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典型人物】叶培贵:用行动践行德艺双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二百四十八


2020年的春天极不平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开始逐渐蔓延,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并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星夜驰援武汉,千千万万的白衣逆行者,勇挑重担,不畏生死,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真正诠释了一个大国人民的使命和担当。全国各地人民群众戮力同心,也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叶培贵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叶培贵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委主委、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曾获得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和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一样,叶培贵教授也是“宅家抗疫”,但他却是“身”宅而“心”不宅,时刻用自己的智慧、知识以及技能,深度参与了这场“总体战”、“全民战”、“阻击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心系学生,心系校园

疫情发生后,为引导学生积极配合防控部署、理性看待疫情发展、科学参与防控防控,引导学生坚定信心、宅家学习,他通过“予山石舍微课堂”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并提出六条要求和建议。

针对防控期间出现的一些谣言和不良言论,他第一时间提出要求:“大家注意:关于疫情防控,本群不得转发任何非官方信息。相互安慰,交流心得等等,则十分欢迎。”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他叮嘱大家说:“把近期的隔离,变成主动的闭关修炼。闭关修炼,一定要聚焦于某些点上,不要随心随性,那就乱了,也就失去闭关的意义了。”

疫情防控期间,或及时转发学校防控措施,或及时转发图书馆等部门的电子图书开放通告,或叮嘱大家安心学习,或及时回复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和问题,或转发书法界抗疫的一些网络展,几无一日或缺。

作为一名教职工,叶培贵教授自觉关心学校的防控工作。他曾数次向校领导提出关于防控措施的有关建议,比如征用公共场所建设集中隔离场地以防万一、优化家属区进出通道以降低危险性等等。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及时建言献策,反映民意

作为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人大代表,叶培贵教授强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他通过不同渠道,报送了20多条建议意见。

早在1月20日,他就敏锐地意识到疫情当前百姓最为关切的是疫情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发布时效,所以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关于市卫健委就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情况建立专报平台的建议》,当天就得到回复,肯定了他的提议。此后,信息发布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之一。1月28日提交《关于紧急统筹政府微信公众号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好传播力的建议》,2月13日提交《关于进一步优化北京疫情信息播报的建议》,2月21日提交《关于再一次要求北京市卫健委增强信息透明度以避免更多谣言产生的建议》,2月29日提交《关于遵照中共北京市委要求进一步及时发布信息的建议》。3月5日凌晨,北京市卫健委官方微博凌晨发布数据,并明确表示:“从今日做起,争取做个全国最早发布的,不负众望!今早各位一觉醒来,就能见数。”

社区和服务业一线防控人员的安全保障也是叶培贵教授十分关注的问题。2月3日他向北京市人大提交《关于紧急提升生活服务场所的消毒和服务人员的防护措施的建议》,2月5日提交《关于加强社区防控人员装备及规范工作细则提高自身防护水平的建议》。2月13日,他注意到北京地区将有雨雪天气的预报,紧急向市人大提交《关于紧急出台措施协助社区一线工作人员防寒抗疫的建议》。2月14日,大兴区社工工作方面的一位负责同志一早就告诉他说:“(您的建议)正在响应落实中……昨晚我们又给各岗配了棉衣、雨衣、帐篷,只是没想到雨鞋,按照一日三班落实的。大疫当前落实贵细!您的建议很接地气。”

对于防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叶培贵教授及时通过微信群所了解的信息,汇总大家的智慧,提出了不少很有时效性的建议。2月3日他向北京市人大提交《关于尽快实施分层分级筛查与诊治的建议》,2月15日,北京市要求全国各地返京人员均应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他提交了《关于返京人员14天隔离措施如何落实的建议》。2月17日又提交《关于近期防疫工作中针对不同人群精准施策的建议》。2月25日,国内疫情总体上被控制,然而海外疫情开始蔓延,他提交了《关于迅速采取措施谨防新冠肺炎从国际上反向输入北京的建议》,提出无论是国内返京还是海外返京,都应该一视同仁,隔离14天。3月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规定,凡是从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等疫情严重国家经北京口岸入境的,目的地是北京的,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实行隔离观察。北京市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同志非常欣慰地告诉他:“您的呼吁采纳了。”

相关的防控措施,当然是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综合判断后决策并推出的。但联系疫情发展和防控的时间线,我们也不难看出,如果不是密切关注疫情的每一次变化、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心理关切,是很难提出这些建议、报告这些信息的。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叶培贵教授身居斗室而心怀苍生的拳拳赤子之心。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本次北京市人大对代表建议的处理是十分高效的。“疫情期间代表建议都是即来即交,灵活交办,免了很多程序,本意是便于防控小组及时参考代表的建议意见。”叶培贵教授对市人大的这一举措给予了高度赞赏。

