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快试试看能不能飞得更高”“哇,我能做到悬停了”……7月6日,九三学社淮北市科普基地迎来暑期第一批小客人。5名来自北京市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学生和我市的5名小学生在基地的航模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参与组装并试飞了航模飞行器。
“希望你们在学会自己动手做无人机的同时,也要领会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航模队的精神……”航模老师吴发郎为小朋友们详细讲述了无人机的基本原理、组成、技术和操作方法,介绍了无人机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主讲人,他已经多次参与中小学无人机教学与制作课程。
小朋友们被这些神奇的“高科技玩具”所吸引,全神贯注地盯着讲台,聚精会神地听着。精彩解说过后,大家开始分组进行“无人机DIY”。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经过四个小时的努力,两个小组都成功地组装好了航模,孩子们一脸兴奋。
看到儿子诸彦汐摸捧着成型的四轴遥控航拍机器人欢呼雀跃不已,爸爸格外欣慰。他坦言,孩子一直痴迷遥控直升机,喜欢阅读关于直升机、航模类的科普读物。如今看到他的动手能力这么强,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九三学社科普基地能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为期6天的无人机科创夏令营,以‘动手造梦,翱翔于心’为主题,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跨越课堂的‘硬核科技’启蒙之旅。”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淮北市委会主委陈忠新介绍,孩子们将通过动手组装、编程智控、3D打印、掌握飞行原理,同时收获一架属于自己的无人机。
据了解,九三学社淮北市科普基地于2024年12月份建成,基地旨在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界别优势,培养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培养其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和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将科技精神传承融入校园文化。
爬升、下降、旋转……试飞时,从一开始需要老师的指导,到飞得摇摇晃晃,再到能够轻松做到悬停和来去自由,有的小朋友只需试飞七八次就做到了。更让人惊叹的是,好几个小朋友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就学会了花式玩法“?穿越通道”。
“我今天第一次接触无人机,非常激动,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无人机的来历与构造,并且第一次操控无人机,虽然不够熟练,但是非常有成就感。”拿到“无人机创客认证证书”时,北京市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六年级学生郭企轩说。
除了近距离触摸前沿无人机科技,本次夏令营还特意安排孩子们沉浸式体验皖北地域文化:在棒棒茶香中聆听茶俗故事,在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启一场文化之旅,在秀美绿金湖畔享受一场烧烤盛宴,在篱火旁进行一场诗歌比赛……
(来源:淮北日报 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