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上海:抗疫疫情 九三学社宝山区委在行动


2月底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肆虐上海,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九三学社宝山区委的一大批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纷纷逆行前往抗疫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医护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

据不完全统计,九三学社宝山区委有50多位医护工作者投身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中。

陈燕妮(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眨眼,3月以来已经半月余。基层工作者每天过得如同打仗一样。封楼、封小区、学校人员采样、重点人群核酸、隔离点工作、全民核酸检测等一系列工作都在领导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最近大家都没日没夜地扑在工作上,只要电话一响,必定火速集合,一起出发。只要我们接到密接等信息,后续工作都要马上开展,和时间赛跑,和病毒赛跑。在这半个月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抗疫工作不仅仅只是医务人员在忙碌,街道、居委、志愿者、学校等各单位部门的协同作战,才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

例如为学校采样,将所有人员统一安排到集中点。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学生都手持二维码,登记完成之后在志愿者引导下有序排队,依次采样,再速速离开。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采样的工作效率。上周末,虽然大雨滂沱,但是在街道、居委、志愿者、以及我们医务人员的配合下,工作有序开展。搭帐篷、确定点位、统计人数、上门采样,最后用不到7小时,我们顺利完成了3000多人的封控小区的全民采样任务。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居民那一声声的“你们辛苦了”“谢谢”这些温馨的话语,仿佛是冬日里的一点阳光,让我们工作即使再累也会马上鼓足干劲。我将会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基层防疫工作守门员。

谢仁炜(宝山区仁和医院科教科科长、宝山区政协委员):

面对疫情来袭的严峻局面,他迅速调整工作重心,打破科室日常分工,带领科室人员冲上抗疫一线,积极参加外出核酸采样、疫情防控志愿者等工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更是“培训员”“宣传员”“信息员”“接线员”。自3月9日以来,除了3月13日短暂的休整,他几乎每天早出晚归,按照任务清单,转战在区内各个不同的“战疫”场所。

他是一名“指挥员”。3月11日、12日、14日、16日,他作为医院核酸采样队领队,带领队员分赴红星小学、月浦镇文化中心广场、呼玛二村、大华一村进行核酸采样。作为领队,他统筹全局,根据社区采样点的需求和变化,进行内部统筹、人员调配、协调物资、采样点巡查、解决现场问题……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队员毫不松懈。随着检测工作推进,医院制定了分区域、分楼栋检测的工作方法,作为领队,他不仅为了维持秩序在人群中来回奔走,还为了协调各个采样点位区域之间的采样试管、采样拭子等物资,在多个区域、楼栋之间来回奔波,一天下来微信运动步数常常超过2万步。采样结束后,他总是让队员们先撤,自己留下来进行样本整理、数据汇总、医疗废物打包、消杀等收尾工作。记得有一次,他带领队伍回到医院已是晚上9点,做完核酸检测,待检测结果出来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办公室打地铺过夜,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投入到了新一天的采样工作中。

他是一名“战斗员”。无论是作为领队还是采样队员,他总是冲锋在前,参加社区、学校相关人员的核酸采样,南到大华一村与上海大学学生公寓,北到宝钢股份公司与月浦镇文化中心广场,中部还有呼玛二村与红星小学。作为采样队员,他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三级防护,防护服、N95口罩、面屏把人捂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3月10日以来,上海艳阳高照、气温骤升,室外气温最高时达28度。尽管采样点临时搭建的采样棚“过滤”掉了一部分阳光,但很快防护服内的衣服、鞋子、袜子全湿透了,护目镜凝集了满满的雾水,双手也被汗水泡皱,脸上被口罩压出深深的勒痕……但他依然热情不减,耐心细致地完成每项核酸采样工作。

他是一名“培训员”。作为领队、小组长,他不断提醒采样人员一定要重视两件事:一是出任务时的严密防护;二是任务结束后脱防护服时防止职业暴露。由于都是临时任务,每次外出的队员都不尽相同,每次带队他总是不厌其烦、认真仔细地为即将上战场的队员讲解穿脱防护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在旁耐心指导,纠正操作中每一个错误的地方。在出征的路上,他都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告诫大家采样的注意事项,反复提醒大家一定要两人一组相互提醒、协助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安全。在全队任务结束后,他亲自给每位队员在防护服外喷洒过氧化氢,监督和指导队员脱卸防护装备,直到所有队员都规范完成后,他才自己脱下防护服。

