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认识体会
由“车”及“行”话改革开放
2008-10-21 11:19:38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我买小车了,可乐坏了我上幼儿园的宝贝女儿,实现了她两年的梦想。我当爸的在大学时规划的未来,只设计了自己毕业了找个啥样的工作,啥时候有房可成家,压根儿没有把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当作人生的理想,连梦都没有做,所以说购车让女儿梦想成真更为贴切。从我小时候把车看作不可及的奢侈品,到我女儿要求购车作为一种目标而且最终成为现实的过程,这个两代人理想内容的巨变我认为是一个典型的改革开放成果的缩影。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贯穿了我从十岁起的成长历程,说起她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我的体会尤为深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之英明国策,改变了我们的国家,改变了我们的周围的每一个人。讲起改革开放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枚不胜举,而我只想通过讲“车”的故事是如何改变我们的“行”来谈谈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

没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丰富的商品,就不可能有现在富裕的百姓生活。在高度计划的那个时代,百姓的收入很低,商品很匮乏,买什么都凭票凭证供应,既没钱,也没有商品,日子过的真叫一穷而白,买块表、买辆自行车已是很上层的家庭了,能把私家车作为百姓生活的追求目标吗?我买了车后,我女儿外婆就唠叨外公没能耐,能这样比吗?那是我们幸运地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这个故事我倒这样来看,与其说是外婆在评说外公,不如说是他们那一代人对改革开放为大家带来了富裕生活的认可和肯定。

我记得上初中时,每天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镇上的学校,有一次,为了赶时间,就爬上刚好同行的一辆拖拉机,没抓稳,摔下来,米、菜洒了一地。故事有点悲壮,当我讲给女儿听时,在他们下一代的印象里好象是在旧社会,反问我怎么没有公交车,完全是一种质疑的口吻,他们理解不来。因为今非昔比,现在镇镇通公路,镇村通公路,水泥马路都通到了自然村的挨家挨户,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坐校车到镇上上学,定点定时间,很是方便,我的故事他们能信吗?后来我到江阴城里上高中,每次来校得先走五六里路到镇上车站,汽车很少,起码要等个把小时,上了车人多很拥挤。由于公路基本上是石子路,路况很差,下雨更糟糕,又慢又颠,到了城里,没有公交,只能走,要是扛了行李就累坏了。记得有一年寒假下雪天回家,挑了一担书、衣服行李从江阴赶回家,浑身湿透,第二天就病了。现在我村上的小孩来城里上学,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村通了公交,镇上到城里的车子很多,时间很快,到了城里又有四通八达的公交车,廉价实惠。有些学生约好了合租一辆面包车,直达学校。家里有私车的学生,家长开车经芙蓉大道最多二十分钟就到江阴。过去我要花半天时间的路程,如今只要区区二十分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回来参加工作,江阴城里基本没有公交车,大家上班只能骑自行车,年轻人骑摩托车,来城里办事的人大多靠步行。十几年过去了,江阴的公交事业发展飞快,区区县级市,有三十多路公交车,档次高,空调车,居民小区建到那里,公交车就通到那里,城区范围扩大了十几倍。公交线路、站点规划合理,居民出行基本上在200米以内就能走到站台,公交快速便捷绿色通道正在抓紧建设。同时,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可以免费坐车,让百姓得到了最直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江阴公路大桥的建成,为江阴创造了几个奇迹,结束了江阴境内无长江大桥的历史,促成了锡澄高速公路的兴建,创造性地开通了江阴——靖江跨区域的公交线路,为两地的交流和两岸经济联动提供了平台;临港新城的矗起,港口建设轰轰烈烈,为江阴的水上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新长铁路的兴建,改写了江阴大地上无火车的历史。大桥、高速公路、港口和铁路,多元化的交通,让江阴和周边城市,和全国,和世界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江阴人出去方便了,客人来江阴也方便了,交流多了,信息来源广了,经贸往来频繁了,经济也就发展了,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化港城正向世界走来。

忆往昔,不堪回首,看今朝,日新月异,幸福无比。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百姓生活富裕,精神焕发。我坚信,江阴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发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在江阴的土地上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奇迹。(九三学社江阴市委 顾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