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与新中国诞生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第65个生日。65年,于历史,不过沧海一粟;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此时此刻,让我们拂去厚重的时光尘埃,从那些已然泛黄档案的字里行间回味和倾听当年那些人、那些事,感受九三学社与共和国的一起脉动。

汇聚在“五一”口号的精神旗帜下

中共“五一”口号手稿

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适时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其中第5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为彻底摧毁国民党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吹响了冲锋号,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新政权的行动纲领。

包括九三学社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看到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恰似在经历颠沛艰险之后,看到灯塔的一射强光,振奋、鼓舞。他们纷纷发表通电、宣言、声明,热烈响应,形成了1948年从春至秋的新政协运动。中共的“五一”口号和新政协运动,为民主党派指明了向着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胜利前进的道路。

九三学社于1949年1月26日在北平《新民报》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指出:“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这相对于其他民主党派公开响应“五一”号召较晚,原因在于当时九三学社总社所在的北平还处于国统区,如周恩来所说,“还不便以团体的面目出现”;党“还希望那个团体在地下工作上有所作为”;“九三学社的领导人物跟北平的地下工作同志是有联系的,曾经掩护过很多的民主运动,当时我们还是期待着这个组织在北平继续进行工作,因为当时北平还没有解放。”

不负重托,九三学社积极配合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当时,九三学社许多成员都与傅作义先生的挚友——“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将军有深厚友谊,傅作义的女儿也与九三学社许多社员有师生之谊。九三学社通过这些关系,配合中共北平地下党,一点一滴地做和平解放北平的推力。当傅作义下定决心后,为商谈和平解放问题邀请了20多名教授,其中有5名九三学社成员,他们是许德珩、袁翰青、杨人楩、王铁崖和黄国璋。教授们的共同看法是,战则败、和则安。历史学家杨人楩对傅作义说:“内战已经给人民造下了重大灾难,仗,无论如何不能再打了,我们希望傅先生效法意大利建国三杰,流芳百世。如果傅先生能顺应民意,采取和平行动,使北平免于炮火,我杨人楩作为一个史学家,对此义举,一定要大书特书,列入历史篇章。”傅作义引用汉代政治家荀悦的话说:“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签署《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

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抛出 “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将东单广场开辟为临时飞机场,拉拢甚至威逼京津两地的知名学者前往南京。许德珩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徐冰指示下,约请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大学100余名著名教授开会,请董必武讲解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希望大家安心教学与科研。袁翰青等九三学社社员也都在北平地下党的重托下,劝留相熟的知名教授,朱光潜、贺麟等一批知名教授就是这样下定决心留在了北平,为新中国建设挽留住了大批人才。

毛泽东同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右一为许德珩

北平和平解放。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和劳君展夫妇等被邀请登上前门箭楼,参加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入城式。3月25日,许德珩和劳君展被徐冰约到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到了饭店之后,听到有人宣布,当天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到北平,大家集合是为了去机场迎接,众人欢欣鼓舞。许德珩和劳君展同乘一辆汽车去西苑机场,亲眼看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飞机上下来,踏上即将成为新中国心脏的土地。欢迎仪式之后,回到家的许德珩又接到通知,说毛主席要约他和张奚若、张东荪、吴晗、谭平山等人到颐和园乐寿堂吃饭。许德珩被安排同周恩来、郭沫若同桌,周恩来对他说,这几年你辛苦了,一别两年多,你所做的事我们都知道。周恩来的话使许德珩感到莫大的激励和鼓舞。

迟到的新政协参加单位---九三学社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许德珩参加会议,并担任筹备会常委会第三组副组长,周恩来任组长,负责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起参加会议的还有梁希,但是二人却不是以九三学社成员的身份参加,因为当时九三学社并不在新政协会议的23个邀请单位之列。

什么原因呢?根据周恩来在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的解释报告中说,中共在哈尔滨确定参加单位时,考虑到九三学社进行秘密工作的益处更大,因此没有邀请参加,希望在正式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中再邀请。随后,周恩来建议许德珩代表九三学社提交一份情况报告,作为正式申请。

