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Document
陶夏新:俯首耕耘尽忠责
发布日期:2009-09-02来源: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宽阔的前额,又大又厚的眼镜片,睿智而坚毅的目光,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学者气质,这就是省政协副主席、社黑龙江省委主委、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陶夏新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而当你深入了解他之后,你会发现,身上燃烧着无限激情的他,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在科研与教学的沃土之上,他孜孜以求,成果丰硕,以对人民和事业的忠诚,书写了人生灿烂的华章。

生命的多个第一  动荡年代的幸运儿

共和国的同龄人。“决不进资产阶级的考场”把他送上了上山下乡之路。生命中的多个第一,又使他成为那个不幸年代的幸运儿。美国地震工程界权威诚意挽留,而他却选择了回祖国服务。

陶夏新1949年10月3日出生在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开国大典,一个国家的新生,使得陶妈妈热血沸腾,她不顾9个月的身孕,加入到了欢天喜地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兴奋、激动再加上劳累,陶夏新便在共和国的隆隆礼炮声中早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天资聪颖,对知识有着极强的理解力,门门功课均名列前茅,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公认的有望冲击清华大学的尖子。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向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发起冲锋时,“十年动乱”开始了,在学生们“决不进资产阶级考场”的铮铮誓言中,陶夏新和那个年代的高中生们一样,走入了广阔天地,汇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当他的一只脚刚刚踏上农村的土地,毛主席又发出了最新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领袖的指示,又点燃他追求知识的烈火,白天劳作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当其他知青进入梦乡之后,陶夏新却来到发电班看书学习。他不仅温习了高中知识,还自学了多门大学课程,他坚信,知识的价值早晚有一天会被重新认识的。

1972年,大学恢复招生,只不过这次招生与过去不同,完全实行的是推荐制。尽管陶夏新的父亲当时还在靠边站,他却仍然以其踏实肯干和无可挑剔的亲和力,成为两名候选人之一,共同竞争一个上清华大学的名额。然而由于家庭问题,陶夏新最终还是落选了。正当他感到心灰意冷之时,黑龙江省一位负责招生的马老师从其他知青口中得知陶夏新自学了微积分。马老师十分振奋,知识分子特有的良知使他感觉到陶夏新一定是一个可造之才。马老师不顾劳顿,走了十几里山路终于找到了陶夏新。一番倾谈后,马老师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为国选材的责任感和识才爱才的炽热之心,促使马老师尽快回到省里。为了增加保险系数,马老师这次要了两个上大学的名额,陶夏新这才来到长春地质学院,成为文革中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

1975年,陶夏新大学生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的国家工程力学研究所(后改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力学所是中科院所属的国家级研究所,所内人才济济,高手林立,这为他进一步充实提高打下了根基。1977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考试,陶夏新毅然报考,所领导担心他在大学期间学得更多的是地质,对工程力学和高等数学学得较少,怕他吃亏。而那时百废待兴的国家遭受着种种困扰,哈尔滨经常停电,陶夏新就每晚点上四根蜡烛,找出能够找到的几乎所有的参考书,天天学到东方既白,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工程力学所的研究生,又以优异的成绩硕士毕业,成为文革后,我国的第一届硕士。

硕士毕业后,1981年,陶夏新赴美参加一个中美合作科研项目。临出国前,他参加了工程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考试,准备师从中科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刘恢先。在美工作期间他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而此时,由于陶夏新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睿智的头脑,以及高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得美国地震工程界一位资深院士的赏识,许以高薪,诚意想把他留在美国。陶夏新却婉言谢绝了。他的考虑简单、朴素却充满真情,因为中国是自己的祖国,他心仪已久的刘恢先院士将是他的博士生导师,再加上父母年老体弱,他也想侍奉在旁。于是,他回到了祖国,成为刘恢先院士的第一个博士生。

自诩为牛 有牛骨头 更有牛的勤奋与不张扬

当他博士毕业时,已经37岁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已是“高龄”了。

我是属牛的,就应该有牛脾气、有牛骨头,更应有牛的勤奋与不张扬。师承刘恢先院士,使他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丰硕的学术成果,奠定了他在地震工程界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地位,而他却总认为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

陶夏新是属牛的。牛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歌颂,它不仅是农耕时代人类最亲密的伙伴,更以它俯首耕耘又任劳任怨而著称于世。陶夏新总是自诩为牛,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就应该有牛脾气、有牛骨头,更应该有牛的勤奋与不张扬。对待科研道路上的曲折与艰难,如果没有个牛脾气,你就别想战而胜之;做人如果没有牛骨的坚韧与刚强,没有一副铮铮铁骨,就算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其品德也往往不敢恭维。陶夏新最欣赏的还是牛的勤奋与不张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岁岁如此,只见他默默耕耘的身影,却从不见它为自己的劳苦功高张扬过什么。

