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Document
刘滇生: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怠
发布日期:2008-12-08来源:九三学社山西省委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现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山西省功能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刘滇生, 2007年6月当选为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2008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刘滇生从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山西长治卫星化工厂当工人开始,到 1978年在山西大学化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化学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教。他的早期简历,展示了一名进步青年求知和奋进的人生历程。在此后8年时间内,他集中了几乎全部精力于教学和丰富学识学养,为做好一名大学教师,也为今后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学术基础。

留学英格兰

1989年5月,刘滇生获Sussex大学邵逸夫奖学金,赴英国Sussex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皇家院士、曾任道尔顿化学会主席的郎伯特(M. F.Lappert)教授,从事有机金属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学习和研究。Sussex大学位于英国南海岸的布莱顿市,其异国情调宛如一幅幅优美的油画,常常使这位来自中国的学子浮想联翩。1989年正是祖国步入最艰难的改革开放时期。望着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刘滇生深切感到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从那时起,民族的自尊和信念使他下定决心,学成报效祖国。

他的导师郎伯特(M. F.Lappert)教授,在国际上负有盛名,他对这位来自具有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和科学素养的中国大陆青年学生十分欣赏,给予了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师生之间也建立了美好的友谊。

刘滇生的勤奋和创新思维结合他极其出色的实验动手能力,很快就在实验工作中取得了成果,使得外国同学不得不对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子刮目相看。他在第一主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成键特征以及相关反应的研究中作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尤其是在研究三甲基硅取代的甲基锂与腈的加成反应中发现了一类很有用的C-C偶合反应以及相应的1,3-硅甲基重排,建立了金属配体氮丙烯和-β二亚胺的合成方法,开创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研究领域,成为该实验室在此后十几年间的主要研究领域。刘滇生回国6年后的2002年,他的英国导师朗伯特教授在Chemical Review(2002 vol.12 No.9) “The Chemistry of β–Diketiminatometal Complexes一文中,特别强调和致谢刘滇生在该领域中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1993年5月,刘滇生获得博士学位。接着朗伯特教授主动为他找到一个博士后工作,又在Sussex大学继续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1995年4月,应在博士生学习期间指导过他的香港中文大学梁永波教授的邀请,刘滇生从英吉利海峡北岸的Sussex大学来到位于祖国珠江三角洲的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做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继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驰骋。此时,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他感到自己和祖国的距离就在咫尺之间。

丹心终不改。在港一年期间,他频频与母校联系,得到了关于学校困难和发展并存的许多不无忧虑与令人振奋的消息。屈指算来,自己在英国完成博士学位和进行了博士后研究,现在又在香港做访问学者,出国已经7年,时间太长了,他感到回国的时候到了。但就在此时,香港中文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留港机会,即一份年薪30多万港币的5年研究工作合同。仿佛有意考验他回归的决心,当时回到他的母校山西大学任教,月薪只有500元人民币,按年薪也就是6000元人民币,仅仅是香港中文大学薪酬的六十分之一。海外赤子,归心似箭。无须再作任何考虑,没有豪言壮语,怀着报效祖国的信念,刘滇生谢绝了学校和梁永波教授的挽留,提前结束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工作,回到了曾经哺育他的黄土地。

新的起点

1996年5月,刘滇生回国担任山西大学化学系教授、校长助理、化学系主任。他把人才培养和振兴实验室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山西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慈禧太后钦定创办的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并列为清朝末年我国建立最早的3所国立大学。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其近百年发展史上,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刘滇生将人才培养置于首要地位。他坚信,不能承担至少一项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者,不能成为科研骨干;不能组织团队至少实现一项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者,不能成为科研领导。大学实验室就是国家基础研究的基本单位。要在一个实验室培养出全校、全省和全国甚至是世界的一流人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他就是按照这样的人才战略和眼光,稳步推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回国不久,他便建立了山西大学化学“有机金属与催化实验室”,现已成为山西省首个具有世界水准的金属有机化学实验室;2002年发展成为山西省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和山西大学应用化学所,设立了金属有机化学、催化与功能材料、超分子化学、生物化工、天然药物与功能食品化学5个研究室。近期又建立了催化与材料化学实验室,涉及均相多相高压催化体系和超临界制备纳米材料等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前沿课题。先后与英国Sussex大学、日本岩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支以博士为主的中青年骨干研究队伍,胸有大志,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和富有创新精神,形成了山西省唯一以有机金属化学及生物化工为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具备了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坚实基础。

实验室现有精良仪器设备30余台件,价值约1000余万元,仪器设备和整体研究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研究基金、优秀骨干教师基金项目各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山西省教委重大项目3项,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5项,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3项,山西省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资助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厅推广项目1项,太原市科委资助项目1项,横向协作项目5项。近五年来,全室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多篇。获国外发明专利3项,国内发明专利9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理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当政之举

