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前  言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粉碎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取得了我党历史上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伟大胜利。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 继续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 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能不能高速度地发展科学技术, 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和国防,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 关系我们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为起点,密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制订一个先进的、高速度的、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动员和组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一)

现代科学技术, 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机器不仅能够代替人的体力劳动,

而且能够代替脑力劳动的某些职能, 成为记忆、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辅助工具。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 也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现代数学、高能物理和遗传工程等的发展,

将会对整个科学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应用于生产和国防的速度日益加快,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军事装备的革新, 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自然科学理论的许多重大成果,

为新技术的出现开辟着道路, 决定着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 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

现代科学技术,由于各学科各门类之间互相渗透, 不断产生新的学科、新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实验手段。特别是物理学、数学和电子技术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科学领域和生产技术出现崭新的面貌。

现代科学技术事业, 需要有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先进的实验手段, 高效率的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统一计划下的分工协作, 以及科学的管理。某些重大的科学研究项目,

往往还要有现代化的大规模的研究实验基地, 建设大型的科学实验装置, 创造具有各种特殊要求的环境条件。

(二)

建国二十八年来, 毛主席革命路线在科学技术战线始终占主导地位。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了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获得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造性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试验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发展壮大。我们已经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刘少奇、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特别是“四人帮”对科学技术事业的严重摧残, 使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少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新兴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停滞不前。科学技术队伍青黄不接。这种状况, 严重地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

现在, 在华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彻底肃清“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在科学技术战线的流毒和影响。我们一定要切实做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要大搞科学实验的群众运动,

认真做到专业队伍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工农兵群众相结合, 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 发扬大力协同的共产主义风格;要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要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学研究, 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学习和独创相结合, 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勇于创新, 走我国自己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

(三)

华主席、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怀科学技术工作。华主席指出: 科学要兴旺发达起来。要把科学技术在二十三年内努力搞上去。科学技术不仅本身要现代化, 而且要走在前面,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加强党的领导,是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 各地方各部门首先是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

必须把科学技术工作列为经常的重要议程。

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 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不懂的事情非常之多, 种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只要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

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 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 少犯错误, 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 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状态,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在近代历史上, 西方资产阶级曾经使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今天, 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

抓纲治国, 继续革命,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将大大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必将出现兴旺发达, 捷报频传, 人才辈出的大跃进的新局面。中国人民一定要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树雄心,

立壮志,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一、奋斗目标

(一)

为了实现毛主席、周总理为我们规划的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兰图, 在二十世纪内, 我们必须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 在城乡实现电气化,

在工业生产主要部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 国防威力大大加强, 保证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科学技术上,要拥有宏大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包括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专家, 拥有最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 使大部分科学技术领域接近、部分领域赶上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某些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二)

从现在起到一九八五年, 是实现上述远景设想的关键的八年。这八年科学技术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一、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七十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二、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八十万人。

三、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

四、建成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三)

根据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国防、交通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医药、财贸、文教等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 做了全面安排, 从中确定了一百○八个项目作为全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实现了这个规划,就可以使我国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七十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使差距缩小到十年左右,从而为后十五年全面赶超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规划纲要 ( 草案 ), 要求集中力量,在农业、能源、材料、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等八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做出突出成绩。主要要求如下:

农业科学技术 按照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进行农林牧付渔资源综合考察,为合理区划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发展与机械化相适应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解决南水北调工程及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改良低产土壤和治理水土流失、风沙干旱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提高良种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能。发展复合肥料,

实行科学施肥。研究生物和化学模拟固氮。尽快解决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林、牧、渔各业的科学研究,促使这些部门能有较大的发展。研制农、林、牧、渔业的各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机械和机具。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加强农业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能源科学技术 采用各种勘探开发新技术, 探明更多 的油气储量, 提高钻井、采油采气水平, 发展石油地质理论。 重点煤矿实现综合机械化。开展煤的气化、液化研究。发展大型高效电站和高压输电网。建设原子能电站。抓紧研究太阳能、地热能和沼气等的利用。积极探索新能源。研究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技术。

材料科学技术 以钢为纲, 发展矿山强化开采技术,攻下红矿选矿科学技术关和富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解决多金属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 掌握一系列现代化冶金新技术。研制国防工业和新兴技术所需的各种特殊材料和复合材料。高速度发展水泥和轻质、高强、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研究以油、气、煤为基础的有机原料合成技术,

