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Document
史大卓委员:关于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的提案
发布日期:2013-04-24来源:九三学社北京市委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1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组,现通过抽样调研,结合重点专家访谈,调查了当前中西医结合人才结构状。调查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省市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1:1),10家医院调研了1000例患者的社会需求,10家医院调研了1000名医生自身需求和人才比例。访谈对象包括院士(3人)、专家(3人)和青年学者(3人),9位专家对调研结果发表看法并提出人才建设的建议。

一、调研和访谈发现问题:

1、中西医结合医师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四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患者对中西医结合的需求百分比在38.51%,但具有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医师只有6.27%;

2、中西医结合人员就业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行后,强化了医师执业范围的概念和管理办法。由于各省级医政主管部门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解释不同,一些省级医院不准许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进入综合医院西医科甚至中医医院中医科,致使许多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医师只能到中西医结合医院或其他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工作。

3、中西医结合人员职称晋升困难

本次调研的10家医院,近50%的医师希望晋升中西医结合职称系列,然而现在仅有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三个专业方向的中级职称专业,覆盖面窄,不能满足临床其他专业中西医结合医师晋升的需求,如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等,阻碍了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的发展,迫使部分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员转向中医专业或西医专业职称。2008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制定“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对二级和三级学科的18个专业方向进行讨论并制定方案;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承办相关工作,完成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性病科和肛肠科七个专业的信息采集及申报资格认定,但至今没有落实。

4、中医系统学习西医或西医系统学习中医困难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途径不能单以学院教育为主,需多元模式发展。本次调研的医院里,想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 的在职西医生和想参加“中医学习西医班”的中医生的人数比例占各自的66.96%(75/112)和82.14%(469/571),但目前全国能开展的此类学习班的医疗和教学机构较少。

二、具体建议

1、省级医政主管部门放宽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的限制,允许中西医结合医师进入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的中医科室、西医科室和中西医结合科室工作;

2、增设全国统考中级职称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加强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管理;

3、在保留现有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七年制或八年制教育,提高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整体水平。准许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申报西医专业、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或博士的学历、学位;

4、继续提倡“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医学习西医”的在职培养,对完成培训成绩优秀的人员从学位、经费和待遇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支持;

5、组织相关专家,加强中西医结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规范化教材的编写,适应不同医生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