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他率先垂范,履职尽责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叶培贵教授充分行使权利,积极建言,服务决策。1月底,社会上关于科学家如何更好服务国家的争议非常大,他联合海淀区的两位社员黄宇平、颜丹平向九三北京市委提交了《关于弘扬老科学家精神改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议》。同时,随着外省市疫情逐步发展,社会恐慌情绪加重,不少地区出现了过度防控甚至侵犯人权的行为,1月30日他通过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提交《关于疫情防控过程中防止层层加码、过度发力的建议》,2月1日通过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提交《关于尽快汇总公布湖北省外病死者基本状况降低社会恐慌以利理性防控的建议》。2月15日,鉴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关于牺牲的医务人员使用了“死亡”等概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不满,他通过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提交了《关于改善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新闻发布会上若干用词的建议》。2月16日,刘良教授再次强烈呼吁必须进行病理解剖,他了解到病例解剖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在请教了法律人士后,他全面排查我国法律中的有关条款,通过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提交了《关于在法律法规中强化疑似传染病尸体强制解剖规定的建议》。2月25日通过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提交了《关于迅速采取措施谨防新冠肺炎从国际上反向输入的建议》。

叶培贵教授还担任了九三学社海淀区委主委的工作。九三学社海淀区委拥有58个支社、2000多名社员,是海淀区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主委,叶培贵教授履职尽责,积极发动支社和社员投身抗疫工作。

1月29日,九三学社中央向全社发出《九三学社关于积极动员全社力量共同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通知》,区委主委会第一时间向支社和社员转发了这个通知。2月1日区委主委会召开网络会议,决定向全区社员发出《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关信息的通知》,广泛发动社员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社区委收集上报的信息已经有100多条。

2月2日主委会决定向全区社员转发九三王选关怀基金会驰援湖北专项基金捐赠通知,发动社员积极捐款,他在通知中明确表示:“九三人的捐赠平台正式开通,请大家转发给社员们。以自愿为原则,不强求,不攀比。不论多少,爱心无异!”此后及时通报了捐款进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海淀九三社员通过王选基金会捐款34万多元,通过其他途径捐款555万多元,总计近600万元,以及防护服、消毒水、酒精等抗疫物资。叶培贵教授本人也慷慨解囊,先后通过王选基金会、北京文联、北京教育工会等平台,捐赠了3.1万元。

2月6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决定组建心理辅导团队,接到通知后,叶培贵教授向区委统战部报送了《关于市委统战部组建心理辅导志愿团的几点建议》,希望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团员安全。2月23日,市委统战部和区委统战部发出民主党派成员对接社区的号召后,及时与统战部、社市委有关领导沟通请示,就党派成员对接社区过程中跨单位、跨社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后,紧急召开网络主委会,起草并向各支社下发了《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关于响应市委统战部要求发动支社和社员进一步参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他和主委会的领导下,海淀九三人践行了同心同向同行的精神,体现了九三人的爱国赤诚,成为海淀区防疫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社区居民,他主动值守,服务大家

作为首师大社区的一名常住居民,叶教授主动为社区居民谋实事。2月24日,一直“宅居抗疫”的叶培贵教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社区防控值守,虽然学校统战部和社区居委会表示希望老师们做好二线工作,但他仍然参与了值守工作。不仅如此,他还把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关心进一步扩大到了其它社区。3月4日他自费购买了一些慰问品,和八里庄街道书记曾涛等同志一起慰问了美丽园、水云居等六个社区,并为每个社区赠送了他手书的“平安是福”,祝福社区百姓和值守人员平安。

3月3日,他联系了五道轩茶馆,代表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和九三学社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向社区值守人员赠送了八箱茶叶和其它慰问品,并为社区书写了“德馨绛帐”,赞美社区值守人员的德,使老师们的家更加安全温馨了。他还书写了10幅作品赠送社区值守人员。社区居委会书记徐惠同志说:“这对大家是非常大的鼓舞!疫情结束后,我们争取评选十大校园卫士,每人赠送一幅您的作品。”

“德馨绛帐”是叶教授对社区居委会的赞美,而在我们看来,他自己也做到了。他认为“这都是分内事”,不值得一提。但正是像他这样的许许多多老师们所做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分内事”,使我们的校园始终处于温馨之中,在疫情抗击中发挥着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情寄诗书,表达真善美

《福缘善庆》,书画频道和荣宝斋义卖书法是叶培贵教授所从事的专业,诗词也是他的兼擅。初步统计,从1月25日至4月19日,他为抗疫工作创作了大约50件书法作品,写作了表达抗疫情感的旧体诗(含联句)43首,诗书也成为他的抗疫利器。