6月17日晚,在讨论参加新政协单位及代表人数的会议上,许德珩提交了由他和薛愚、黄国璋、潘菽、笪移今等5人署名起草的《九三学社概要》,并送交新政协筹备会代表人手1份。两天后,新政协筹备会通过了《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九三学社作为参加新政协的45个单位中的一员,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之一。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九三学社代表。前排左起:黎锦熙、许德珩、袁翰青;后排左起:叶丁易(候补代表)、吴藻溪、薛愚

许德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

经过3个月的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九三学社的代表有许德珩、潘菽、黎锦熙、袁翰青、吴藻溪、薛愚,叶丁易为候补代表,潘菽因出访苏联,没有出席会议。梁希、涂长望、张雪岩、孙荪荃、卢于道、樊弘、严济慈等九三学社成员,则以其他界别代表的身份出席会议。许德珩代表九三学社作大会发言。

在欢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的宴会上,毛泽东最后一个步入会场。他环顾与他同桌的人之后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对大家说:“我们这一桌什么人都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有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何香凝和华侨老人司徒美堂,这是统一战线的胜利!”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这是全世界目光聚焦的地方,600多党派、地区、军方等各界代表一齐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中国新纪元的开启。许德珩、梁希等也在其中代表九三学社亲历这一伟大时刻。

梁希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梁希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今天的北平历尽金、元、明、清等朝代,至少经历了7百多年的艰苦岁月。没想到我们两个穷教授会穿上毛主席送给的新呢制服,能站在天安门上庆祝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多么幸福呀!”

就是这样巨大的幸福,让林学界一代宗师梁希毅然选择倾其才华与生命奉献于这个重获新生的国家。那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梁希提议成立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周恩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亲自提名梁希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梁希心里没底,悄悄给总理递了个纸条,上写:“吾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总理随即回复一张纸条,写道:“梁先生:你是认真的人,故临时而惧,我应该向你学习。但当仁不让,你应该向古人学习。周恩来即。”散会后,周恩来走到梁希的身边,用询问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梁希,梁希坚定地作出回答:“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从此,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新中国的林业发展,为新中国林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涂长望

同为九三学社社员的气象专家涂长望,面对新中国亟待建立和发展的气象事业,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1949年11月20日,周恩来约见涂长望。涂长望把日夜筹划出的气象局建制、组织、业务、人员等方面的建议,呈报给周恩来。一个月后,中央军委发布第444号主席令,毛泽东正式任命涂长望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

涂长望深知中共中央将他安置在如此重要的岗位,是信任更是责任,唯有肝脑涂地,尽快把新中国的气象事业搞起来,才不负信任、不负重托。面对国民政府留下的烂摊子,涂长望和他的同事以国际化的标准,在短短几年,就建立起令世界瞩目的气象业务和服务体系。

在已经奠定的坚实基础上,面对铺开的大好局面,涂长望和所有气象工作者一样信心十足地奋力前行。然而,他的脚步却停止了。1962年6月9日,他耗尽了自己的生命,遗憾地离开了他钟爱的气象事业。

好友郭沫若作诗痛悼:

同君屡次赋欧游,才干堪推第一流。

肝胆照人风洒脱,心胸涵物韵容休。

戡天志在争民主,返日戈挥夺自由。

努力一生无懈怠,令人长忆旧渝洲。

和梁希、涂长望一样,所有的九三学社成员对于新中国,没有索取,只想我能奉献的是什么。建国后,他们自认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她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使命,成员们也想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效力,于是提议解散。这一提议汇报到中共中央之后被否决,无论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上,还是从情感上,中共中央都希望九三学社存在,并言之,九三学社不仅要存在,而且要扩大。我们革命战争胜利,主要靠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九三学社的同志们是拿笔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需要拿笔杆子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九三学社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至今,已经拥有14万名成员的她,努力发挥着参政党的作用,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刘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