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楷模李光熙:以大仁铸就大医

发布日期:2022-12-19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浏览:...

人物档案:李光熙,男,朝鲜族,1972年4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计算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9.jpg

深耕学术,孜孜以求结出累累硕果

李光熙1990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从此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刻苦学习中,他慢慢沉浸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并生出浓厚的热爱,立志投身杏林,将治病救人作为终生的追求。

毕业后,李光熙凭借优异成绩成为广安门医院的临床医生,并一直致力于呼吸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科研基础和临床经验。2007年,李光熙远赴美国,在梅奥医学院接受为期4年的博士后科研训练,获得美国转化医学中心(CTSA)训练证书。2010年,他被梅奥医学中心呼吸及重症医学科聘为助理教授,主要进行复杂数学模型构建在急性肺损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中西医健康管理研究。

在美国深造的5年间,李光熙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ritical Care Medicine》《Chest》等美国呼吸及重症学科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在美国医学工程学杂志《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AAAI》上发表文章;多次受邀参加ATS、 CHEST等国际呼吸大会并进行大会主题演讲或报告交流;被美国《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聘为审稿人,完成多篇论文的审阅工作。在此期间他积极建立广安门医院与国际顶尖医院的连接,他先后促成广安门医院的60多名医护人员到梅奥医学中心学习交流,为中医药在国际顶尖医院的传播交流作出贡献。

回国后,李光熙开始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深入研究,将现代体育技术和传统武术功法与医学相结合,推进以医生为主导的健康康复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李光熙逐渐发现计算医学的魅力,被其具有的宏大潜力所吸引。2015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世界中医药学会计算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主动医疗技术研讨会、国际心肺健康论坛等活动相继举办,在业界形成了巨大影响力,推动医学的主导方向发展。他在中医数学模型与中医智能化领域深入钻研,率领团队做出慢阻肺生存质量预测模型,研发基于面部识别系统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诊断系统,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研究脉诊仪。

李光熙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相关项目研究工作。

抗击非典,勇做一线逆行者

图片10.jpg

2003年2月,北京暴发非典疫情,病毒传播性强,致死率高,且无有效治疗手段,人们一度陷入恐慌。身为一名呼吸科医生的李光熙,更加清楚病毒的危险,他的两位同学已有被感染并从生死线上爬回的经历。当接到医院的电话,被告知科室其他医生都有接触史,将由他一人承担主检工作全面接管筛查全院发热病人时,31岁的李光熙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第二天便正式上岗。

没有发热门诊,没有专业防护服,李光熙身穿简单的隔离衣,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每日在发热病人中间穿梭,通过问诊和影像资料筛查出非典病例。在连日奔波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正值壮年的李光熙觉得体力跟不上了,肠胃的小毛病也跟着凑热闹,随即自己开了中药汤剂,解决了肠胃的问题。在两个多月连轴转的工作中,李光熙既没有漏过一个非典病例,也没有误划过一个非典病例,以高度责任感,守住了与病毒抗争的第一道防线。事后他回忆道:保院卫国的信念,在那一刻真的是我的精神动力。

4月,非典疫情得到控制,病例越来越少,完成主检工作的李光熙被派往北京胸科医院,和其他医生一起承担30多名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在那里,李光熙建立了远程监护体系,为一线护士降低了工作强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指导各治疗组广泛使用中医药尽量减少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带来的二次伤害。

在救治的病人中有一位18岁的女孩,尽管年轻但她的病情最严重,不停的憋喘,剧烈的咳嗽和无尽的绝望。李光熙和其他医生每次轮班都会长久地握住她的手,鼓励她,安慰她,跟她说其他病房的很多人已经痊愈,她肯定是下一个。经过细心的救治,女孩终于转危为安并最终治愈。这让李光熙深刻感受到,强大的心理支撑对病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也让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坚定地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

李光熙能够毅然走向抗疫前线,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医院封闭期间,他的母亲在家中突发疾病。老人家一再叮嘱家人不能告诉李光熙,以免他在工作中分心,怕他受到感染,也怕影响对病人的救治。但李光熙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多么想立刻回到家看一看母亲啊。可重任在肩,他只能压制住自己的担心,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直到按照规定解除隔离后,他才匆忙赶回家中照顾母亲,尽一份为人子女的责任。

由于李光熙在抗击非典中表现优异,他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的表彰,被评为国家工委先进青年和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再战新冠,一次次毅然转身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经过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的除夕,初一一大早,李光熙便赶到医院送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因为要负责科室防疫和几名密接者的临床观察工作,李光熙没能一同赶赴一线。面对同事或者说战友,他们没有过多的话,唯有一个承诺:如果你倒了,我肯定过去救你!

