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选的科学精神

九三学社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 王飞镝

 

惊闻王选同志逝世,享年70岁,深感叹息:为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一位我们九三学社了不起的同仁而扼腕!

翻阅报刊,浏览网页,所见文字无不饱含尊敬,充满深情。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毕?N”王选, 为实现目标而穷其一生追求,最终耗尽了毕生,留下了累累成果和丰富的精神财富;虽然他去世了,但他所留下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值得我们学习终身!

王选,一位执着而虔诚的科学工作者,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掩卷沉思,他的事迹点点滴滴中所透射出的科学精神,如同那深沉而有力的《命运交响曲》,在我这名九三学社社员,也是一名普通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一 、技术是顶天的,是一流的;做出来的东西是实用的,能站得住脚的

王选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计算机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他敢于创新,跨越日本、美国人搞的第二代、第三代汉字照排系统技术,成功地研制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主体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把开发的系统投入应用,击退了跨国公司,走向海外。他的激光照排系统占领了国内99%和国外80%的中文电子排版市场。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多的汉字信息、汉字作品都离不开他的成果,都在通过他的成果向所有使用中文的人传递。

创新,实用,做些实实在在的科研,这是对我们平时在选题、立项方面最有益的启示。研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之与祖国文化的精华相结合,发展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东西,是王选的成果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成为我们立项的基准和座右铭。实用,在理论指导下,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研究,将之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成为科研选题的重要原则。而仅为写文章、为得奖而做“科研”的现象与王选的成果相比,实在令人汗颜。

二 、锲而不舍,为实现目标要穷其一生追求

王选在1975到1993这18年中经受了长期劳累和令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才有了今天辉煌的北大方正。科学研究无疑是十分考验人智力和毅力的事情。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发明家爱迪生亦有那句启迪我们一生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科研工作中,睿智的火花产生于长时间的思考、实践,产生于无数次的失败和革新。科学家要经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艰苦探索,才能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相反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测些数据,写写文章,甚至抄袭他人成果,这不是真正的科研。我们的社会,应该大力呼吁和弘扬王选精神,希望有更多的人摒弃浮躁,踏踏实实地做些实事。

三 、生活简朴,境界高尚,奉献巨大

1985年,王选在香港,看到人家购买高档首饰,而他当时工资很低,没有奖金。他鼓励自己:将来会证明,这些买高档物品的人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事实证明,他以非凡的毅力与睿智实践了当年对自己的诺言。他一生获得奖项无数,如2001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7年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等,奖金也十分丰厚。但他没有将奖金用于个人,他从两个500万的奖金中拿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部分放在计算机研究所做课题支持,设立科研基金,至今没有用完。他个人的50万,交完税又放回基金里。上世纪90年代他从技术转让费中拿出200万元给职工建集资房,他自己则住着小小的房子。方正集团给他配了专车,他依然骑自行车上班。这些事迹无不体现出王选的大科学家的风范和精神。他相信,科学工作者不能享受常人的享乐,却可以享受常人所没有的乐趣。他心地纯净,做事不为名利,更不追求个人享受。这种无私境界非常人可比拟,值得我们深思,特别值得那些试图从已获得的名誉中捞取更多个人所得的人思考。

此外,“成功是失败之母”是王选对自己和对北大方正勉励的妙语。他认为今天的成功常常隐藏着潜在的危机,也就是未来的“失败之母”。这对一些成功的企业是良好的警示,对我们处于上升阶段,希望“做大做强”的广东工业大学也是良好的启示。取得科学研究或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在高兴之余也应该意识到,好的成果要加以推广,好的学科还需要继续建设。这样,广东工业大学才会不断进步,为广东的经济建设输出更多成果,培养更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