1998年,刘滇生担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分管科研、资产、设备等工作,同时兼任山西大学现代化学研究所所长,从此迈上了人生的新舞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他提出“一流大学的标准不仅仅是衡量它的物质和物力工程,而且更应该具备长期的智慧积聚与无形的自由创新氛围相结合的能力。随着我国进入WTO,教育的全球化就是时代的潮流,因此管理的现代化也是体现一个一流大学的标志。管理的内涵在于要体现服务与敬业的精神,在这样的氛围中,好的传统得到发扬光大,为科学和事业的献身精神得到尊重,教学科研中的辛勤劳动成为价值的体现。”于是,他先后主持起草了一系列有关科研及科研开发转化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它们的出台与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山西大学的科研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同时保证了山西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2005年,山西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调整分工,刘滇生从主要分管科研转到分管人事。刘滇生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对大学是何等重要。早在2003年他就向学校提出尽快启动按岗聘用的体制改革的建议,2005年他亲自起草了化学化工学院的改革措施和领导管理机制等方案,并率先在化学化工学院试点进行体制改革,以全员定岗和招聘为举措,力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006年在他分管人事工作之后,启动了山西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主要围绕教学科研人员的定编定岗,完成了教师职务岗位聘任改革以及建立由教学型向科研教学型转向的管理机制。根据山西大学的特点,他提出了“循序渐进、定岗定编、科学规范、争创一流”的16字指导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和新人新办法,实现了改革的平稳过渡,同时按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聘用标准和岗位职责,即《山西大学十一五教师定编定岗暂行办法》,为山西大学顺利实施十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西大学科技产业起步虽早,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刘滇生及早认识到校办企业的不规范和存在的隐患。2001年他主持山西大学高新公司改制,理顺了校企关系。2006年他主持率先在山西省高校系统,按教育部要求规范了学校资产和产业管理,成立了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主持起草了《山西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管理体制与职责》、《山西大学关于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意见》等,为学校高科技转化和推广建立了一条健康有效的途径。

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刘滇生还承担化学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任务。他说“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学科梯队。一个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在学术上不断创新,而且要以自己的感召力和良好的学术品德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名与利的关系。”他为了使理科的青年教师能够用得起测试仪器,牵头建立了大型仪器公用平台,并亲自指导管理,使仪器测试费用低于国内任一所大学,为了降低使用费用,有时还不得不贴进去自己的科研经费。这样为化学学科在尔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他作为山西大学化学学科带头人,推动学校成功申请和被授予了国家化学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刘滇生个人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山西省级科研项目,自1995以来在国外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申请了五项中国发明专利,获得多项应用研究成果。2001年荣获“山西省优秀回国人员”称号;2004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

2001年由刘滇生邀请,他的英国导师郎伯特教授欣然应诺前来访问了中国。郎伯特教授这位学界泰斗已退休多年,却仍在学校里义务教课,从事科学研究。当他看到昔日的学生已成为博士生导师,看到中国巨大的进步,由衷地为他的学生作出回国选择而感到高兴。在尔后的几年里,朗伯特教授通过自己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影响,先后帮助刘滇生科研小组里的2名青年教师到英国Sussex大学他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光大九三学社传统

“在我们津津乐道占世界可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约23%的人口的时候,隐藏在中国农业中的巨大危机正在凸现。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巨大矿产资源消耗的基础上,中国农业尤其如此。现在,对化肥的依赖性已达到了不可取代的地步。为了养活十几亿人口,每年仅化肥就要消耗4千多万吨,其中氮肥 (以氮素计) 2千多万吨。据中国化肥网统计,为生产如此之巨量的氮肥,2004年仅尿素共约消耗煤炭4217.76万吨,天然气113.71亿立方米,重油419.85万吨,电198.28亿度,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虽然暂时解决了人口吃饭的问题,但是留下后患无穷;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退化,作物品质低劣,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加上滥施农药,污染食品引起各种疾病,又连锁引发看病难等诸多的社会问题”……

这是引自刘滇生2005年为九三学社山西省委起草的一篇论坛文章的内容。是的,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用科技之手段,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贯彻九三学社崇高宗旨的体现。2001年刘滇生汇集了山西大学有关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并亲自主持课题组向这一难题发起了挑战。课题组主要技术骨干均为中青年九三学社社员。经过近5年多的艰苦努力,新型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取得实质性了突破。2004年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就《新型绿色农产品栽培研究与应用技术》进行了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6年与之相关的六个新型肥料产品已获国家农业部登记注册,知识产权评估达800多万元,现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这项以生物技术为主导农业项目,集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生产和使用技术之大成,旨在以生物有机肥料—外源激素调控—病虫害防治三大体系相接合,系统解决了长期困扰绿色种植中如何防止亚硝酸盐积累、农药公害和品质不高的三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创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刘滇生主持的该项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对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开展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在4年时间里,由他亲自组织先后以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的方式,联系和推动在山西省多个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帮助当地农民获得10多个绿色农产品认证书。2005年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组织各山西省各民主党派开展“智力兴晋”活动。在得知晋西北岢岚贫困县红芸豆产区出现品种老化、产量下降等问题后,2006年由刘滇生主持,九三学社忻州市委组织联系,在当地进行了1000亩红芸豆种植示范观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朋友的高度评价。示范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可使红芸豆增产50—100%,并达到绿色农产品标准,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该县12万亩红芸豆是其主要出口农产品,刘滇生还邀请英国粮食进口商和中国粮油集团有关负责人前往当地考察。当地政府已决定与九三学社省委合作,致力于用该项农业技术实施其红芸豆出口发展战略。

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拓宽了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与当地政府合作的范围,促进了山西“九地合作”的大力开展。各级政府已累计给予扶持资金500万元,也推动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他思考最多最深的问题之一是,如果全国有一半的农业使用绿色生态农业种植技术,中国可能将有几亿人口把有机食品作为主导食品,这不仅会极大地改善国人的健康,也将会推动中国农业出现一场革命。

2007年6月,九三学社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在接着举行的九三学社山西省八届一次全会上,54岁的刘滇生当选为主任委员。这是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历次换届产生的最年轻的主任委员。刘滇生学养深厚,阅历丰富,具有领导者政治把握、运筹帷幄、顾全大局、谦虚谨慎、雷厉风行等诸多能力、品质和风范。全省组织和广大社员,对新一届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寄予厚望。刘滇生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当选社省委主委后庄重表态:一定要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建设好九三学社山西省委领导班子,积极带领全省组织和广大社员,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岗位上, 刘滇生又开始了他新的人生起点和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