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之声

王林旭:用文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发布日期:2018-03-09    来源: 中国网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应当文化先行,投入要大,立意要深,步伐要稳,用文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民心相通”和“文化包容”,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国际民意基础,进而深化政治互信。

王林旭表示,我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对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巩固多边外交、提升综合影响力具有长远意义。

王林旭说,共建“一带一路”的三大原则是共商、共建和共享,五大任务是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经贸合作是手牵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王林旭对“一带一路”中的“民心相通”和“文化包容”多了一些关注和思考。

王林旭认为,建设“一带一路”,涉及到中国和60多个国家之间的长期合作。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推动国,我国应始终秉承“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处理不同民族宗教、文化习俗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做到既要以利相交,更要以义相交。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理念。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民意,尊重其文化传统与习俗。

以下为王林旭提案摘编:

一、投入要大,要求以大目标、大尺度、大范围和大步伐,掌握“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主导权

大目标,即把展现我们大国文化的风范、底蕴、亲和力、价值观和时代感作为交流意向的重点,让合作国不仅受益于中国的经济成果,也受益于中国的文化成果。

大尺度,表现为我们的文化交流工作要突破以往的品种单一、非系统性和创新不足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广,拿出的产品种类要多,并力求在形式上根据各国文化的特点进行适应性创新。

大范围,表现为我们的文化交流工作要力求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要努力呼应所在国不同社会层次的文化需求,以促成一次中国文化的国际大传播。

大步伐,表现为使用被国际认可的各文化领域内的领军人物,选拔和培养国际化的语言人才,按照国家的既定战略快速布局。

二、立意要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中国看世界,也要立足世界看中国,积极发挥文化的包容力和牵引力。

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要力戒大国传统的优越感,避免文化单向外延的做法。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整合能力,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髓,来充实丰富我们的文化。这不但能促进与合作国家的理解与互信,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也不无裨益。

古代丝绸之路是贸易往来之路,也是文化传播之路、文明进步之路,它留下的文化印记至今仍然在中外关系中显现着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对中国人文精神的认知。如果古代丝绸之路仅仅是一两次由官方或民间人士策动的通商远行,那么它即使走得再远,也难留存于国际记忆中。

三、步伐要稳,要求我们对“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规划,逐步实现各参与国的“心手相连”。

在历史上,形成古丝绸之路的主因和重点是商贸,文化传播不过是其附带产生的效应。但今天我们不仅应该主动开展文化交流,还需要让我们的文化交流工作能以主动、自觉、积极的姿态,长期伴随我们和各国间的商贸互动。让“一带一路”不仅成为经贸交流之路,更成为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共生之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