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2020年提案获市政协表彰


1月22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授予17件提案为2020年优秀提案特别奖,62件提案为优秀提案奖。

王训国等委员的《关于长三角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标准一体化的建议》获得优秀提案特别奖,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集体提案《关于加快促进环淀山湖资源环境整合的建议》和张磊等委员的6篇提案获得优秀提案奖。


优秀提案特别奖:关于长三角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标准一体化的建议

王训国等

 

太湖流域是长三角区域的经济重心,是“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沪苏浙三省交界区域又是太湖流域水安全、水事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率先以太湖流域地区为重点,协调和统一水环境治理标准已迫在眉睫。为此,建议:

1、运用“三线一单”建立长三角太湖流域一体化空间分类管控体系,研究制定太湖流域统一协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基于长三角太湖流域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制定污水管网建设与管护规范标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排水管道检测及维护。

3、逐步转变长三角太湖流域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技术规范。制定《长三角太湖流域地区种养结合绿色良好农业生产指导性管理规范》和具有长三角太湖流域地区水文地质特点的农田排水净化处理技术规范。

4、高度重视长三角太湖流域地区养殖业新型污染物排放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尽快制定养殖业抗生素、激素药物投入品管理规范。

 

优秀提案奖:关于加快促进环淀山湖资源环境整合的建议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环淀山湖地区地处江浙沪接壤位置,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生态敏感区域,也是上海特大城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伴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环淀山湖区域资源环境整合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部分地块侵占岸线、影响湖岸开放,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提级增效存在困难,市级统筹协调平台尚未建立、条块对接机制急需完善等问题,九三学社市委建议:

1、科学规划,重新审视规划定位和空间布局。统筹整合好环淀山湖地区现有有限的建设用地空间资源,打通环湖公共空间,还湖于民,建设高标准功能性、服务型、公共性的示范区引领性项目。

2、机制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力度。积极探索省际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建立市内重大工作(程)协调平台,切实推动环淀山湖区域创新绿核建设。

3、生态治理,尽快出台保护区内存量资源处置措施。统一上海和江苏方面环淀山湖水环境治理标准,制定负面清单,努力实现“该拆除的拆除、该整治的整治、该提升的提升”。

4、实施方式,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相结合打造创新绿核。点上,针对符合规划、基础较好的地块,加快深化产业功能定位,按照绿色建筑高等级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研究;面上,建设区域生活污水零排放目标,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绿色交通示范区等。

 

关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的建议

张磊

近年来,上海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世界级难题,要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目标,持续探索创新。对此,九三学社市委建议:

1、建立诉求回应和解决机制。参考本市优化营商环境3.0版“1+2+X”改革方案,建立与两张网相关的各方诉求回应和解决机制,了解企业、市民和一线政府部门的意见和需求,逐项加以研究解决。

2、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议将“一网统管”涉及事项一并纳入本市正在建立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实施“一网统管”模块化管理,缩短平台建设周期,降低平台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3、提高政务服务精细化水平。将“一网通办”平台服务前移,增加经营场所允许和禁止用途查询功能。

4、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对接。公共信用信息除保密事项外,均应对接至“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并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共享,还应尽可能纳入电子商务平台等在经营中获取的企业和个人的市场信用信息。

5、加强法律和技术保障。修订《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在现有内容上增加“一网统管”工作及其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有关要求,并以地方标准形式明确两张网的基本构架、运作模式、数据对接等技术要求。

 

关于发展上海夜间经济的建议

朱国建等

 

上海,素有不夜城的雅称,随着发展上海夜间经济的“十条政策”落地,各区(县)纷纷响应,施策盘活夜间经济。但要把上海夜间经济做大做强,树立全国夜间经济标杆,离不开城市开放的包容力和创造力,更需深厉浅揭、细化管理、补齐短板。

目前上海夜间经济存在商品雷同缺乏特色、业态单一且污染严重、交通配套不到位、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九三学社市委建议:

1、擦亮“文化名片”,发展体验式消费。各区可以尝试利用自身文化“名片”让夜间经济根植文化土壤,围绕各自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活动,充分体现开放包容的上海文化特色。

2、引导业态发展,实现共建共赢。建议政府对夜间经济业态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引入社会资源,增加对夜间旅游演艺业态的扶持力度、盘活夜游节事经济、丰富夜游项目、对夜市街区业态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3、规范安全监管,鼓励提质增效。在延长上海地铁及公交线路夜间运营时间之外,进一步加强对夜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究。

4、建立应急机制,增加安防手段。建立“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负责人”制度,对夜间经济的有效运转提供保障,发动更多民间安防志愿者,实现区域共治。

 

关于提高进博会“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集散能力的建议

封亚培等

第二届进博会在展会规模、质量、布展水平,与首届相比,均实现了新突破,但是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性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成熟的运行良好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没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进出口商品集散运营模式,更加没有能力实现“联动、服务、辐射”。为此,九三学社市委建议:

1、进一步增强集散的硬件建设。加强上海的“陆、海、空”港建设,构建顺畅通达“长三角、全国、亚太”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进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前店)建设。

2、进一步加大集散的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及政策供给,优化丰富和创新海关监管制度,把进口模式的主动权交给市场参与主体。

3、进一步提升集散的服务能级,加强长三角进口产业服务配套能力,建立共享分销渠道,拓展海内外网点,形成先进模式和案例经验并复制推广,逐步建成长三角一体化进口商品集散服务平台。

4、进一步强化集散的产业配套。横向上加强与文化、旅游、医疗与卫生、技术服务等各种产业联动,纵向上加强与境外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接,确保来自全球的优质资源“进得来、留得下、体验好、收益大”。

 

关于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建议

吴榕美等

在“十三五”以前高速的城市发展中,上海很多地方几乎抹去了原有场地上的工业建筑或构筑物、生产设备等产业肌理,在“一江一河”的工业遗产保护进程中留下了一些遗憾,也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带来不少挑战和问题。为了抢救性地保护好上海的城市工业文明记忆,针对缺乏独立的保护体系、保护的对象过于局限、保护价值的单一性等问题,九三学社市委建议:

1、将工业遗产的布局设计和再利用增设入市规土局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中,定位一江一河公共空间中工业遗产的人文特色。

2、出台工业遗产保护法规或条例,以世界工业遗产保护的《下塔吉尔宪章》为蓝本,保护“一江一河”尚存的工业遗产和相关联的机器设备及各类资料、生产场景、街区等。

3、由于工业遗产产权多元,文物部门无法独立完成,故建议市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4、建议工业遗产产权单位,抓紧时间向社会征集原产业的实物、文字、影像资料,充实工业遗产空间,再现原有产业印记。

 

 

关于加强区域协同,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建议

徐玉芳等

目前,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正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或根本目的,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是在实践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

长三角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面对与科技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不足、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缺乏包容性、人才机制的创新合作略显不足等问题,九三学社市委建议:

1、加快推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机制,在国家战略层面应有新的突破,其中战略实施机制的创新突破是重要方面。

2、加强建设部门条线的流域性与跨部门协调机制,鼓励三省一市各级政府间的跨行政区合作,并通过园区合作、项目合作、企业合作等形式,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发展。

3、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的优势,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协作,加大现有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的覆盖范围、支持力度,使创新有源泉。

4、做好人才一体化整体规划,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人才协调发展。(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九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