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抗击疫情】天津:苏毅在抗疫表彰会上的发言


苏  毅
      天津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荣获“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湖北一线优秀社员”、“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劳动模范”称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是天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苏毅医生,感谢九三学社市委会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汇报的机会。

作为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我是1月26日到达武汉的。疫情之初,我就强烈向院领导申请,支援一线。因为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九三人”。面对疫情,理应冲锋在前,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



图片


到达武汉后,我们发现这里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我们接管的武钢二院是一座废弃多年的医院,许多房间窗户没有玻璃,多处墙体开裂。冬天的武汉还是很冷的,而且没有暖气,有时还会下雪,病区里的水、电还没有通,条件极其简陋。医疗设施、药品严重不足,根本不具备救治条件。更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天,武钢二院就已经住进50多名患者。他们情绪很激动,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危险,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边利用现有条件对患者进行救治,一边自己动手,打扫卫生,清理场地,改善病区条件。


图片

刚进入红区的时候,穿脱防护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穿、脱都至少需要半个小时。防护服有三层,帽子,口罩,护目镜,手套,胶靴,鞋套,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位,一点都不能马虎。自我防护必须做好,因为这也关系到患者和同事们的健康安全。每次穿上防护服,都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而且行动非常不便。查房时,只能拖着沉重的身体走来走去;一般音量患者是听不清楚的,要喊着和他们说话才行,一个班下来,嗓子都是哑的。我们3个人一组,4小时一班。为了避免上厕所,每天上班前2小时至下班回到驻地,总共8个小时不能进食进水。夜班也是如此,作息规律完全错乱。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工作必须做好。在病区中,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身边又无亲属陪伴,很多病人出现恐慌、焦虑,变得暴躁、易激惹,不愿配合治疗,这成为诊疗工作的极大障碍。我理解他们对疾病的恐慌,所以每次查房时,我都先问问病情,再用最通俗的语言将有关病毒的医学知识讲给他们,并且告诉他们现在对这种疾病的研究进展。渐渐的我发现病房里的气氛没有那么沉闷了,患者的表情没有那么阴郁了。每当患者看到我们忙碌的身影、坚定的眼神,就会平静很多、踏实很多,这种信任让我们倍感鼓舞,也充满力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在武汉期间,我经治病人83名,绝大部分都顺利治愈出院。

在抗疫过程中,我们也和武汉青山区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我们离汉返津之际,当地许多群众自发赶来,追着为我们送行。好多人的脸上挂着泪水,我们在车里也模糊了双眼。



图片



结束了52天的援鄂任务,返津隔离14天。结束隔离第二天,我又接到任务,将作为援非抗疫专家组成员到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开展工作。我没有犹豫,收拾行囊,再次出征。4月16日凌晨,我们专家组12名成员启程。这两个国家非常贫困,防疫力量相当薄弱。到达后,我们几乎没有休整,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在布基纳法索的两周时间内,我们进行了以下相关工作:为大使馆、当地中资企业、华侨作科普讲座;与当地卫生部门、世卫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到当地医院进行实地调研等。通过开展多种有针对性的援助方式,我们与当地官员、医生分享了抗疫经验,并就临床诊疗等多方面问题达成共识。我们一边适应炎热的气候,调整时差,一边马不停蹄地开展各项工作,当地医生说我们进行了“马拉松”式的工作。在布期间,专家组召开内部外部会议14次、参访医疗机构4次、组织培训7场、技术指导29次、累计参与人数442人次。

两周工作结束后,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驻布基纳法索大使李健,为我们亲笔书写“驰援万里中非情,抗疫逆行第一军”。

在科特迪瓦,我们在总结布国援助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讲座、实地调研、经验交流等方式,与科特迪瓦的医生、驻科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分享防疫经验和防护知识。我们还利用“五一”当天假期到驻科大使馆,为工作人员进行了义诊咨询活动,根据各自的专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为有需求的人员给予了现场诊疗和健康指导。能在万里之外服务于自已的同胞,我倍感欣慰。

在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抗疫援助期间,我们分别提交了万言工作总结和建议书,为两国的抗疫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

这次抗疫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对比世界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和成效,这一点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为我生为华夏儿女而自豪!今后,我将倾尽全力,更好地投身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为国家强盛、人民健康安全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