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

 

 

为中国的制造业现代化做不懈的努力

严隽薇

 

1970年我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毕业。改革开放后恢复了研究生制度,我成为第一届(78届)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生,并于1981年3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任教,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7年我从清华调入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作。我同样既努力开设多门本科生课程,又积极开展科研,为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教研室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本科和硕士点教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1988年开始,我作为吴启迪教授的主要合作者参与了一系列的高技术科研项目。1995年上海市科委高校科技发展基金综合项目“FMS递阶结构,调度,实时多任务和面向对象分布式处理技术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我所获得的第一个省部级的奖励,也是我们课题组处于起步阶段的良好开端。这一段工作为我校工业自动化学科走向成熟并得到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由此开始,同济大学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领域有了一席之地。1995年我被聘为上海市科委组建的“上海市推广应用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可以说,1993年以后我所在学科的高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进入了发展时期。1995年我们课题组在已有成果的条件下申请到了863/CIMS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专题的指导性课题“并行工程中Team Work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从这以后,CIMS研究中心连续四次获得该专题资助,并均获得验收通过。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课题组被863/CIMS主题的相关专题专家认为是一支很活跃的、年轻的、梯队结构合理的CIMS研究队伍,可以成为该专题的“高地”。作为这支队伍主要负责人之一,我感到欣慰,同时下决心进一步努力拼搏,为同济大学在高科技领域腾飞而奋斗。我本人承担了上海市科委推广应用CIMS第一批示范企业之一——上海鼓风机厂的CIMS应用工程技术依托单位第一负责人,同时为同济大学的科研人员承担后续各批CIMS工程示范企业的技术依托任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上海鼓风机厂CIMS应用工程第一期工程分别通过国家科委和上海市科委主持的验收与鉴定,并获得19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鼓风机厂CIMS应用工程第二期工程又一次被列为国家863/CIMS主题在2000年前要建成的CIMS应用工程的示范企业。到工厂去推广CIMS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深入工厂,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一起为推广应用竭尽全力。??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制造业信息化开始走向深入,CIMS的内涵也被提升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我的研究内容也努力转向CIMS领域的前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这一领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果没有一种紧迫快上的工作作风,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做事如做人,我坚持一个原则:任何事情既然做了,就要认认真真地做,必须做好。当时并行工程是CIMS研究中的热点,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并行工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叠。吸收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为此,国家科技部向社会征集推广并行工程研究成果的应用企业。上海鼓风机厂有意参加竞标,我们担起了支持厂方竞标的任务。于是,搞调研,跑企业,深入车间,察看设备,撰写应用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设计总体方案,为实施“上海鼓风机厂CIMS并行工程”总体控制和技术攻关全力以赴地工作。1999年1月,上海鼓风机厂的“‘并行工程’成果应用工程(SBW-CE)”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成果应用项目,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是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为项目在2000年底获得成功并通过国家验收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最终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项目,而且相关成果获得了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1世纪到来之际,我和我所领导的CIMS研究中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和奋斗,获得多项“十五”863/CIMS项目和上海市科技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内容包括面向敏捷制造的企业建模体系及支持工具的研究,支持网络化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的协议、标准、规范技术,集成化企业建模、诊断与性能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面向企业流程快速重组的工作流技术研究等。总之,在国家科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工业界看来,同济大学已经有了一支较强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研究开发队伍。这里确实渗透了我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为此感到自豪。CIMS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我作为学科带头人在CIMS研究中心创建了系统工程硕士点。经十年建设,CIMS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面向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高技术研究机构。??

我是新中国培养、教育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我的人生理想一直是能成为一名教授或科学家,并能像我国很多知识分子那样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把为祖国服务视作自己的天职。我对工作总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事业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我重返学校学习,进而成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认真做好应该做的事”是我的人生格言,“工作上奋发向上,事业上不断进取”是我生活中的座右铭,甚至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忙忙碌碌惯了,突然闲下来,反而会感到空空的。我最为欣赏的是“认真”和“刻苦”两种精神。从童年到步入中年,我一直是好强、有上进心的。不少同学、同事、朋友甚至学生都说我总是以一种节奏很快的姿态出现。这种上进心强、认真和刻苦的性格特点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年近六十,加上身体等原因,我必须调整节奏,注意劳逸结合了。但是“认真”这一条一定是不能丢的。我也愿意用“认真”二字来勉励年轻的同事以及我的学生们,认认真真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

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一切成绩都将成为我进一步努力进取的起点和动力。面临目前科教兴市提出的教学和科研两副重担,我还要不断努力,为科教事业振兴多作贡献。

  


联系电话:010-82553522  传真:010-82553524
Copyright © 2003 www.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三学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