发展合成材料新工艺, 加强催化理论研究。开展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 发展新的实验测试技术, 逐步达到按指定性能设计新材料。

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 开展计算机科学和有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加强外部设备、软件和应用数学研究。解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问题, 突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关。研制成功每秒千万次大型计算机和亿次巨型计算机。形成计算机系列的生产能力,

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和微型机。建立全国公用数据传输网络和若干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激光科学技术 迅速提高常用激光器的水平。开展激光基础研究, 在探索新型激光器、开拓激光新波段、利用激光研究物质结构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建成光通信实验线路。在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核聚变等重大应用研究上取得大的进展。建立先进的激光工业,

使激光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各个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空间科学技术 开展空间科学、遥感技术和卫星应用的研究。发展运载系列, 研制发射天文、通信、气象、导航、广播、资源考察等多种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积极进行发射空间实验室和宇宙探测器的研究。建成现代化空间研究中心和卫星应用体系。

高能物理 五年内建成能量为三百亿——五百亿电子伏的质子加速器, 十年内建成四千亿电子伏左右的质子加速器。做好高能物理实验的准备和队伍培养工作。在高能物理理论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开展加速器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可能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课题的探索。

遗传工程 建立和加强有关的实验室, 开展遗传工程的基础研究, 同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相结合, 在生物科学的一些重要方面作出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积极探索遗传工程在发酵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应用的可能途径。

二、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农 业 方 面

(一)对重点地区的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以及资源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案, 制定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农业区划。(农林部、国家农垦总局、国家林业总局、国家水产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二)研制水田机械、山地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及 经济作物机械和配套机具, 研制大马力拖拉机和高效联合作业机械。(一机部、农林部)

(三)总结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合理群体结构 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研究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艺技术体系, 制定农业机械化区划。(农林部、一机部)

(四)发展育种理论和育种新技术, 培育主要农作物 和畜禽优良品种。(农林部、中国科学院)

(五)研究黄淮海盐碱旱涝地区、南方红黄壤山丘地区、西北黄土高原和沙化等低产地区以及沙荒、沙漠的综合治理。(农林部、国家农垦总局、国家林业总局、水电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

(六)研究快速增加有机质培肥土壤的途径以及科学施肥技术, 发展生物和化学模拟固氮。(农林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七)研究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发展生物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农林部、化工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八)研究发展高效复合肥料。积极研制除草剂, 研究发展高效、低毒、低残毒的新农药和中间体。(化工部、农林部、卫生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九)研究林木速生丰产优质、森林防火灭火技术,建立林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国家林业总局)

(十)研究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国家林业总局)

(十一)研究草原建设,发展草原畜牧业的综合技术和草原畜牧机械, 建立现代化草原畜牧业科学实验基地。(农林部、一机部)

(十二)机械化养猪、养鸡、养牛、养鱼的综合技术和配合饲料的研究。(农林部、国家水产总局、一机部、商业部、轻工部)

(十三)研究畜禽主要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的防治技术和现代化检疫、消毒防疫新技术。(农林部)

(十四)研究发展外海远洋渔业的捕捞和加工保鲜新技术, 建立渔情测报中心。(国家水产总局、六机部)

(十五)研究海水、淡水养殖和增殖技术, 建立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国家水产总局)

(十六)在北方旱粮产区、华北粮棉高产区和南方水稻产区, 建立大面积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农林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农垦总局、一机部、水电部、化工部)

(十七)建立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国家农垦总局)

资源和自然条件方面

(十八)重点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开发利用与工农业合理布局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农林部、水电部、中央气象局)

(十九)研究富铁矿、铀钍矿和有色金属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和现代化的找矿手段。(国家地质总局、冶金部、中国科学院、二机部)

(二十)磷、硫、钾等农用、化工矿产成矿条件、找矿方向与方法的研究。(国家地质总局、化工部)

(二十一)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质水量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开展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改造利用的研究。(国家地质总局、水电部、农林部)

(二十二)根治黄河的研究。(水电部、农林部、中国科学院、交通部、国务院环保办、教育部)

(二十三)研究南水北调的科学技术。(水电部、中国科学院、农林部、一机部、交通部、教育部)

