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认识体会
2008-11-05 14:51:48九三学社安徽省委

 这个题目很大,我讲不了,我只讲我走过的三条路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第一条路:回老家的路

我的老家在泰山脚下的一个大地主的后花园,叫鱼池村,距火车站60里路。小时候每年爸爸都带我们回去和奶奶过年,儿时的记忆和感受是很深刻的。火车到泰安后,爸爸先去在自来水公司工作的叔叔那里骑自行车把大包带回家,再让堂哥推着独轮车来接我们,为了早一点到家,妈妈抱着弟弟在前面走,我背着书包在后面跟着走,天色渐渐地暗了,行人很少了,才走出几里路,我又饿又累,走不动了,妈妈走一段要停下来等我,就这样走走停停,天黑透了,不知走了多少路,迎来了堂哥的独轮车,见到奶奶已是后半夜了。奶奶心疼地握着我冰凉的小手,我“哇”地哭了,大人们都以为是我见到奶奶亲热的哭,其实只有我知道是又冷又累委屈的哭。

现在好了,改革开放初期,山东省政府率先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我的老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鱼池村很大,现在有一座火车站,两座汽车站,在泰山站下了火车,20分钟到家了。难怪司机们说:河南的桥,山东的路,安徽的凹凹肚。我这里绝对没有诋毁安徽的意思,只是体现了司机的幽默。

第二条路:上班的路

我爸爸是淮北煤矿第一批建设者,我随着他辗转了好几个矿区,1970年,我在岱河矿机电科工作了,刚工作两个月,爸爸调到局机关家也搬到市里,大家知道,那时的淮北市只有一路公交车,两个小时一趟,我是上三班倒的小班,只好骑爸爸的自行车上班了,大家还记得吗?东岗楼没建立交桥以前,公路在铁路那里有一个大弯。一个寒冷的冬天上早班,6:00接班,5:20我从家骑车出发了,交代一下,我眼睛近视,那时还没有配眼镜,因为淮北市没有眼镜店,后来我去徐州配的眼镜。当我骑到那个拐弯处时,周围一片漆黑,我只是凭着感觉拐弯,突然,撞车了,我被掀起来,从车头上飞出去了,在摔下来的瞬间我想:这下完了,结果摔在软软的沙堆上,原来是修路用的沙堆,如果是摔在石头堆上,就不可能有今天和大家一起说笑了。现在骑自行车的人们越来越少了,我的两部自行车都处理了,现在公交车、中巴车四通八达,并且车票是全国最便宜的。

第三条路:父女路

校庆期间,我们院摄影协会办了一个影展,我有四幅照片被选中,其中两幅是我女儿小时候和去年我老公的,是在同一条路上都是雪景,取名:路的变迁,获优秀奖。大家只认出了去年一张照片上的路,认不出老路了,参观的老师、同学纷纷互相询问:这是哪里啊?原来的路是一条简易的水泥路,两边是裸露的黄土地,里面堆放着建筑垃圾,显得很荒凉。现在的路一边修建了标准的田径场,另一边修建的是花园式广场,难怪他们认不出了呢。(安徽淮北煤师院支社 刘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