留在北京的李光熙主动申请并入选国家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专家组,参与指导国内各地疫情防控和病人的救治工作。2月1日,李光熙受邀完成了对武汉危重患者的远程诊治,2月4日发表文章,宣传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作用,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当时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极大鼓舞了国人的抗疫信心。随后,他的中医药抗疫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专家的认同,被广泛使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也对李光熙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大爆发,意大利、英国、捷克等国家也纷纷邀请李光熙为其抗疫提供防控策略。2020年4月,李光熙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一起在国家智库平台上宣讲中国成功抗疫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抗疫范本和中国智慧。他受邀参加“国际抗疫专家大讲堂”,以“治疗要点——预防急性肺损伤”为主题进行演讲,并与美英等数十个国家同行交换意见,共同对抗疫情。他还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球疫情会议室》在线交流,分享抗疫经验,该活动被《新闻联播》节目报道。

2020年5月至8月,李光熙与同事一起远赴沙特阿拉伯的偏远地区治疗当地华侨。高温酷暑气候加大了救治的难度,他和伙伴们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中医药治疗使得数百名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实现了感染病毒患者全部痊愈,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2021年初,河北石家庄疫情突起,重症率高。李光熙受国务院联防联控组派遣,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领导下,与卫生部相关人员一起到石家庄救治患者,中西融合再创佳绩,实现了患者零死亡的目标。

2021年下半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疫情再起,李光熙再次接受派遣,在卫生部副部长李斌带领下,圆满完成了额济纳旗患者的救治任务,保证了零死亡奇迹的延续。

2022年1月,河南禹州疫情又起,出现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株双病毒株流行的复杂情况,李光熙总结了两个流行株的特点,再次助力完成此次抗疫任务。

2022年3月,吉林长春出现疫情,李光熙又一次奉命前往,投入新的战斗当中,圆满完成了抗疫救治任务。

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毅然转身。李光熙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出现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用一次次成功的救治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向国际展示了中国国家医疗队的风采。

守正创新,助中医药再绽芳华

图片11.jpg

求学时,李光熙便立志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奉献终生,并将使用中医药抗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他带领科研团队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了多项成果转化,如创立肺泡蛋白沉积症独树一帜的中医药疗法等。在中医肺康复领域,李光熙在国内率先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康复管理项目,成立心肺康复中心,建立涵盖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心理等多学科的康复团队。从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手段,为1000余人进行了心肺康复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光熙等一批中医专家运用中医药治疗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先贤名家在几千年历史中总结出的抗瘟疫良方大放异彩,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李光熙在实践基础上,撰写了《以不变应万变》等中医理论文章,参与《中医药抗疫临床指南第九版》的修订工作。

2022年2月,李光熙担任临床汇报组组长,向世界卫生组织专题汇报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工作,回答了有关中医药的提问,让世界各国认可了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作用,镌刻了中医药发展里程碑上的重要一笔。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疾病的三级预防,新兴的健康医学、预防医学、慢病管理等学科蓬勃发展,而这又与中医学的“治未病”理念相同。李光熙将抓住契机,继续致力于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推动中西医相结合,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道路,为世界医学作出应有贡献。

李光熙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近30载,是呼吸医学领域的佼佼者,在国内外皆享有盛誉。他兢兢业业,在肺损伤呼吸系统疾病的转化学、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等领域深耕细作,从专业理论到临床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他胸怀大爱,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每逢国家需要,便毅然转身,成为千万逆行者中的一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李光熙的职业精神写照,在三十年砥砺奋进的历程中,他时刻践行着为医疗事业奉献终生的初心使命,完美诠释着“医师”这一崇高职业。(姚晓燕 刘晓卿)


773299

版权所有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法律顾问: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阎建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