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可亲可爱又可敬的他们,集结成为“九三交大英雄谱”!


2022年3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紧急启动疫情闭环管理,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坚守各自的岗位,守望相助,齐心协力投入联合抗疫,为封闭管理中的30000多名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

其中,有这样一群九三学社社员,他们迎难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成为守卫交大的“逆行英雄”。

为铭记这段特殊时期的动人故事、传递抗疫爱心正能量,九三学社交通大学委员会宣传委员们对一线的12位社员以及两位副主委进行了电话采访,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熊定邦:助力送餐的“大白熊”教授

 

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五支社信息委员熊定邦是交大材料学院教授,也是国家“青年长江学者”。这次特殊时期,他解锁了全新的“饿了么”骑手身份。作为“送餐天团”的志愿者,他要穿着厚重的“大白”防护服、开着私家车,把近千份热乎乎的盒饭以最快速度运送到学生宿舍楼下,这已成为他每日的头等大事。同时,日常工作也不能耽误,他在送餐之外继续撰写项目申请书、线上指导学生,等等。

作为一名父亲,熊定邦在疫情之初,不得不将12岁女儿单独留在家中,幸亏有领导和同事帮忙渡过难关。虽然牵挂着校外家人,乐观的“大白熊”老师表示,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苦中作乐地解决疫情初期的突发困难,并迅速实现了管控工作有序化。“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大家回归校园胜利在望”,熊老师微笑着说。

严亚贤:危难时刻尽显巾帼担当

 

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严亚贤是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3月9日,严亚贤和她的先生两人都被封闭在校园中,开启了他们的交大抗疫保卫战。

封校第三天,学生们无法出楼栋,严老师迅速“变身”为志愿者,和其他4位老师负责为东区29栋456位同学送上一日三餐。身穿防护服的严老师在29度的高温下,来来回回搬运盒饭,等脱下防护服时,汗水早已浸湿了衣服。严老师既要为学生送餐,又要带学生做课题、授课,身兼数职,操劳辛苦。

采访过程中,严老师一直强调说:“我只是做了每一位交大老师,每一位‘九三人’都会做的事”。抗疫中的“九三人”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并温暖着他人,坚定不移地践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顾金辉:比翼双飞的抗疫大丈夫

 

社员顾金辉是农业与生物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师,封校后,他主动报名成为首批志愿者,是一位真正的“逆行者”。

3月13日,顾金辉在核酸检测点工作,一干就是12个小时,身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他喉咙哑了,腿也迈不动了。但面对大家的关切,他朴实地回答:“我家领导是医务工作者,一直奋斗在防疫第一线,我不能落后。而且我了解疫情工作,知道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什么。”

顾老师不仅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同时还从专业角度就防疫中送餐的私家车的消毒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当询问他对志愿工作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他说:“第一,大白的工作真累。气温高,穿着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汗水湿透、还刺激眼睛。第二,相信国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人都不会退缩。我们交大的志愿者不仅都能坚持到底,还都积极主动,大家都很有奉献精神!”

李卉:一阕“定风波”煌煌九三志

 

社员李卉是农生学院教学实验平台实验师,还曾任交大BBS饮水思源古典诗词板块的版主六年有余。作为资深SJTUer和中国古典诗词爱好者,她对交大充满护卫之情。疫情乍起,面对着风雨飘摇,笃信文字(尤其是汉语古诗词)穿透力量的李老师创作了一阕《定风波》,祈愿交大早日定风波。

 

该词牌的格律有多种,她选用了柳永《自春来》体,仄声韵更加铿锵有力。疫情如开战,交大即沙场,这首词更是一篇踌躇满志的檄文。

李卉也是资深的“九三人”。加入九三学社多年,她依然记得聆听社市委原主委赵雯为入社新人作讲座时感受到的深深震撼。那场深入灵魂的演讲,激发了她承继“九三”精神的意愿与志向。这次抗疫她忙碌到鞋底开裂,依然谦虚而坚定地表示:“虽然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交大教师,但时刻牢记社员的身份,无论在何处都不能给‘九三’丢脸!我要以前辈们为榜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朱燕华:电镜实验平台的护航者

 

社员朱燕华是交大分析测试中心的电镜影像中心平台主任,高级实验师。在交大抗疫期间,她不仅要进行电镜平台相关实验室的每日安全巡查工作,负责协助平台20位居家隔离老师处理现场相关事务。同时她也报名作抗疫志愿者,在菁菁堂协助学生的核酸检测工作。