(二十四)深入调查中国海自然条件和资源, 研究大陆架的海洋环境和结构。进行深海大洋特定水域综合考察。(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国家水产总局)

(二十五)研究旱涝、寒潮、冷害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台风、暴雨、冰雹、风暴潮、海冰等灾害性天气预报, 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中央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

(二十六)研究解决在二十四小时前预报京津地区五级以上地震和重点监测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关键科学技术, 研究各种防震抗震措施。(国家地震局、国家建委)

能 源 方 面

(二十七)研究陆上和大陆架主要沉积区的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规律, 提高勘探和钻井水平,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发展海上开采石油的技术和成套设备。(石油部、国家地质总局、一机部)

(二十八)研究发展煤矿采掘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煤炭部、一机部、四机部)

(二十九)研究煤的气化、液化技术,低热值燃料发电和综合利用技术。建立煤炭综合利用基地。(煤炭部、水电部、冶金部、石油部、一机部、国家建材总局、化工部)

(三十)煤矿安全技术的研究。(煤炭部、四机部、一机部)

(三十一)研究大型高效发电、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及大电网的新技术和成套设备, 以及大型坑口电厂和水电厂的有关技术。(一机部、水电部、教育部)

(三十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的研究。(水电部、交通部、一机部、国家地质总局、中央气象局、国家地震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三十三)研究发展核动力堆技术, 加速原子能电站建设。(二机部、水电部、一机部、冶金部)

(三十四)研究受控热核聚变, 建立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二机部)

(三十五)研究太阳能、地热、风力、潮汐、沼气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展磁流体发电的研究和现有能源的节约利用研究。(水电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冶金部、化工部、一机部、农林部、教育部)

工 业 方 面

(三十六)研制电子、半导体等超纯材料及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耐辐射、高强、复合材料及特殊功能材料。(冶金部、化工部、石油部、四机部、国家建材总局、轻工部、纺织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三十七)攀枝花、包头、金川等主要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冶金部)

(三十八)研制大型露天金属矿和煤矿及地下金属矿成套设备。(一机部、冶金部、煤炭部)

(三十九)研究解决低品位红铁矿精选技术和设备。(冶金部、一机部、国家地质总局)

(四十) 结合我国资源条件 , 研究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新工艺、新装备 , 发展高质量新型金属材料。(冶金部、一机部)

(四十一)大型冶金基地工程建设技术的研究。(冶金部、国家建委)

(四十二)研究解决石棉、云母、金刚石、石膏、石墨等非金属矿的勘察开采、选矿和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国家建材总局、国家地质总局)

(四十三)研究重质馏分的裂解新技术,研究新型催化剂,发展基本有机原料新工艺、新设备, 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洗涤剂、脂肪酸、脂肪酵的新品种、新技术。(化工部、纺织部、一机部、轻工部、教育部)

(四十四)研究水泥及其制品、玻璃、玻璃纤维及玻璃钢的新工艺、新装备, 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国家建材总局、一机部、化工部)

(四十五)研究发展原油深度加工新技术、新流程, 提高发动机燃料和润滑油的质量及收率。(石油部、一机部、四机部、冶金部)

(四十六)发展机械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开展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一机部、教育部)

(四十七)发展大型精密仪器和成套自动化仪表装置, 加强基础元器件和高纯、超高纯化学试剂的研究。(一机部、四机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四十八)开辟制糖及造纸原料来源, 研究造纸、制糖新工艺和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的技术和成套设备。(轻工部、农林部)

(四十九)研究纺织、化纤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纺织部)

(五十)研究发展食品品种和制作工艺, 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研究粮油加工新技术、新设备。(商业部、轻工部)

(五十一)研究北京——石家庄铁路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铁道部)

(五十二) 研究解决青藏铁路通过盐湖、高原、冻土地带的技术和装备, 以及有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铁道部、铁道兵、一机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

(五十三)高速公路、高速汽车和运输技术的研究。(交通部、一机部)

(五十四)现代化港口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交通部、一机部、国家建委)

(五十五)大型、专用船舶的研制, 以及航海新技术的研究。(交通部、六机部、国家水产总局)

(五十六)研制大型客机及充氦飞船。(三机部、化工部)

(五十七)工业化建造房屋的成套技术及新材料应用(国家建委、教育部)

