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抗疫 | 陕西:医者仁心显情怀——社员刘芳菲、王媛的抗疫故事


2022年1月29日下午,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二附院支社主委薛红安,副主委马肖容、耿松梅、索瑶、朱建宏、刘灵及社员王昊教授一行,带着马肖容副主委书写的感人至深、充满组织关心、支持和鼓励的慰问信及薛红安主委和马肖容副主委个人赞助的慰问品,代表二附院支社全体社员慰问了春节到来之际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刘芳菲、王媛及家属,送去了二附院支社温暖的节日问候和关怀与鼓励。

微信图片_20220213175421.jpg

2021年末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西安按下了暂停键。接到上级命令后交大二附院第一时间抽调医务人员成立医疗队奔赴抗疫一线。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二附院支社秘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感控医生刘芳菲及二附院支社社员、感染科医生王媛分别被遴选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级整建制医疗队一队及二队紧急驰援定点医院,奔赴抗疫最前线。

2021年12月24日起,刘芳菲所在的医疗一队先后接管胸科医院及长安区医院四个病区近200名患者。作为队里唯一的感控专员,她不仅负责病区疫情防控工作,还承担着医疗队队员个人防护与感染防控工作。在抵达驻地当晚,刘芳菲连夜对全体队员穿脱防护用品进行战前再培训,随后马不停蹄与医疗队骨干人员奔赴胸科医院现场查看病区布局,制定病区新冠防控方案。驰援当日就经历抗疫任务的首个不眠之夜,次日又随早班前往胸科医院病区,投入紧张的一线抗疫工作。12月29日,刘芳菲忙碌了一整晚刚回到房间就接到胸科医院电话说病区有紧急任务。她二话不说立即搭车赶回医院,连同当班护士连夜对病区环境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洁消毒,亲自对环境进行核酸采样……忙完又是次日凌晨2点多。在等班车返回时,她突然想到班车一天往返9趟,能否保证每班次消毒合格?虽然时间与人力上对班车充分消毒确有困难,但班车又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一环。于是萌生了检查、落实车辆消毒的想法,当即刘芳菲放弃休息,连夜和当班的王师傅一起清理杂物,对班车进行全面彻底地擦拭和消毒,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我们的宗旨:杜绝一切感染风险,为医疗队创造清洁安全的乘车环境。就这样在紧张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后,刘芳菲没有给队长说明情况要求休息而是继续上班。仅12月29日到30日,她连续工作超过39个小时。这样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对刘芳菲他们这些从事疫情防控的专职人员已是常态,他们几乎天天就是这样在与疫情战斗中度过的。

微信图片_20220213175426.jpg

病区护士除了承担正常的诊疗工作外,还要肩负病区清洁消毒及患者每日三餐的送餐等工作。为了明确护士处置医废及送餐工作量及风险点,刘芳菲亲身实践,边探索边总结,提出了一套符合工作实际的完整风险防范方案,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在亲自处理病区五、六十袋医废过程中,她防护服里的衣物早已被汗水浸透,防护面屏内也潮湿模糊、发生移位。一个人从清洁区将两大箱近50份午餐搬运至病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连推带拽挪动着送餐箱缓慢向前,因推拽动作幅度大,防护服被进入污染区的门锁片划破……这种通过亲自运送医疗废物及送餐的实践,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院感问题及院感潜在风险点。比如在送餐过程中,刘芳菲发现分隔各区域的门需要长时间的打开,病区环境很容易被污染,于是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并协助院感部门快速处置解决,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微信图片_20220213175432.jpg