1月29日,武汉市书法家协会响应中国文联的号召,举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夺取胜利——武汉书法篆刻网络媒体展》,叶培贵教授第一时间创作了“迩安遐遂”参加展览。1月30日,应邀为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心手相牵美善不息——书画频道携手艺术家共同阻击疫情特别活动”创作《福缘善庆》,参加展播和义卖。此后,北京文联、贵州印江、《中国艺术报》、首师大书法院、中国书协、《书法报》、《美术观察》、北京市政协、北京九三市委、清美光华等等机构,纷纷约稿,有的是为主题网络展创邀作品,有的是为义卖征集作品,有的是部门抗疫专题片题名(如北京市检察院的“向疫而行”)。不论什么用途,只要是为了抗疫,叶培贵教授总是第一时间认真完成。海外疫情爆发后,他还应海淀区委统战部之邀,为海淀区慰问华人华侨卡片题写了“海表长无恙,淀园同所期”。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很多作品饱含匠心。比如,提供给书法频道义卖的《福缘善庆》,特意写了公众喜闻乐见而且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而且用他极少面世的楷书书写,希望更有利于公众的接受。这件作品最终拍得善款3.9万元,另有3件作品在北京文联、清美光华等拍得0.89万元,总计4.79万元,全部捐赠。他为首都师范大学社区值守人员所写的十幅作品,“得天”、“善庆”、“德馨”、“行健”、“致祥”“康宁”“弘义”“兴仁”“鸿福”“凝瑞”,也是如此。

他自作的抗疫作品内容,大多数不用长篇,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传播更直接的情感。他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的网络展书写的“疫无情,人有爱;与江山,同气概”就是这样的作品,非常打动人,《中国艺术报》《团结报》《现代教育报》等纷纷转载。2月9日,他应中国书协之邀,以“全民抗疫”为主题,为“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书法网络展(三)”创作作品《同仇》,诗中说:“瘴风江海漫,九域起同仇。纵是烟尘恶,凝心共载舟。”有力地表达了举国同心、协力抗疫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

他以水仙比拟白衣天使,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得岁香如故,凌波不畏寒。一枝春共好,日日报平安”,也颇受读者喜爱。2月21日,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抖音上发起“我想对你说”活动,从来不用抖音的叶培贵教授也开通了抖音,并且以自己手书的这首诗作为赠语,祝福白衣天使们,一万三千多名网友看到了他的祝福。4月1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叶培贵:心系楚天》为题,发表他的两件自书抗疫诗联作品,浏览量55万多。

从抗疫战斗打响直到现在,平时就勤于笔耕的叶培贵教授,虽然像他自己所说的,宁静的心态被打碎,诗思经常难以延续,但所作诗词也有一二十首。这些诗作,题材多样,有的咏节气,有的咏风雪,有的咏生活,但不论哪一种题材,在立意上总是与抗疫有关,没有一首是吟风弄月的,更没有一首是局限于一己的闲愁逸趣的。

他应邀为《美术观察》书写的创作手记,使我们可以略窥他的心迹。“前人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现在却是微信短信网站信信信入眼,而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主要地聚焦于疫情了,这个春天将因此而永远留下特殊的记忆。”“立春的第三天,北京迎来了庚子年的第二场雪。雪中更加不能出门,于是临池。但飞雪的影子仍不时透过窗户闪到眼前,似乎心情也随之而翻腾不定。停笔之后,忽然发觉,不是飞雪导致心情不定,而恰恰相反,是心中牵念使关注点聚焦到飞雪的翻腾了。于是有了第一首诗:‘已是春将半,无花有瘴烟。浓愁似飞雪,飒飒管城前。’”“写完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为什么呢?联想到武汉前线,深感书生在这一刻的无用。于是有了第二首:‘豪芒如有用,敢亦扫昏埃。何必同飞雪,凝愁入砚台。’”

叶培贵教授还是有较高造诣的书法理论家。疫情最为紧张之时,他应邀撰写了评论文章《战“疫”书法的思考》,在《中国书法报》看出,立刻被《中国艺术报》《书法报》等微信公众号转载,并被选入《学习强国》平台,还有若干种纸媒准备全文转载,成为抗疫期间最具影响力的书法专业领域论文。

疫情爆发以来叶培贵教授的言行,是一位教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在很多人蛰居斗室、无所是从的时候,身兼多种角色的叶培贵教授,在方方面面都尽心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他自己说“联想到武汉一线,深感书生在这一刻的无用”,但我们深信,因为角色不同,贡献的方式也不同。他深感的“无用”,实际上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仍然是抗疫工作中非常“有用”的一份力量。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力量的参与,我们才敢说,国家必然有能力打赢这场特殊的遭遇战,春天一定会重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