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论文

         

   

新时期邓小平对统战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之一,是长期坚持和发展的一条重要政策。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并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统战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并发展了统战理论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团结绝大多数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并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

(一)制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邓小平认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此,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赋予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二)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邓小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爱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这是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从四化建设、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需要出发而作出的正确结论,从而澄清了有些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错误认识,肯定了统战工作在新时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重申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基本上被消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邓小平结合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客观现实,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情况,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农联盟更加巩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原来的民族资本家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各兄弟民族已经建立起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不同信仰的爱国人士也有很大的进步,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心向祖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支援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分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空前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也揭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总体面貌和本质特征。    与此相联系,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首次使用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两个概念,完整地表述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增强的显著特点。同年10月,他把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界定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创新并发展了统战的范围、内容和对象。

(四)坚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开创我国多党合作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把它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一是明确民主党派的性质。邓小平从各民主党派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他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肯定了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为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党关系上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邓小平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高度确立下来。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定统战工作的具体政策和策略  

邓小平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中,制定新时期统战政策,确定统战工作方法。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指各项政策始终服务于统战的战略目标,即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这样就可以澄清一些错误认识,如有人把统战工作看作是“权宜之计”,台湾民进党人及台独分子把它看作是大陆的“阴谋”,这就忽视了我们共同的根本利益。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着眼于统战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照顾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实际利益,善于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灵活地制订具体统战工作政策和方法,使这些政策和方法体现在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任务中。

(一)统战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统一战线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形成一个综合人才宝库。邓小平阐明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优势和潜力,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对象,是为了承认差别、照顾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邓小平主张废止过去实行的“团结、教育、改造”方针,实行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充分考虑统战工作在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工作方法上的灵活性,使之成为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对外开放的进行,邓小平十分重视海外经济统战工作,认为目前在海外的几千万同胞中有不少是从事工商贸易和其他经济工作的,其中一些人不但经济上有实力,而且在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声望,学术上有造诣,要动与他们交朋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支持他们来国内投资、经商、办学,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等。在做海外经济统战工作时,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可以实行一些特殊政策,双方互利,为发展经济服务。

(二)统战工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服务。建设高度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谈不上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反之,爱国统一战线越巩固越扩大,就越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邓小平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在现实条件下,在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强调改善中共的领导,强调调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在发扬民主和安定团结的问题上,强调安定团结,强调民主党派在维护安定团结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离开了安定团结就谈不上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三)统一战线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形势下,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是最佳选择,只有通过求同存异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才是结束海峡两岸分裂状态切实可行的途径。“一国两制”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又照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和客观现实。根据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中共十五大郑重提出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只要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这是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成功运用,已为香港、澳门回归保持繁荣的事实所证明。

 

作者耿相魁,九三学濮阳市委员会社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