在一线抗疫期间,刘芳菲不仅负责起草所在医疗队新冠病区及队员驻地酒店院感相关制度要求,还指导病区环境清洁消毒及实施,协助病区护士对全病区环境进行日常清洁消毒及终末消毒;负责病区环境核酸采样工作,仅潜在污染区、二脱区及一脱区就进行环境核酸采样300余点位。她还负责医务人员新冠防控培训工作,对医疗队医护人员穿脱防护用品进行培训考核并每日督导,对全体队员新冠职业暴露进行培训并指导队员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等工作。此外,还负责驻地隔离酒店医疗队员新冠感染防控工作,先后对驻地酒店缓冲区更衣间进行改建,对队员房间及物品制定消毒方案并指导落实,对通勤车司机个人防护、个人物品消毒及通勤车的消毒进行全面指导。她每天身处污染区,却从未考虑过个人安危。在紧张的抗疫工作中,感控医生刘芳菲不止一次因为用餐、作息不规律、工作强度大而头晕目眩、筋疲力尽、几乎无法支撑。一线抗疫对医务人员来说除了体力消耗大,情感上的煎熬更大,特别是对于她这样上有7旬父母、下有4岁小儿的母亲而言,那份浓浓的、割舍不断的父女情、母子情最让她不忍。孩子几十天见不到妈妈,想跟妈妈通个电话都时常因工作紧张只能由别人接听后转达。偶与家人通话视频,看到孩子委屈地大哭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她疲惫不堪的眼眶顿时就被泪水模糊了。同在一城,却似相隔万里难相见,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她一边故作坚强地安慰着孩子,一边克服重重困难,多吃苦,多流汗,以高强度劳动来冲淡对父母和对孩子的思念,默默地用心将抗疫工作做到最好,千方百计确保病区患者及医护人员最大限度的安全。她随医疗队奋战在一线,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守职责,在寒夜中发光发热,为控制疫情默默奉献。

微信图片_20220213175446.jpg

左二为王媛医生

微信图片_20220213175449.jpg

社员王媛医生是2021年12月27日随队抵达医院。首日上班王媛就主动请缨与其他队员共同承担病区第一个值班任务。新冠肺炎患者往往有心理压力,王媛经常在病房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及心理疏导,并从专业角度对新冠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和治疗,进行宣教,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作为感染科医生,王媛常常要安抚患者焦虑的心情,使其平复后才开始相关医疗文书的书写,患者病情进一步梳理,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在工作方法上,王媛同时将高危人群及重点关注病人进行醒目标注,保证医疗救治的安全有序开展。一线抗疫期间,王媛先后承担过重症病区及普通病区患者的救治。在重症病区开展医疗工作时,连夜收治了4名重症患者及数名轻型患者,其中有位年近80岁的老人家带着他2岁多的小孙子,因为病情加重,老人家已无力照顾孩子,王媛就在治疗患者疾病之外,主动帮忙照顾小朋友,时常抱着他嬉戏,使他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至顺利出院。在普通病区救治期间,王媛对病区的45名患者进行详细查看,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并针对负责的10余名患者,加强督促俯卧位管理。同时对轻型患者鼓励下床活动,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检测化验指标变化,并完成相关报表填写等等。10天的抗疫时间,面对接连而至的患者,王媛毫无畏惧,冲到一线开展救治工作。她每日穿戴防护服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当她脱下防护用品时脸上都是口罩的压痕。抗疫期间,她常常因高强度工作感到筋疲力尽,也曾因“低血糖”感到头晕、乏力,但她始终乐观向上,常常面带微笑,她坚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一定会让患者安然返家。一个个医嘱不是简单而冰冷的文字,而是王媛对特殊的新冠患者温暖的关怀。随着重症病区及普通病区患者的救治病情逐渐好转,王媛随医疗队部分队员一起进行修整,但仍时时刻刻牵挂着病区患者,经常主动询问患者治疗进展情况。她说,她甘愿奔赴一线,置身于感染风险中,因为那是抗疫胜利的必经之路,总有人要去,而她就是其中一分子。

社员刘芳菲与王媛,作为入职十余年的二附院医务工作者,作为深受爱国主义熏陶的九三学社社员,她们是众多在各自岗位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九三学社社员中的一分子,她们将一线抗疫视为职责所在,视为对祖国对家乡割舍不掉的爱,愿倾尽所有,为之付出。对她们而言,这一段艰难的抗疫历程终将在她们心里留下永恒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