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

 

  

教书育人不倦  人格魅力长存

 ----忆浙农大校长朱祖祥先生

九三学社嘉兴农业支社主委 严 强

  

1980年我考入了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农化专业学习,当时中科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九三学社浙江省主委朱祖祥教授就在土化系任教,并出任浙农大校长,我万分荣幸地成为朱校长的学生。20多年回想起来,朱校长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他对年轻一代总是满腔热情,循循善诱;对学生的缺点则坦诚指出,毫不含糊;解答疑难问题则务求准确,查考有据。在九三学社建社六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忆起朱校长亲临教诲的两件事,深切缅怀朱祖祥先生为发展我国的土壤科学事业和农业教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学农要爱农

华家池校园景色如画,令刚跨进校门的新生们陶醉。但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后,新同学当中“学农没有出息,学农低人一头”的情绪很快蔓延开来,有些同学听课情绪不高,考试得过且过等。朱校长得知情况后,十分重视,专门为新生开了一堂始业教育课。我记得大约是八、九月份,天气还比较热,朱校长身着浅灰色短袖绸衫,手里一把折扇,来到设在学生第二食堂的会场。朱校长态度和蔼,语气亲切,普通话中略带有宁波口音,以自己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讲了生动的一课。他讲到,我出身在慈溪县农村,亲眼目睹旧中国对广大农民的深重剥削和压迫,深感农业生产技术的原始和落后,暗暗下决心,要靠科学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发奋读书,1934年我以名列榜首的优异成绩考入浙大农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被迫西迁,奖学金中断,我靠抄写、刻印讲义,推销学报等勤工俭学活动,维持生活,直至读完大学,并留母校任教。朱先生继续说到,1944年我经母校推荐,选送美国密执安洲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主修土壤化学。整个留学期间,我未享受过寒暑假,一年四个学期都注册上学,并选学尽可能多的课程,我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新中国成立前夕,我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毅然回国。当时许多美国友人和老师都劝我留在那里工作,尽管那里的物质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优越,但我首先考虑的是发展祖国的土壤科学事业。回国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国内应做的工作中去。编著了高质量的土壤学教材;创立了土壤养分有效度和水分能量的理论;研制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土壤营养诊断比色卡,;创建了中国水稻研究所,使我国的稻米总产居世界之冠。朱校长最后语重心长对同学们说:我国的农业还很落后,农村和农民都很穷,同学们大多来自农村,你们最熟悉农村,更了解农民,家乡父老兄弟盼你们学成回去,用知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你们任重道远,要发愤图强,勤奋努力啊。”朱校长的爱国热忱和杰出的学术成就深深感动了在场每一位同学,学农爱农的理念渐渐地映入脑海,同学们的学习目的性和自觉性有了明显增强。

一只发霉的面包

六月下旬正是同学们复习迎考的紧张时节,杭州已是酷暑难耐,每间住着七、八个同学的学生宿舍更是热得象个蒸笼,同学们晚上都睡不好,同学的脾气也大了许多。早上吃早饭时,有同学发现学生食堂里供应的主食面包竟长出了绿毛,顿时火冒三丈,吵吵嚷嚷找食堂员工评理,员工对学生的态度也是简单粗暴,三言二语不和,就动起手来,虽被在场的老师同学及时劝阻了,但同学觉得有理没地方讲,很窝气,情绪就激动起来,扬言要发起沿华家池游行抗议。其他的同学也因不满食堂员工平时态度生硬,伙食差,财务收支不公开等问题,纷纷表示要声援。当天傍晚,朱校长顶着逼人的热浪,来到了红五楼的学生宿舍看望同学,“朱校长来了,朱校长来了!”同学们纷纷向朱校长围拢过来,亲切地的和同学们打招呼,关心地询问有没有人吃坏肚子?接着又十分歉意的说:“食堂没办好,我有负责啊。你们有什么意见就向我提吧,我一定督促食堂整改。”同学们就象受了委曲的孩子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一样,七嘴八舌诉说起来,朱校长认真地听着,最后,朱校长说:“同学们提的意见都很好,我回去抓紧落实。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情况可以随时向我反映,不管是到我办公室,还是到我家都欢迎。”朱校长又严肃批评了一些同学的过激的言行,告诫大家要顾全大局,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同学们都点头称“是”,朱校长笑了,同学们也笑了,一场风波在一片笑声中化解了。朱校长就是这样一位平易谦和,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化解矛盾的可敬可佩的长者。这件事件后,学生食堂员工的态度、饭菜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伙食费的收支情况每月都张榜公布了。

朱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弘扬科学,追求民主成为我的人生航向。大学毕业后,我在农业技术推广战线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先后参加了土壤普查、中低产田改良和平衡施肥等多项国家重大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发表论文十多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厅局级奖项。作为农业界的政协委员,我应当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智,紧紧围绕“三农”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尽绵薄之力。

 

  


联系电话:010-82553522  传真:010-82553524
Copyright © 2003 www.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三学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