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遗像作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付娆 聂芝芯

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设立的王选院士的灵堂中,悬挂着院士的巨幅遗像。遗像中的王选院士神情安详,充满了学者特有的睿智风范。遗像的作者,全国政协风范摄影工作室摄影家张建设今天也来到了灵堂,向院士告别。

作为王选院士肖像的作者,张建设诉说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心灵的肖像

 


张建设1995年拍摄的王选院士照片

在灵堂中悬挂的王选院士肖像是1995年11月,在京丰宾馆举行的院士大会上,张建设为王选院士拍摄的。照片中的王选院士,淡定温雅,带着浅浅的笑意。张建设作为肖像摄影师,力求展现一个“本真”的人:隽永的、心灵的,不经过刻意的化妆、打理。一幅成功的肖像照,能将人的精神定格,支撑起人的信念。王选院士乐观向上的精神蕴在那丝温厚的笑意中——那正是他对学术、对生活、对工作的信念。

98年冬,张建设应北京大学邀请,再次为王选院士拍摄肖像。在勺园一间仅有十二平方米的单间客房里,临时布置了一个摄影工作室。拍摄的那一天恰好下着大雪,非常冷,张建设正在布置背景、闪光灯等器材,王选教授走了进来。闲聊中张建设问王教授:“您觉得几十年走过,做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一直支撑着您的是什么?”王教授没有多说什么,他拿过张建设的本子,在上面写道:“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很多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王教授说:“前面的话是我的导师跟我说的,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

张建设展示1998年拍摄的王选院士照片

“我能感受到他的乐观,他永远活着,活在我心里。”张建设说。

王选是科学英雄

张建设说自己是一个英雄情结浓厚的人。欧阳海,王杰,雷锋是他少年时代的偶像,何泽慧、陈铠甲是他在西安核试验基地当兵时期的偶像,王选等一大批院士、学术带头人则是他心目中的科学英雄。“激情燃烧,写意人生”,这是张建设给自己的信条。每幅肖像照后的激情,源自于这些人带给他的感动。这些科学英雄的精神就是他在拍摄中所追求的信念:潜心学问,淡泊名利,耐住寂寞,讲奉献不求回报,把自己贡献给全人类。

11年来,张建设无偿送了1500幅院士肖像照。这就是一个普通百姓想做的,愿意付出的。

摘自: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