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助力脱贫】北京:乡村旅游为精准扶贫建立“造血”机制


坚守深耕 百花绚烂

京西的百花山深处有一座名为“黄安坨”的小山村,这个从北京市区开车三个小时才能到的深山小村,曾经只能靠天吃饭。“咱们这儿呢山高,家里主要就是种地,老天爷下雨你才能吃口饭”村民张艳秋这样说到。

2019年,有一处名为“百花山社”的精品民宿在业内打响品牌,这正是由九三学社社员吴宜夏领导的团队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而开发的“文化北京—中建百花山社”项目成果。

1.jpg

2.jpg

“百花山社”的海拔特别高,达1090米,是北京海拔最高的民宿,山社目前有两处院落,位于门头沟区黄安坨村旁的山腰上,从村子沿着古朴的石道拾级而上,群山环绕中的两座院落草木葱茏,“青砖灰瓦”的院落,将灵山与百花山的峻美融入到设计之中。

文化北京—中建百花山社

2017年12月15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刘忠范一行赴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调研,提出以文化兴农为突破口,从打造精品民宿入手,将黄安坨村变为留住乡愁的文旅小镇。随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牵头引入吴宜夏领导的团队(中建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帮扶黄安坨村,利用闲置农宅规划开发精品民宿,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北京—中建百花山社”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3.jpg

4.jpg

吴宜夏领导的团队将黄安坨特色农副产品资源、生态自然本底特色、红色旅游资源和村内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形成黄安坨IP形象,设计百花山社VI(视觉设计)体系,打造“黄安坨伴手礼”。团队还联手延伸“九三学社科技助农示范小院”成果,通过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打造京郊高山农业农事文化特色研学营通,从特色农产品包装提升等多重角度对黄安坨村进行产业帮扶,实现产业提升。

科技助农示范小院

5.jpg

“科技助农示范小院”选择以百亩高山寒地苹果为示范田,将帮扶工作渗透到科学用药、产品储藏、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等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全过程。小院的科技支撑团队包括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科技服务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和中国农大、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等高校的学者,也包括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们,他们吃住在村里,扎根在田间,把病虫害防治、合理用药、土壤和环境改良等知识和技能手把手教给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6.jpg

“科技助农示范小院”帮助建成酿造、烘干车间,开发了果酒、果脯、高山玫瑰花茶等产品,年收入可达27万余元,为农民增加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途径;2018年、2019年,“科技助农示范小院”赠送给村内10户低收入户6000株鸡心果树和800棵黑果花楸树苗,并指导种植,为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黄安坨科技小院

7.jpg

2019年11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科技小院”(统农005号)正式挂牌,“九三学社院士专家服务站”同时也在黄安坨村揭牌。

8.jpg

2020年,为了深入落实新一轮“8+1”行动推进会精神,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为科技助农重点项目“黄安坨科技小院”引入无人机植保,首次利用无人机施药对果园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为“黄安坨科技小院”插上科技翅膀,促进黄安坨果园迈向智慧农业。同时,围绕黄安坨村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直播带货线上销售活动、引入社区商超销售农产品等形式,用新举措助推扶贫。

9.jpg

“今后工作任重道远,九三人将倾注真心,攻坚克难,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责任和担当。”刘忠范主委这样说。这是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向黄安坨村民许下的承诺,也是众多九三人的责任和使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在的黄安坨村已经形成了集林果蔬菜产业有机生产与科学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村,形成了以民宿产业为龙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实实在在造福农民,服务农村。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在坚守和深耕中迎来了“百花”绚烂的绽放。(谭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