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两会专刊】葛均波: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警惕圈地挂牌附属医院


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一直是近两年来医学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去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得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今年带来多份提案,其中关于《关于建立更合理的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医疗人才质量》的提案,继续呼吁建立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另一方面让导师和研究生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此外,针对近年来高校和医院合作过程中所暴露的“跑马圈地”“唯数量论”等问题,他带来了《关于警惕急功近利跑马圈地式挂牌附属医院》的提案。

围绕医疗人才话题,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培养以5年制为主,毕业后是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保留了8年制医学博士培养。然而,数个复杂的体系并存让师生产生困扰,其中包括了科研型硕士(科硕)、临床型专业硕士(专硕)以及“四证合一”硕士等,这也令学生始终处在疲于应付考证和考试的状态,没有时间潜心钻研科研课题,更不可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过硕士培养的医学生在研究和临床都半生不熟;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后,又再次面临同样的“疲劳循环”,培养出半生不熟的博士毕业生。究其根本原因是医学教育体系存在不合理和不规律,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因此医疗教育体系亟需改革。

他建议,以目前的医学教育为基础,构建新的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的“5+3”一体化医学博士学位培养体系。明确“5+3”一体化是以培养合格的医生为重点,参照国际医学学位标准,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该体系符合医学规律,节省医学教育资源;从学制学位上给全科人才吃下定心丸,稳定医学人才扎根基层,夯实基层卫生人才体系。”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介绍称,近年来在呼吸、心血管和神经介入三个学科正在试点的专科医生培训制度试点已经初见成效,专科医生是完成“5+3”的医学博士的延伸,建议将以上三个学科的试点尽快推行到其他学科专业。他同时还呼吁,打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培养合格的科研型博士。

此外,葛均波在《关于警惕急功近利跑马圈地式挂牌附属医院》的提案中指出,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在业内“排名”,忙着办医学院;医学院为了提升在行业的声誉,开始盲目圈地挂牌附属医院。有的医学院上午挂牌一所附属医院,下午在另一个地方挂牌另一所附属医院。这种盲目扩张管辖的做法导致一所医院同时成为多家高校附属医院现象更为普遍,还有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甚至多达50多家。

他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高校通过挂牌附属医院,增加与医院的合作、借助医院的支持本没有错;医院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提升基础科研实力,借助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但是如果高校挂牌附属医院只重圈地、唯数量论,那么长此以往,我国的医学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都将受到极大冲击。”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葛均波认为,目前部分高校对挂牌附属医院分工不明确;同时,对于高校挂牌的附属医院资质的审查也过于宽松。“一些医院在盲目成为高校的附属医院后,反而可能扰乱医院发展秩序。”葛均波分析称,“同时,高校对附属医院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盛行,没有针对各个附属医院的特长和优势进行资源分配和分工,难以促进各个附属医院的良性发展。”

他建议,高校与医院确定附属关系后,就要明确双方的义务与权利,高校应对附属医院做出明确的工作认定和区分;此外,对挂牌医院数量要加以控制,坚决消除唯数量论思想,原则上一所医院只能被认定为一所医学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医院挂牌之后重视质量控制,严格管理,以保证医院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并定期进行再审核。(转自第一财经 钱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