这段时间,朱燕华感触最深的便是交大师生们齐心抗疫、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这让她备受鼓舞,“这次疫情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交大精神的体现和升华,也将会是我人生中难忘的回忆和经历。作为九三学社的社员,除了所在单位外,校统战部和九三学社组织也时刻关注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为我们送来了贴心周到的补给物资,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

结合自身的专业,朱燕华目前正在筹备在线“微光讲堂”,为材料学院及其他学院的师生们作显微成像分析方面的系列专题技术讲座,帮助大家了解电镜、原子力、共聚焦等成像技术的应用,以便同学们在疫情结束后可以快速开展科研实验等。

李元超:“以校为家”的逆行超人

 

社交大委员会副主委李元超是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工程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物医学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3月9日7:00,李元超如往常般早早前往学校。进校门前他收到行政老师发来的短信通知,说可能会封校。但因为实验室当天要停电,设备停电没有人不行,作为实验室安全员,他义无反顾留在了校园。

为抗击疫情,李元超身兼数职,倾注力量迸发出“超哥”超能量,真正体现了交大人和“九三人”的担当。每天,他在办公室狭小的行军床上醒来,上午客串实验室安全员,保证转化医学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并在安全员的远程指挥下,和同学远程连线处理实验,为师生的科研保驾护航。同时还要担任联络人,排查统计滞留教职工和学生,保证师生安全。下午他穿起“大白”服,担当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承担导流与服务工作。

虽然忙碌,但看到学校一天天好起来,还有那么多老师兢兢业业,李元超表示心里很安心。朋友圈中,他写下了近期的体会:“在闵大荒,‘以校为家’,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至少比战乱好,共克时艰,一切都会过去。众志成城,曙光在前。”

常丽英:饮水思源,抗疫争先,我与交大肩并肩

 

社员、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常丽英老师,在收到学校的动员令后,毫不犹豫作出了选择——服从全校大局,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她与同事组成送餐团队,为两个楼栋几百名隔离管控的学生配送一日三餐。每当接到学生的电话,她都会耐心地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利用间隙,抓紧做好备课工作,按时完成学生的在线授课。在学生被隔离不能进实验室的情况下,她还跟时间赛跑,面对温室里正值生长旺季的植物材料,全力以赴地采集试验数据。

常丽英坚信,有学校的统一指挥,有包括“九三”同仁在内师生的共同努力,交大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破茧重生展雄姿,拨云见日迎彩霞。

沈宝荣:辛勤奉献的后勤人

 

沈宝荣是学校后勤保障中心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也是九三学社资深社员。3月9日,沈老师一听到学校因为疫情要封闭,就立即赶往学校。刚封闭的这段时间,正是后勤保障中心最繁忙的时候,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沈宝荣和后勤职工们一起白加黑24小时轮班,随时在岗。

首要任务是必须保障所有在校学生、老师的一日三餐及时足量的供应。在食堂有员工感染、部分食堂关闭的情况下,沈宝荣及时迅速应对突发情况,联系外面餐饮公司,顺利保障了在校师生的餐饮供应。同时联系相关单位启动学校环境消杀、协调各类物资保障等。

这段时期,他的工作异常繁忙,直到学校封闭十天后,后勤保障运行渐渐走上正轨,才有空接受了微信采访。但在采访刚进行到4分钟时,一通工作电话进来,采访又被打断了,他又去紧急处理工作了。

看到交大老师和同学们在朋友圈晒出学校的隔离餐,菜品丰富,营养搭配合理,看到他们都领到了充足的生活物资,看到雾炮消洗车在校园进行环境消杀,这一切的背后凝聚着默默支持奉献、为交大保驾护航的沈宝荣及所有后勤人员的辛劳和汗水。

王承民:交大“送餐天团”中的白发教授

 

王承民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年过半百的他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自3月9日学校封闭管理以来,他一直住在学校,在第一线参与抗疫行动。在12日学生不能出宿舍楼之后,王承民就加入了电院志愿者团队,共同为电院4000多位学生运送、分配一日三餐。同时,王承民教授还坚持每天上课、备课,为同学们一边提供物质食粮,一边提供精神食粮。

当问起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触时,王承民觉得电院以及交大老师们在关键时刻的责任和担当让他很感动。很多老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封闭,住办公室的地板上,洗澡不便,换洗的衣物不足。但大家不但毫无怨言,而且都很积极地参与志愿者工作,特别是年轻老师都是争着承担各种任务,感触很深。

袁聪俐:逆行突击的抗疫“士兵”

 

社员袁聪俐是农生学院动物学科系研究员,专业领域为预防兽医。本次疫情爆发初期,他并未在校内。但当他了解到学校防疫人手紧缺等情况后,于3月12日接受学校和学院的召唤,毅然驾车逆行入校,加入了农生学院抗疫大军“士兵突击”队。

作为预防兽医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袁聪俐非常清楚病毒传播的方式和预防手段,同时对学校的各项防疫抗疫举措也充满信心。进入学校后,他就立刻投身到具体的抗疫任务中:为学生送餐、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设计合理的防疫物资使用方式,充实了抗疫的力量。

胸怀钢铁志,心忧众学子;专业学养厚,无惧疫风险。袁聪俐是抗疫突击队里的一员好兵、强兵、尖兵,更是令我们引以为豪的“九三人”!