(五十八)研究城市规划布局、水质处理和大城市的现代化交通、煤气系统 。(国家建委、化工部、交通部、煤炭部、教育部)

(五十九)研究适合我国特点的地下水封汽油库、非花岗岩地下水封石油库和岩洞地下石油库, 发展平战结合的储油技术。(商业部、石油部)

(六十)现代化工业生产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研究。(国家标准总局)

医药和环境保护方面

(六十一)研究心血管疾病和常见恶性肿瘤以及主要职业病、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技术。(卫生部)

(六十二)研究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基础理论,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发展新品种、新剂型, 提高药物质量, 创造我国统一的新药学。(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化工部、卫生部、商业部)

(六十三)研究简便、高效、安全、经济的计划生育药具和技术措施。(国务院计划生育办公室、化工部、卫生部)

(六十四)中西医结合防治技术、中医理论和针麻原理的研究。(卫生部)

(六十五)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用新型材料的研制。(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卫生部、化工部、冶金部、四机部)

(六十六)研究渤海、黄海、长江、松花江水系保护和北京、包头、上海、兰州、沈阳、桂林等地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 开展“三废”综合利用的研究, 化害为利。(国务院环保办)

(六十七)研究防止粮油、食品和中成药的污染, 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和综合防治技术 。 (商业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轻工部、农林部、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新兴科学技术方面

(六十八)研究万路中同轴电缆载波和程控电子交换自动化通信网技术。(邮电部、一机部)

(六十九)研究光导纤维通信。(邮电部、四机部、中国科学院、一机部、国家建材总局)

(七十)发展激光与红外技术, 研制激光、红外材料和元器件, 研究大能量、大功率的强激光技术。发展激光物理学、激光光谱学和非线性光学。(中国科学院、五机部、四机部、教育部)

(七十一)低温超导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一机部、冶金部、教育部)

(七十二)加强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研制千万次、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 实现系列化, 加强软件和外部设备的研究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四机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教育部、一机部)

(七十三)研究建立国家公用数据传输网和各种应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邮电部、四机部)

(七十四)研究建立全国科学技术情报、图书资料的现代化检索中心和系统。(中国科技情报所、北京图书馆、中国图书进口公司)

(七十五)研究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设备。(教育部、四机部)

(七十六)研究汉字信息处理、书报电子排版、制版技术和印装成套技术设备。(国家出版局、一机部、四机部、教育部、轻工部)

(七十七)研究提高集成电路成品率和可靠性, 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波集成电路和集成光路。开展其他电子基础产品的科学研究, 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四机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七十八)发射天文、气象、通信、导航、电视直播、资源考察、测地、电离层探测等卫星, 建立相应的地面系统, 研究一星多能技术, 发展遥感技术。积极开展空间科学基础理论以及发射空间实验室和宇宙探测器的研究。(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四机部、七机部)

(七十九)研究卫星测地和航测、制图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国家测绘总局)

(八十)同位素和射线等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二机部、一机部、化工部、四机部、卫生部、农林部、教育部)

(八十一)建立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和测试中心。(国家计量总局)

自然科学理论方面

(八十二)高能物理研究和三百亿——五百亿电子伏、四千亿电子伏高能加速器研制。(高能加速器工程指挥部、中国科学院)

(八十三)重离子物理研究和分离扇型、螺旋波导型重离子加速器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一机部、四机部)

(八十四)低能核物理研究和我国核数据系统的建立。(二机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八十五)地壳与上地幔的研究, 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国家地质总局、中国科学院)

(八十六)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资源综合开发及其对自然条件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

(八十七)建立现代化的天体物理实测基地, 加强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八十八)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八十九)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农林部)

(九十)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催化理论及合成化合物分子设计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九十一)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冶金部、国家建材总局、化工部)

(九十二)数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九十三)固体物理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九十四)农业生物种质和遗传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农林部、中国科学院)

(九十五)农业生物发育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农林部)

(九十六)力学的现代理论和重大应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一机部)

(九十七)研究能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研究高性能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内燃机和复合装置的工程热物理问题。(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一机部、三机部、五机部、六机部)

(九十八)研究重大机械的运动规律、设计和工艺理论。(一机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九十九)水利工程中暴雨洪水、高速水流、河流及海岸动力学、高坝结构理论、岩土力学的研究。(水电部、教育部)

