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九三学社建社
60周年
陈学俊
九月三日,是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的大喜日子,也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谈谈我的亲身感受。
6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8年的英勇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壮烈、最辉煌的篇章,为了纪念9月3日这一永垂青史的日子,作为我国民主党派之一的九三学社,就借此而命名。
我社老一辈领导人许德珩、梁希、潘菽等早年在五四运动时期,就举起了“民主”与
“科学”的旗帜,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洗礼他们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振兴。
回顾九三学社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我们记忆犹新,永难忘怀。
九三学社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而孕育发展起来的,它诞生于决定中国命运的激烈战斗之中。1944年,许德珩、梁希、潘菽、涂长望等一批文教、科技界人士,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深的忧虑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反帝精神,以民主和科学为宗旨,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在重庆组建了
“民主科学座谈会”,也就是九三学社的前身。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一年的9月3日,是日本投降书正式生效的日子,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特地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正式定名为
“九三座谈会”。这时,毛主席来到了重庆,在毛主席的鼓励和推动下,把
“九三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成立以后,立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斗争。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节口号》中发表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九三学社总社立即在北平举行秘密会议,一致通过了响应“五一”号召的决定。与此同时,总社通过其他方面的配合,为促进傅作义将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1月26日总社公开发表了《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表明了九三学社的原则立场。1949年6月15日至20日许德珩代表九三学社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九三学社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为参加新政协的45个单位之一,1949年9月,许德珩、黎锦熙、袁翰青、吴藻溪、薛愚等六位,代表九三学社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直接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建国初期,九三学社推动和组织全体社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三大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建立和健全了地方组织,扩大了社会联系面,九三学社的面貌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更是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社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在这一时期,九三学社有43位同志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有66位社员参加了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的讨论制定工作。我社广大社员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以文化、科学知识报效祖国、富强祖国的宿愿,得以实现。
1957年,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九三学社组织受到相当程度的损伤,工作的开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广大社员仍然努力学习,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仍然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其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如周培源同志顶着“四人帮”的压力上书周总理,并发表文章就办好理科教育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恳切陈词,坚持原则,决不退缩。在逆境中,我社许多科学家忍辱负重,刻苦攻关,努力为国家做贡献,如王淦昌、邓稼先同志在我国原子弹氢弹试验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足以彪炳史册的成就;黄汲清等同志打破“中国贫油”的迷误、发现和开发大型油田,为我国石油自给有余做出了巨大贡献。许许多多的同志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努力从事科研教学,著书立说,坚守岗位,开展工作。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社同志在科学技术研究应用上也重新焕发了青春,许多社员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可以说,在新中国科学技术和许多重要领域都凝聚着我社社员的心血。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九三学社把社的工作同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紧密联系,极大地调动了社员以及所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的工作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新的局面。
首先,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1993年,九三学社有76位同志当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96位同志担任全国政协八届委员;4796位同志分别担任市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639位同志担任各级政府领导工作。社的各级组织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了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和政治协商工作。
其次,九三学社以所拥有的智力优势,在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服务的道路上,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广大社员为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辛勤劳动,成绩卓著。1980年在当选的40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我社社员几乎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我社成员中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科学技术成果奖的共18000多人次,并有130位社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位社员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6人为双院士),同时社的各级组织,积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面向社会,多方面地开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领域。已有地方科技服务机构200个左右,完成科技项目近15000个,共办大中专院校77所,举办培训班3000多个,培训学员25万余人。我社的科技服务工作正从城市向支援老少边贫地区发展,从承接单项咨询服务向宏观咨询服务发展;从社的一个地方组织单独进行工作,向几个省市的社组织开展横向联合发展。先后举办了振兴大西南经济研讨论证会,承接了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的项目,并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建立了城郊生态农业村试点。我社还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九广”、“九临”、“九通”三个科技合作区,充分利用我社科技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各地方社组织也在科技服务、办班办学、支边支贫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1993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召开的各民主党派支边扶贫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社8个先进集体、1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另外,九三学社从中央到各地方组织,还立足国内,面向国外,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先后以个人出访或民间组团的形式,访问了欧美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进行调查研究,引进资金、信息,开展人民外交活动。为增进我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借鉴国外科技现代化的成果与经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九三学社的自身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广大社员通过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社史、社章、社的光荣传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九三学社在60年的战斗历程中,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二)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走社会主义道路;(三)坚持自我教育,开拓进取,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九三学社所以能够健康成长,能够在国家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中做出成绩,正是全社同志继承和发扬我社优良传统的结果。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于为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胜利进入21世纪而团结奋斗,开拓前进的重要历史时期。世界上,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我们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能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时代的潮流,开创民族的辉煌,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的政党面前的严峻课题。在纪念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感到肩上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值得每一位九三社员认真地思考。
下面我想提出几点希望:
1.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认真学习中共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及有关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昂扬的革命精神。要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分清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长远和暂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重视自我教育、不断提高社组织和全体社员政治素质。
2.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社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党长期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履行参政党的职责,发挥参政党的积极作用。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木点”的基本路线,围绕全国工作的大局开展工作。要按照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多做贡献,为三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为祖国统一大业多做贡献。
3.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社爱国主义、热爱社会主义、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我社是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在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负有光荣的历史责任。我省全体社员要求实创新,做好岗位工作,攀登科技高峰,为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多做贡献;同时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振兴经济而拼搏奉献。省社各级组织要发挥群体优势,整体功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讲求实效,提高水平,在党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为科教兴国,振兴中华,为科教兴陕,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在纪念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我社已故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许德珩、周培源、梁希、潘菽、茅以升等同志,深切怀念我社陕西省委已故领导人侯宗濂、陈大燮、赵文钦等同志,以及所有已故的曾经为九三学社做出贡献的同志,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重温九三学社60年的历史,为的是进一步激发社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我们应当珍惜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勤奋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谱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