赵心清:坚守岗位、关爱学生的教授妈妈

 

3月9日6点刚过,社员、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心清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学校,因为疫情被封闭在学校内。牵挂着学生长期被隔离在宿舍楼里的心理状态,她迅速组织了学生关怀微信群,建立了封闭期间的生活分享文档。在群里、在腾讯视频中和同学们一起聊天,分享生活互助信息,以互相关爱鼓励的氛围帮助同学更顺利地度过隔离时期。

学校虽然封闭了,但学业不能放松。为此,赵心清特意邀请了已毕业的学长给同学们作线上学术报告,还建立了文献学习和研究讨论的共享文档,方便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做到防疫学习两不误。

张倩倩:披上“大白”制服的爱美健将

 

社员张倩倩以志愿者身份投身校外“南洋北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抗击疫情倾注自己的力量。因每周还有16个学时的线上课程,所以她主动承担了早餐的分送任务。每天上午,她早早把早餐送到隔离在“南洋北苑”的500多位学生住处,下午跑去参与分发物资,晚上还要参与2-3小时核酸检测辅助工作。

对张倩来说,累了一天后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回复学生的各类学习、锻炼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每次她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当问起这个爱美的小姑娘有没有时间捯饬自己时,她开心地说:“现在穿上防护服,谁也认不出谁啦。”一个之前每天都以最靓丽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姑娘,现在最大的享受已变成每晚都睡上美美的一觉。

张勇:勇于争锋的小区志愿者

 

疫情期间,社员、生命技术学院张勇老师在小区封闭的情况下,积极加入小区志愿者团队,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小区进行核酸检测时,张勇穿上白色隔离服,协助维持秩序,并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登录信息。为保障小区居民吃上蔬菜,他又承担起帮助小区居民分配蔬菜的工作,楼上楼下来回跑,帮忙把蔬菜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虽然自己有工作要完成,家里也有很多事要兼顾,但张勇还是选择在这个特殊时刻,义无反顾地成为志愿者,能亲手把关爱和帮助给到有需要的邻居,他由衷感到欣慰。

陈代杰:在校园滞留期科研仍有新突破

 

陈代杰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社中央原委员。3月9日,他像往常一样,早早进入校园开始工作,结果突遇疫情管控而滞留校园,住进了学校征用的学术活动中心宾馆。随后,他第一时间参加学校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线上课程培训,快速进入线上教学状态。

由于实验室封闭管控无法开展实验,陈代杰静下心来,梳理之前的科研成果,追踪最新的科研文献报道,科研工作不但没有受到阻碍,效率反而得到提高。

在这次抗击疫情封控管理过程中,陈代杰在交大校园里最大的感受是三个井然有序,第一,各单位领导及行政人员主动请缨进入校园参加抗疫,组织指挥校内团队、统筹协调校外应援等活动井然有序;第二,教学发展中心全力支持学校在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高效开展,与一线教师一起全力以赴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学生按照学校的防疫 “足不出户”管控措施,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在谈到家里情况时,陈代杰表示其夫人与母亲各自在家中,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护,封闭时期不出门,不给国家添麻烦。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团结一致,同心战疫!

 

采访告一段落了,在汇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一线的教师们真的太辛苦了。在采访之前,社交大委员会宣传委员们做足了功课,查阅社员的个人资料,了解社员的专业背景,准备好采访提问,提前预约时间。在尽量不影响一线社员老师工作和休息的间隙,完成了采访。

虽然心中早有预设,但多位委员仍然表示自己被深深震撼了,他们详细记录下采访过程中一线社员的答复和感受,但限于篇幅,只能精炼缩减。

从这些简短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群知难而上 、同心勠力、守卫校园、呵护学生的交大“九三人”,一群可亲可爱又可敬的逆行英雄,由此集结成为“九三交大英雄谱”。

有一种守护是精勤奉献,有一种精神叫大爱无私,有一种英雄在危难时刻方显真容,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请接受我们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