(一○○) 化学反应工程学及分离过程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化工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一○一)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研究。(冶金部、教育部)

(一○二)巨型电工、电物理设备及超高压大电力系统的电磁场和运行控制理论的研究。(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水电部、教育部)

(一○三)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与理论的研究。(四机部、邮电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一○四)智能模拟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

(一○五)研究系统工程, 解决大系统的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问题。(教育部、一机部)

(一○六)金属腐蚀理论和防腐蚀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冶金部、化工部、二机部、六机部)

(一○七)技术经济和生产管理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一○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

(以上各个项目只标明了主要负责的中央有关部门。 许多项目, 都需要组织各省市自治区和各有关部门参加, 不一一列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项目, 另行安排。)

三、科学研究队伍和机构

(一)科学研究队伍

全国科学研究机构的科学技术人员现有三十六万人。一九八五年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要达到八十万人。

一、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 特别是重点大学要逐步扩大研究生的比重。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专业研究机构, 也要逐步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八年内共培养研究生八万人。

二、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进行必要的调整。八年内要给科学研究机构输送二十万以上大学毕业生。

三、大力发展各种业余教育。八年内培养出二十万以上相当大专毕业程度的科学研究人员。

四、逐步提高科学技术人员和业务辅助人员在科学研究机构总人数中的比重, 一九八○年前普遍要求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科学研究机构

全国县以上的专业科学研究机构(不包括军口),现有五千四百多个。要本着全面安排、加强重点、合理布局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 加强科学研究机构的整顿和建设。特别要注意加强薄弱的学科、专业,

新建、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兴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八年内, 要建成门类齐全、相互配套、布局合理、协调发展、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自然科学研究的综合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展自然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综合性的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要侧重基础,

侧重提高。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 又是科学研究中心,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兼而有之。各部门和地方的研究机构以应用科学的研究为主,

也要适当开展基础科学的研究。这几个部分连同群众科学实验队伍, 它们既有分工, 又密切协作。

一、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门,要集中力量,恢复、加强和新建一批重点科学研究机构。

二、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潜力, 恢复、建立和加强研究所(室)。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重点科学研究机构, 逐步形成教学和科研结合的体制。

三、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 建立和充实若干科学研究机构。根据需要和可能, 可以成立中国科学院分院或地方科学院。

特别要注意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科学研究机构。

四、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 要普遍发展科研小组、科技攻关队。大型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要积极创办和健全研究所(室), 中小型工矿企业可以根据条件单独或联合建立研究所

(室) 。这些机构的科学技术人员属生产编制。

五、大力加强县一级的农业和农机具科研机构, 以它们为骨干, 建立和发展四级农科网 (包括林、牧、渔科学实验网)。

六、科学研究机构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分工负责制。

七、对全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国务院部门的科学研究机构领导体制的改变,报国家科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各部门和省市自治区新建科研机构按其重要性及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多少,分别由国务院、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各部门和省市自治区审批。审批办法,另行规定。

四、具 体 措 施

(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广开才路, 加速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高等学校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办法, 积极扩大招生数量。可以试行走读制、旁听制、学分制。新建一批高等学校。争取在一九八○年前, 每年招生规模达到三十万人以上。

由教育部门、科协和广播事业部门联合举办广播大学和电视大学。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举办夜校和函授大学。学生入学要经过考试。学习结束, 经考试合格的, 发给毕业证书,

用其所学, 并给予相应待遇。

在职干部、工农兵群众、知识青年, 经过各种途径,学完大学课程的, 可以申请参加大学主要课程的考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毕业程度的, 发给毕业证书, 用其所学。

特别优秀的青少年, 经考试合格, 应破格录取进入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

组织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革新能手参加大学、中学和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到学校兼课或开设讲座。对兼课人员, 给以必要的津贴。积极选调合适的热心教育事业的科技人员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积极组织高等学校师生到科研机构和厂矿企业进行实习、进修和参加研究工作。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厂矿企业,

要与就近的或专业有关的学校, 特别是重点学校建立密切联系,支援教育工作。

(二)建立科学技术人员的职称、岗位责任制和进修、考核等制度。

恢复科学技术人员的职称, 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切实保证科学研究人员每周至少必须有六分之五的业务工作时间。

