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围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商议政。人民政协报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摘编部分大会书面发言。以下为部分九三学社社员的书面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晓梅:重视老龄化社会需求变化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应对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需综合施策,有针对性地破解银发经济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重视新一代老年人的不一样的养老需求。“新长者”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又在代际交流中被年轻人所影响,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消费观念都与年轻人趋同,他们开放、包容,热衷于追求潮流和新鲜事物,这是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所在。
二、加大银发产品研发,提升供给质量。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力度。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基于不同老年群体的爱好和消费场景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优化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结构,不断完善适老化的精细服务,扩大居家上门服务类型。
三、完善银发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老龄产品(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认证标准体系。加大银发产品和服务商标、包装装潢、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
四、保障老年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增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意识。
五、尊重银发经济企业家与高精专技术人才,提供良性的创就业平台,提供政策帮扶,让其能够安心研发产品与服务。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赖明:统筹规划 构建我国能源输配体系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能源变革的主要力量,但在规划协同、新能源消纳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卡点”“堵点”,亟须通过统筹规划、深化改革,构建我国能源输配体系新格局,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构建新能源输配新格局。积极建设新型能源输送通道,构建我国能源体系发输配用新格局。如利用西北省区的风光资源优势,就地以新能源制氢,建立新能源输配“北部通道”;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风光水气资源优势,发展氢能、抽水蓄能等新型储能,建立新能源输配“西部通道”;利用沿海地区的风光核潮汐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海上风光电,建立新能源输配“沿海通道”。
二、加快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壁垒。统筹各级各类能源规划,理顺各种能源与发改、能源、环保、交通、国土、住建和工信等部门以及市场化改革和能源监管的关系,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协调机制;强化新能源“源网荷储”协同,促进新能源产业、载能产业、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能源局域网、氢网同步建设、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建设综合能源岛,推动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三、加大技术创新,引领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产学研用金相结合,持续做强产业创新平台,攻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完善能源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成熟可靠技术推广,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张桃林: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强化“三农”发展要素保障
当前,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潜力大。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建议:
一、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方面,针对粮食等农产品产业链条薄弱环节,加强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推动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合作社或合作社公司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集体财产管理、治理机制和成员权利义务,完善产业增值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机制。
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要素流动壁垒,引导各类要素和政策资源更多向乡村倾斜。强化县域城乡一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县城、中心镇(村)建设以及特色村镇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收益分配和产业投向等全流程管理,规范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县域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医保、社保城乡统筹力度,促进更多优质资源和服务下沉。
三、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现代生物育种、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研究应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聚焦新兴产业领域的种质资源、生产机具等短板弱项,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科技协同攻关。加强各级各类科研院所、高校和涉农企业等主体力量整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