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生猪产业与饲料行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3-13     来源: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高,我国生猪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目前我国生猪产业仍面临品种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畜禽产品安全、养殖效率低下、疫病问题突出等方面的难题。

当前我国养猪水平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头均产肉量不高,依赖从国外引进的高繁殖率、高瘦肉率、高屠宰率、低料肉比的种猪。但从国外直接引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国外优质种猪价格高,增加成本;二是容易进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三是难以引到曾祖代的种猪。此外,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优良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导致一些宝贵的地方猪种资源濒临灭绝,我国养猪业将要面临猪种资源优势丧失的被动局面。在生猪养殖中,种养脱节、牲畜粪便不合理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面源污染。饲料添加剂、兽药、激素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带来隐患。一些地方出台不合理的禁养限养规定,引发肉品供给断链、土壤退化,严重限制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迫切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肉品质,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农民养殖增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为此,建议:

一是关注品种资源安全,创新猪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地方品种,发展精致养殖业,生产高端猪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利用国内优质的地方种猪资源以及国外引进的优质种猪资源,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重大战略新品种种猪。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体系改良我国地方猪品种,提高地方猪种瘦肉率,降低料肉比。

二是关注环境安全,发展“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两型饲料工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生猪养殖可实现零污染。首先,要做好环境保健,给猪一个“五星级”的家。南方高温高湿和北方寒冷,均不适合猪的生长,也易患病。猪场建设采用改造的保温隔热板,可保持猪舍温度稳定在24℃左右,热天不超过28℃。猪生活在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就不易生病。其次,饲料源头减排,应用两型饲料。最后,养殖过程“污水零排放”:一是做到污水的源头减排;二是粪尿分离(含雨污分流);三是采用半漏缝地板结合地面喷洒有益菌;四是利用立页增氧、发酵处理和农牧结合。

三是关注畜禽产品安全,发展抗生素替代技术产业。抗菌药物替代途径和方式较多。比如,如何通过减少猪腹泻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一方面要重点改善养殖环境,另一方面创新饲料加工工艺。通过饲料膨化,将淀粉等营养物质降解以后再喂猪,有助于消化,减少腹泻。还有一种途径是发酵,发酵饲料里面本身就有益生菌,还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添加以后可以消除抗营养因子,或产生次生代谢物,能在猪肠道内产生非反式脂肪酸,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以饲料添加剂添加来减少抗生素使用的途径也非常多。酶制剂、酸化剂和中草药提取物均是有效方式。比如,添加由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等5类菌类组成的益生菌,不仅对动物的生长有好处,还可提高猪肉品质。添加牛磺酸可改善动物生长、繁殖性能,增强免疫力。添加中药及饲用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替代抗生素。

四是创新猪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在器官移植方面,猪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已有很大突破。例如:中南大学用湖南地方猪种——砂子岭猪做胰腺移植取得巨大成功;中科院研究团队也在皮肤、角膜移植上取得成功,目前正在做心脏等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