现低水平重复研究,更使得部分科研资源难以使用而闲置浪费。

为此建议:

一、加强科研资源统筹配置的顶层设计

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委和各地方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建立科研资源统筹配置机制,推动区域科研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区域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资源开放互通、共享共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二、组建省级综合性科学院统筹配置地方科研资源

借鉴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模式,建设省级综合性大型科学院,直属省级政府管理。通过整合地方科研机构及其资源,建立资源信息平台、人才管理中心、科研实验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科研人财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全面提升地方科研机构对地方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三、完善公益类科研机构财政稳定支持机制

坚持公益研发与市场竞争发展相结合,在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科研院所市场化发展的同时,强化公益类科研机构财政经费稳定保障机制,推动公益类科研机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向和领域,持续培育公益科研团队,提高科研持续研究能力、资源使用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顶部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