各科研机构、厂矿企业、设计机构和高等学校, 要采取各种方法, 有计划地帮助青年科技人员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在两三年内, 使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外文专业书刊。

对相当于助理研究员以上水平的科技人员, 每两三年 给予半年左右的进修期, 可以进行自修, 也可以到别的科研机构、学校、厂矿、农村进行研究、实习和考察。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要举办相当于助理研究员以上科研骨干的进修班、讨论班,

给予专业深造。

科技人员每两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合乎条件的应该晋级。特别优秀的应该越级提升。对确实不适宜做科研工作的人员, 应予调整。

(三)大力支援群众性的科学种田和技术革新活动,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专业科研机构要发挥骨干作用, 有重点地同城乡群众性科学实验组织建立固定联系, 支持和指导他们的科学种田或技术革新活动, 帮助总结经验, 传授科学知识,

推广科研成果。

研制和生产适合农村和中小学的科学实验需要的、价格便宜的成套仪器和各种试剂。

利用讲演、广播、电视、电影、展览、书刊等各种手段, 加强城乡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工作。

各市、县, 要努力创造条件, 设立青少年科技活动馆、站。中小学要组织各种学科和专业小组, 举办讲座、讨论会、模型制作、标本采集、自然考察、参观访问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厂矿企业要积极支持和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技术革新能手参加指导青少年的科技活动。要在中小学教师中培养和设立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员。

在有条件的大城市设立科技馆、自然博物馆。

(四)在青少年中举办科学学习竞赛。

在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的前提下,由教育部门和科协共同举办科学学习竞赛。首先在大城市的在校高中学习中进行试点,逐步推广。科学学习竞赛项目暂设数学、物理两门。竞赛可分全国的、省市自治区的和县(区)的三级。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参加全国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竞赛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免试进入大学学习。

(五)积极开展科协和专门学会的活动。

要普遍恢复和建立各级科协和各种专门学会。

要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讨论会、专题学习班、报告会、讲座等活动。

要组织科技人员到工厂、农村、部队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发动科技人员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各种建议。

各学会要积极组织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六)大力组织和加速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各级计划、设计、生产、科技部门, 在编制生产、基建计划和进行设计时, 要密切配合,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 并落实推广应用的计划和措施。重大的科技成果,

由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委组织推广应用。

要建立科技成果的登记、鉴定、技术经济评价和管理制度。新产品投产前要经过标准化检查。科技成果未经严格鉴定, 不能随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必须抓好从科研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根据科学研究和生产的需要 , 建立一批专门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试验工厂、车间或试验基地,建立各级种子繁育管理机构和全国的品种资源库。所需投资应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保证施工力量和基建物资的供应。原有的试验工厂、车间和试验基地,

被不适当地改变用途的, 应视需要恢复试验工作。

对适宜于民用的军用科技成果, 要积极地组织技术交流, 在民用部门推广应用。

经济政策、价格政策、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要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对投产初期成本较高的新产品,国家给予补贴。对于在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工艺和新产品方面作出显著成效的单位,要给以表扬和奖励。

(七)建立国家科学奖励制度。

对于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有显著效益的或在科学理论上有显著贡献的科学技术成果, 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由国家组织专门委员会, 每两年评选一次, 分理、工、农、医四类进行评选。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奖励包括个人奖、集体奖戎授予荣誉称号。

(八)研究和消化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

要切实组织好引进技术的研究和消化工作,以加速发展我国自己的科学技术。对于引进的重大项目和先进技术, 要组织专门队伍去学习和研究。不仅要有设计、施工和生产技术人员,

而且要有科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人员参加。要研究它的设计思想、科学依据、技术关键和制造工艺, 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力求知其所以然。要组织有关的科技人员参加从谈判、考察、订货、监制、检验、培训直到安装、调试、投产的全过程。

有关生产部门的科研机构, 要舍得花力量下功夫去做这件事, 甚至不惜减少一些其他的科研项目,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有关高等学校和其他科研机构,也要积极参加。

(九)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加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和和技术交流。

邀请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来华讲学。聘请中国血统的外籍专家和对我友好的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科研工作和开设课程,期限可以是半年、一年或几年。有的可以聘请担任学术指导和技术指导的职务。

对于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专家,可以授予中国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研究所名誉学术委员、高等学校名誉教授或学会名誉会员的称号。

