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平 :“草原的女儿”钟情草原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19-06-18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大、 中、 【颜色: 浏览量:...

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推进,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其间,不少党派成员参与其中,将毕生奉献到祖国的生态建设中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草地生态遥感岗位首席科学家辛晓平就是其中一位。

“山水林田湖草,草不仅是其中之一,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绿色基底,山里有草、水里有草、林里有草、湖里也有草。”在辛晓平看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也是互为关联的生命共同体。

二十世纪90年代,辛晓平在大学里选择了生态学专业,开始从事草地生态研究。从此,她与草原打上了交道,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了绿地。早在199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创建,填补了我国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空白。辛晓平作为主创人之一,在业内被大家称为“草原的女儿”。日前,她荣获“CCTV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奖。

1 “呼伦贝尔站就像我的孩子”

“这辈子就喜欢一件事情,那就是草原生态保护。”1981年,父亲第一次带11岁的辛晓平回老家甘肃省甘南草原。那次草原之行,让辛晓平念念不忘。后来在大学选择志愿的时候,18岁的辛晓平选择了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

“21岁在甘南草原,22岁在青藏高原,25岁至27岁在松嫩平原,28岁在南方草山草坡,29岁到呼伦贝尔。”辛晓平记得住每次草原野外考察的经历。

如果说选择生态学是辛晓平草原事业的起点,遇见恩师李博则是另一个重要节点。李博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李博以“八五”攻关项目“北方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研究”建立的半定位观测样条为前身,筹划建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这位当时国内唯一的草原生态学院士向28岁的辛晓平抛出了“橄榄枝”。然而半年后,李博在出国考察时不幸去世。悲伤过后的辛晓平意识到,要继承恩师的遗志,沿着保护草原的道路继续前行。1999年以后,辛晓平开始主要负责呼伦贝尔站业务工作。

建站伊始,条件非常艰苦。辛晓平每年要在茫茫草原上与科研团队一起开展草原观测工作200多天。“像拾荒者一样在草原上流浪。”辛晓平这样描述自己在草原野外考察的经历。2005年,呼伦贝尔站被定为农业部重点实验站、国家重点野外实验站,辛晓平是当时全国53个国家野外站负责人中唯一的女科学家。辛晓平带领呼伦贝尔站在草甸草原区开展了多项长期观测和实验活动,确立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重点研究方向,填补了我国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空白。

2001年至2007年,辛晓平率队组织了大规模的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考察,行程超过15万公里,搜集了8000多个样地数据。在实践中,辛晓平愈发感到把长期观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对于摸清草原生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她开始推动呼伦贝尔站的数字牧场建设。“数字牧场就是把草原上各种事物的关系进行模式化处理,在量化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草原的生产给出科学指导。”辛晓平说。

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辛晓平率领团队初步构建了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建立了国家级草地科学数据中心,研制了一批先进的草地监测与生态管理核心模型,制定了草业信息技术领域第一个行业标准。

2 为生态建言 为草业谋篇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9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

“全国草原面积60亿亩,从90年代每年每亩国家投入不到1块钱,到如今每年总投入180多亿,国家对草原投入是逐渐增加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强调了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价值,更加强调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出现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生态保护,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在生态安全的限度内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辛晓平说。

在推动国家增加草原投入的过程中,辛晓平贡献了民主党派成员的力量。早在2009年,她就以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撰写了提案《调整牧区建设思 加大牧区投入力度》。提案建议,应加大对牧区的政策性投入,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实施生态补偿制度,保护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组织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集中研讨牧区问题。该建议通过九三学社社员、全国政协委员黄鸿翔提交给全国政协,受到了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2010年,辛晓平作为草业专家参与了农业部对内蒙古、四川等牧区的调研,深入了解牧区牧业生产、牧民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的情况,参与撰写农业部《我国六大牧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辛晓平的报告为后来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埋下了伏笔。2010年,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出台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6亿元,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投入增至150亿元。

说起加入九三学社的契机,辛晓平说,这都源于一场报告。15年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向农业部汇报工作会上,辛晓平做了题为《中国北方草原考察》的报告。这给曾任农业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洪绂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后十余年间,他推荐了辛晓平加入了九三学社,辛晓平也经常向洪绂曾求教,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洪绂曾对草原保护执着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对辛晓平的学术思想和人生观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九三先辈引领我加入了九三学社,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委员,辛晓平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她积极在民主党派和政协提供的平台上认真履职,参与撰写的中国科学院咨询报告《关于南方发展奶水牛的建议》《关于建立6亿亩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建议》,农业部调研报告《我国六大牧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得到国务院的批示及相关部委的重视。

加入九三学社,让我走出了学术的象牙塔,让我明白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在九三学社的履职平台上,当我的科研工作可以助力国家政策的出台落地,使更多的牧民过上好生活,这让我的科研工作更有价值和意义。”辛晓平说。(文/杨琴冬子 董译聪本文转载自《团结报》2019年6月1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