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3-07     来源: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教育、卫生等方面先试先行,对接合作效果较为显著。但三地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河北与京津相比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投入方面。以教育、卫生领域为例,河北省2016年财政用于教育、卫生领域的投入分别为325.3亿元、316.4亿元,而同期北京为1089亿元、635.6亿元,人均财政投入仅为北京的8.6%、14.3%。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方面。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中,除国家有统一标准和反映覆盖水平的指标外,其他指标差距较大。例如,河北省普通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比京津低965元、615元,普通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比京津低865元、565元。河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90元,分别比京津低420元、171元。河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280元,分别比京津低520元、475元。

三是优质公共服务方面。人民群众需求度普遍较高的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优质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例如,河北省没有“985”工程和“双一流”工程院校(仅有1个一流学科),且仅有的一所“211”高校还在天津;高考本科录取率分别比京津低12%和19%;每千人拥有三甲医院的数量分别比京津低73.9%和70%。

京津冀三地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河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京津,人均GDP仅为京津的37.1%和3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京津的37.4%和57.9%,人均财政收入仅为京津的16.7%和20%,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为京津的28.7%和36.3%,省内6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财政收入和人均财力更是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本高。河北省地域面积分别是京津的11.5倍和15.9倍,城镇化率只有53.3%,公共服务供给分散,使得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需要更多投入。

三是京津“虹吸效应”明显。京津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高,拥有大量高等院校、三甲医院、文化体育设施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明显,导致河北大量高层次人才向京津聚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缺乏人才支撑。

四是政策衔接不够。京津冀三地的制度体系和相关政策存在较大落差,河北与京津之间、河北省内各地市之间的信息系统和标准不一,尚未建立互联互通、对接共享的信息化平台,转移过程中难以顺畅对接,区域之间要素流通不畅。

为此,建议:

一是规划先行,统筹协调。以“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为原则,开展公共服务政策相关研究,尽快出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内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资源,研究制定实施统一的设施配置、建设及服务标准,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投入。加大对河北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稳步增长,新增财力优先向公共服务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京津采用定向援助、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支持河北省落后地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三是加大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转移的力度。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加强雄安新区与京津公共服务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将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机构等优先向雄安新区及河北省其他地区转移,建立分支机构或整体搬迁。鼓励河北省与京津交界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永清、广阳、涿州等7县(市区)高标准对标京津,加强交界地区养老机构建设,协调北京养老政策外延;推动医疗机构优先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