对牛的认识,陶夏新与他的导师刘恢先院士不谋而合。刘恢先院士是中国地震工程学之父,他睿智、严谨、谦虚、求实、敏感而又稳健、甘为人梯的学术作风与为人品格对陶夏新的影响极大。刘老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名师出高徒成为可能;刘老的文字功底在工力所无人能出其右,但他对待每一篇论文均会一遍又一遍地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不准,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用得不确切,他也会把稿子从印刷厂要回来仔细改过;刘老淡泊名利,心地坦然,不争不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优秀的品格,使陶夏新获益良多,为他今后成为一个德学双馨的科学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刘老的悉心指导下,陶夏新迅速成长。1986年,陶夏新受命参加全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并任编委会副主编,与全国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使《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终于在1991年底通过国家科委主持的鉴定,获得“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改进在国际上领先”的高度评价,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正式实施使用。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刘恢先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中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子课题“地震危险性智能辅助评估系统”的研究,具体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研制方案的制定、A级系统的研制、数据库的建设、数值计算程序的选定、用户界面的设计、整个系统的调试和试用。他抓住知识获得这个关键问题,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项目于1992年底通过国家验收,得到了以胡聿贤院士为首的验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师承刘恢先院士使陶夏新迅速成长,长年的苦学钻研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人员、成为我国工程地震学科的带头人之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陶夏新负责了多项国家地震局“八五”攻关项目、“九五”攻关项目和“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重大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中,与谢礼立院士共同负责子专题“基于GIS和AI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信息系统”。他先后参加过二滩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辽宁核电站等十余项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场址的地震危险性评定,负责完成了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大桥、南海涠12-1等三个采油平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市、绥化市、普兰店市等近二十个重大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城市地震小区划,以及辛店电厂、首钢三个铁矿尾矿坝、桑干河水坝等一批重要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他与谢礼立院士共同负责完成了“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上海市浦东新区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震害预测部分)”。上述重大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城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均通过国家强度评定或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批准,在抗震设防和防震减灾中发挥了指导作用。

陶夏新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著的学术成就,使他迅速成为我国工程地震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1993年任硕士生导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共指导研究生45名,目前在学博士生、硕士生20名。1993年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在工力所时领导的研究室获得人事部和国家地震局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30多年来,他共发表学术专著两部、论文100多篇,其中英文论文40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002年,陶夏新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岩土与地下工程学科主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他秉公办事、顾全大局,注意工作方法,热心团队建设,表现了较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多次赴国外讲学,参加了十几次重要国际学术活动,多次作大会主题发言,其学术成果深受国际同行瞩目,他高尚的人格更受到普遍推崇。他曾受聘担任过国际地震区划学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灾害学术会议分组会主持人、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组委会委员,应邀参加全球地震危险性总结一书的撰写,现任世界行星监测和减轻地震风险机构(WAPMERR)的发起会员。目前,他承担着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一项省重点攻关课题,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措施”是备受瞩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课题。

俯首耕耘尽忠职

面对出色的业绩和累累科研硕果,陶夏新表现得很冷静,也很谦虚,他总是感叹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37岁博士毕业,由于十年动乱,他的求学时段实在拖得太长,他要用后37年时间好好报答养育了他的祖国和人民。

作为一位专家型的民主党派领导,他为党和国家殚精竭虑,奉献忠诚。他是共产党的挚友,更是诤友。他仰对苍生应无憾,俯首耕耘尽忠职。

1983年,在刘恢先院士的介绍下,陶夏新加入了九三学社,是十年动乱九三学社恢复活动之后最早加入九三学社组织的。那个时候,极左的阴影还没有从华夏的天空散去,很多人对作为中国8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九三学社颇有一些看法。亲友们也对他的政治选择有些担心,谁也不敢预料未来还会不会再次刮起极左风暴。但陶夏新却没有犹豫,因为他目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因为他信任刘恢先院士,相信刘院士赤诚的爱国情怀,相信知识与科学将使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康庄大道。

陶夏新埋头于科学研究,期盼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却又能以他科学家所特有的敏感与赤诚关注国计民生,始终充盈着忧患意识。长年的科学研究养成了他缜密的思维习惯,凡事他都要查个究竟,问个为什么,知其所以然,决不道听途说,偏听偏信。

担任省人民检察院的特邀检察员工作,他尽职尽责,对发现的问题决不含糊,总是亲历亲为,对那些一时无法调查清楚的问题,他也会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检察院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他担任了两届省人大常委,履职认真,鞠躬尽瘁,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了近10年的常委,在审议各项法律法规时,自己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大大地开阔了眼界。而对于明显不公的案件,在了解了事实真相后,他又以省人大常委的职能履职监督,直言陈词,锲而不舍,终使案件得以甄别,维护了司法公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受到省人大的通报表彰。

陶夏新认为,搞科学研究可以率性一些,也可以大胆一些,方向选错了,可以推倒重来,这也是科研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而搞政治就不可能率性,因为政治牵涉面广,影响大,一旦方向错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因此,履行人大常委的职能不是仅仅代表自己,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方面,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关切,是马虎不得的。多年来,他提出与附议的议案均是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他的发言均经过深思熟虑,落在纸上的东西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他提出的见解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他连续担任了两届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副主委和两届社中央委员,却总是以一个普通社员的身份出现,与社员打成一片,很有亲和力。他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支持并参与社省委的集体领导,很好地处理了专职与兼职之间的关系,努力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担任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深入高校,写出了解决特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受到中共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历年文教委的提案数量与质量均在各专门委员会中名列前茅。2007年6月1日,陶夏新以高票当选为九三学社黑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08年1月,他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开始了他人生新的征程。

作为一名专家型的民主党派领导成员,他为党为国殚精竭虑,奉献忠诚。他不仅是党的诤友,更是党的挚友。仰对苍生应无憾,俯首耕耘尽忠责。陶夏新正在用老黄牛的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