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Document
关于国学课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03-19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人文教育的断层所体现出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核心价值观的迷失,如何夯实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在国民心理上的基础地位,如何扭转当前学校教育“重知识传播、轻人文素养”的局面,是我们提出此提案时深刻思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而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国学是民族文化之根。只有让国学课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国学与国民素质教育真正统一起来,只有科学而系统地做好国学的挖掘整理、编撰出版工作,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现就国学课进入中小学课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推进中小学开设国学课

建议教育部积极协调和推进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国学教育对中小学生“德、智、美”全面、立体构建具有极大价值,是夯实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中小学开设国学课,将使学生从小就能系统接收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习得文化精华,领悟思想要义。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国学教育是一种让人受益终身的素质教育,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国学教育是一种有利于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构建的素质教育,是培育人知荣辱、讲爱国、讲诚信、讲正义、讲奉献、促和谐的重要途径。

国学课应系统传承人文思想精髓,为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身为中国人,在小学阶段接受“国学”文化启蒙后,应继续在中学阶段进一步接受“国学”文化熏陶,这必将有益于“修学、修身、修性、修为”,从而为平稳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支持《国学》教材的编写出版

国学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有赖于完备而系统的《国学》教材的编写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学》教材的编写出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挖掘和整理。一套分结构、成系统的《国学》教材的编写,将涉及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和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自然等众多学科,以及出版专业等诸多领域,必须邀请国学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策划、研究、编撰。

编写适用于中小学国学课的《国学》教材,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国学”学科体系。要涵盖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国学精华,其中应包容儒、道、兵、法、墨等各家学说。《国学》教材必须坚持以中小学生身心构建和人格塑造为出发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定与编撰、课程结构体例的设计与创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用等诸多方面,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格教育、文化熏陶等多方面需求,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提高主体阅读能力。

此外,编写设计《国学》教材之初,应考虑将对现有教科书学科体系给以有益补充。突破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界限,通过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的核心思想,将文史哲知识融会为一体,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也为他们未来成为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

三、培养“国学教育”的教师队伍

国家的文化发展纲要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列为重要内容。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在不同程度上都已展开了多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教育。但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必须建立在开设国学课、编好《国学》教材、培养好教师队伍等一系列基础之上。这也是《国学》教材编写出版的同时,需要同步建立的一项工作,即为中小学教师提供适宜于国学课堂教学的教师用书。只有有了全面配套的教师用书,国学教师人才工作的建设才能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