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连线基层>>才艺展示
忠山十八寨,随老杨一起挖掘历史
2011-12-06 09:57:13九三学社福建省委

忠山十八寨古民居,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相比于历史悠久的江浙古镇、江西骛源的古民居,古时的南方蛮夷之地有一处繁华的街市,如今却成了躲在深闺少人知的旧时风景,怎不令人别有一方滋味在心头呢?!好在,虽经历朝历代的沧桑,十八寨的美丽依然如故,而当你听了老杨娓娓道来的十八寨的故事,你更会觉得不虚此行了。我也因为初秋的一天,九三学社三明市委组织活动,再次参观忠山十八寨,才喜欢上了这令许多人想要一寻究竟的风景所在。

别急,听我慢慢说!

忠山民俗村古名十八寨,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岩前镇。相传村子是由大大小小的18个寨子组成的。 忠山村村落不大,很难想像,文革中那场声势浩大的“破四旧”运动,似乎与十八寨关系不大。仍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古建筑群保护良好,古色古香。美中不足的是,古老的民宅和村民的新房子混在一起,跟外省一些已经出了名的古民居比起来,可能会让你不以为然。但结论别下太早,眼见为实。从老杨的口中,我知道了这里有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20余座,仅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1处。历史是挖掘出来的,忠山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就冲着这个村悠久的历史,你不能不来看一看。

在这儿生活的村民们依然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传统,过着平静而悠然自得的生活。我对门的邻居小庄就是由这个村庄嫁到城里的,这次跟我们的便车又带孩子回娘家了。我知道她经常回来,足见她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眷念与喜欢了。

而老杨呢,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村治保主任了,一如我平常所见的,一看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古铜色的脸上满是皱纹,讲起话来,地方口音十足。从他那写满苍桑劳作的脸上,你绝不知道他肚中的墨水有多少,我想过充其量也就是高中毕业。但是,如果你也像我这样想就错了。别看老杨貌不惊人,但对这个村庄有特色古迹的讲解却是如数家珍,绝不亚于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讲解员。若不是老杨不辞劳苦领着我们一处处讲解过去,你可能当这些古民居是一个普通农村里一处处再普通不过的大宅院了。也因了老杨的讲解,我们一行才对这散落在各处的古民居平添了几分兴趣。老杨说,看这么多戴眼镜的人来参观,肯定都是读书人,他当然要卖力地把他所知道的东西都讲给我们听。也确实如此,上次“三八节”搞活动,我们第一次慕名带女社员来参观时,老杨的介绍可没那么详尽。当然,老杨说了,他也在不断学习,为此,他还多次自费随市博物馆的同志一起出外考察。

老杨首先带我们来到了“四贤祠”。老杨说,“四贤祠”是忠山村最有名气的古建筑。其实就是元朝时代建成的私塾学堂,这是一个很宽大的堂,堂中央奉祀宋代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大贤人,堂上字为“理学昌明”。堂中四根大石柱的对联更是拗口得很,当然我也就记不住了,还得靠老杨的解释,我们才茫然地知道大意就是尊师重教。元代闽越之地的一个普通村庄的学堂就能建有如此规模,先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通过老杨介绍,社员们也知道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就十分注重教育,历代出过榜眼之类的许多人才。而最近我也听说,这个村的村民为了能保留校舍,还做了一些过激的行为,但他们历史以来传袭下来的重教传统还是值得称道的。

在“四贤祠”里,透过老杨的口,我也终于知道“戳老祖宗的脊梁骨”、“基础”、“国家栋梁”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到了现代,怎么又变成另外一种意思了。可惜,没带笔,记不全,不过没关系,你来了老杨肯定会告诉你。

位于村口的万安桥,村中的宣传资料记载,为石构平梁桥,三墩四孔,长37米,用长方体花岗岩条石砌就,尤以船型桥墩设计最具特色,在国内罕见。当然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此桥明明建于清朝年间,为什么偏偏石刻南明隆武丙年呢?只有了解那段历史,才知道个中缘由了。在这里也卖一个关子,就不告诉各位了,自己去村中探探就知道了。

在楚三公祠里,令人感叹的是那些雕刻精美的窗和梁柱,花中有字,集美观与智慧与一体。还有那明明只是没有上色的木刻,却能随着四季变幻深浅,昭示节气。如此种种,都能令你对老祖宗的聪明与智慧倍感惊奇。

进入村中,有一条“蜈蚣街”,始建于元代,总长470多米,远看街石路面酷似一条爬行的大蜈蚣,贯穿全村,街两旁多是明清年代的民居,走在街巷中,让人激发怀古之幽思。这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保持得如此完整,美观,坚实,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当年红军在闽赣建立根据地时,不时有红军队伍经过这条旧时的必经之路,这里的许多古宅也留下了不少当年红军的宣传标语。

永兴庵建于唐代,如此久远的古迹为什么会铺有现代的钢砖地板呢?这里面也有一个典故。

那看似蒙古墓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呢?执着的老杨也终于找到答案了。

这么多的故事,都是听老杨说的。老杨知道的肯定很多。也许,下次再去,他又挖掘出他世代居住的村庄的新历史了。

我始终没有问过老杨的文化程度,我很佩服老杨的执着和毅力,他本来可以安安心心当他的村治保主任,但为了他热爱的故土,为了家乡的村民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一直都在尽心尽力地,默默地做着这些费时、费心的事。(作者:王明安,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