加强我驻外机构的科技调研工作,发展同驻在国科技界的友好交往,了解国外科技成果、科研动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以及组织管理的经验。要培养和选拔一批科技情报人员到驻外机构工作。

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发展国际间的科学技术联系。

国家科委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地、有计划地派遣科学技术人员、实习生、留学生、研究生出国学习、进修、考察。科技考察的成果,在国内组织交流和推广。

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有引进项目的工厂,可以与国外的相应单位建立直接联系,进行资料交换、学术交流,以及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发展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往。

建立合理的保密制度,既要保守国家机密,又要有利于开展对外技术交流。

(十)迅速发展科学仪器的研制和生产

大力加强科学仪器的研制,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要改选、扩建、新建一批仪器工厂和研究机构,建立大型精密仪器研制、生产基地。争取到一九八○年一般仪器仪表和化学试剂基本满足需要,到一九八五年,大型精密仪器和可供组装的试验设备基本立足国内。

加强仪器仪表及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努力发展仪器新品种。对研制成功的新仪器,应迅速组织生产。

重视大型精密仪器所用元器件和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切实保证供应。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充实必要的加工、试制力量,有的可以附设小批量生产的车间或工厂。

(十一)切实保证科研物资的供应。

科学研究所需物资必须切实予以保证。各级计划、物资主管部门优先予以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所需物资, 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平衡, 予以重点保证。

中国科学器材公司及各省市自治区科学器材部门作为单独的物资和外汇申请户头, 与有关物资部门配合, 各有侧重地组织好科研物资的零星供应。

国家每年安排一定的外汇额, 进口必要的国外先进仪器。地方外汇也应适当安排。

各部门和地方应积极组织好大型精密仪器的协作共用, 切实加强仪器管理。逐步建立仪器使用中心。

有关科研物资供应的具体规定、办法,由国家科委与国家计委、物资总局等部门另行商定。

(十二)建立科学技术情报系统, 加强国内外科学技术情报交流。

用现代技术重点装备若干部门和地区的情报、图书单位, 建成全国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情报、图书体系。

积极地、有计划地引进、影印和报道国外科技文献,建立样品陈列馆。

八年内建成一批文献检索、数据中心, 初步形成全国科技情报图书现代化检索系统。根据需要与可能, 和外国主要检索中心建立联机检索关系。特别要加强全国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的登记、上报和检索工作。

(十三)大量出版科学技术书刊。

要大量组织撰写、编译和引进各种科技著作、科学史、科学家传记、科普读物,以及各种基本图志、综合考察报告、科技教科书、工具书等。学术期刊要扩大品种, 门类齐全。要努力提高科技书刊质量,

缩短出版周期, 做好发行工作。纸张要列入国家出版部门计划, 保证供应。

各省市自治区要尽快建立科技出版机构和印刷厂。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强科技书刊出版力量和复制力量。建立全国性的科普出版机构和科技书刊翻译出版机构。加强少数民族文字的科技书刊出版工作。

加强印刷科学技术的科研力量, 对现有的科技印刷厂 进行技术改造, 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更新印刷装备。科技书刊要大量发展彩色印刷,提高彩色印刷的质量和大幅度降低成本。

(十四)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要参加科学实验, 熟悉业务, 成为内行。

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 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到研究室、车间等基层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了解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 学习科学知识, 掌握组织管理科研工作的规律,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科技工作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在培养第一流科技人才的同时, 要培养第一流的管理人才。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要举办训练班, 培训科学技术工作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

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和最新成就, 提高组织管理工作的水平。要为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干部和管理干部出版专业书刊, 提供学习材料。有关的高等院校应设立科学技术管理专业。

五、关于规划的执行和检查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

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 应当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制订本部门、本地区的科技发展规划, 并逐年制订出相应的年度科技发展计划和事业计划,

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切实保证实施。并定期进行总结。

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 每年进行一次计划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 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全国的重点科研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国家科委要吸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领导干部、专家和科技人员组成专业组和学科组, 分别负责有关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 推广先进经验, 并就重大学术问题和技术政策问题组织讨论。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也可建立相应的专业组和学科组。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需要作重大调整、修改或补充时,由国家科委组织进行。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10-64265511-2307  传真:010-64228450
Copyright © 2003 www.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三学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