他是一名“宣传员”。在核酸采样的现场,经常会出现市民“健康云”登记扫码失败的情况,谢仁炜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指导志愿者帮助居民取消登记重新申请,并对居民进行宣传,帮助没有或不会手机操作的老人进行检测申请登记,加快完成信息录入,减少等候时间,得到了社区居民和居委干部的一致好评。

他是一名“信息员”。作为领队,医院接到卫健委发送的社区人员情况及点位、工位表后,他总是提前安排好人员分组,任务结束时汇总统计各个区域、点位核酸采样的管数、人数等。当发现有不清楚、有疑问的信息时,他便拿起电话逐一询问,认真细致准确严谨地记录数据。

他是一名“接线员”。作为领队,出任务时需要与各个街镇、居委会联系协调。手机总会不停地响起,几乎被打爆,有时是各个点位上队员的采样物资需求,有时是居委会的队员增援需求,有时是居民的上门采样需求,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协调、沟通,耐心细致地解释、答疑。3月份抗击疫情以来,谢仁炜一直活跃在抗疫一线,他说:“我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政协委员,无论从哪个角度,都需冲锋在前、作出表率。”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19日,谢委员又带领着32名采样队员和8名扫码人员转战到大场镇城市绿洲小区、尊木汇等场所,完成了单日采样29952人份的工作。这就是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战疫”日记,也是众多政协委员参与防疫工作的缩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明白没有什么生而英勇,只是牢记着初心使命,坚守着责任担当,选择了无畏而上、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花已开,天渐暖,待到乌云散尽,你我看尽人间美好。

张振法(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本次疫情中,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位一米八的大高个,是全科医生的定海神针,也是医务科的领军人物,他是中心医务科长,也是宝山九三学社社员——张振法。疫情来的突然,封控小区、楼宇一个接一个,杨行镇所有封控地区的医疗保障自然落在他的身上,组建全科保障队伍,24小时值守,保障医生年龄参差不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一,当所有医生不管遇到什么保障中的困难,难以解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联系张科长。无论白天还是半夜,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强应援。全科医生的封控保障群,24小时不停歇,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在不断刷新,他永远是第一个回答,电话那头的他总是这样不疾不徐,不知疲惫,都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时间能休息一下。可以想象一下,最忙的时候同时有三个封控小区,还有额外的几十个楼栋在封控,近万人的医疗保障压力有多大,他不可能不累,只是在坚持。在提供封控医疗保障的同时,他还带领医务科的组员外出核酸采样,他的组员都是临床医生,不能影响日常门诊,但紧急核酸采样的任务也不能落下,所以8小时外的晚上和双休日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次采样,张振法都身先士卒,始终在采样现场指挥,协调。疲惫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仍然精神奕奕,他为中心的“九三人”作出了表率。

陈中(菊泉辖区医疗保障点):

3月20日下午,陈中医生接到封控楼居民求助,一位老先生做了皮下囊肿切除术,现在已经是术后第8天,急需拆线,否则缝线要跟皮肤黏连起来了。这位居民家住14楼,恰逢电梯又出了故障,情急之下陈医生只能爬楼梯上14楼。爬14楼对于小年轻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更何况陈中医生已年过五旬,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他的双腿平地行走也不是特别敏捷。当他爬上14楼时已经气力用尽、直喘粗气。他努力地平稳呼吸后,仔细地检查了老先生的伤口情况,伤口恢复得很好,只是缝线非常细,预留的线头又短,陈中医生本身就有老花眼,又隔着厚厚的面屏,拆线工作着实不轻松。等拔出最后一根线头,陈中医生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此时, 他的面屏上已经布满了雾气,额头也满是汗珠。换完药,他又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爬下14楼,因为保障点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处理。

董玲玲(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五区病区主任):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多次到学校(高境一中,同洲模范学校,上海大学)和社区(呼玛二村,好日子大家园)参加核酸采样工作,早出晚归,不畏艰辛,圆满完成各次任务。同时还参加962525心理热线接线工作,解答居民疫情期间的各种心理困惑。

张秋菊(宝山区疾控中心资深检验主任技师):

疫情当下,做核酸筛查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核酸筛查的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采样、送样、签收标本、实验室检测、报告结果。疾控中心质量管理科负责大规模筛查鼻咽拭子样本送检签收工作。3月以来由于采样送检量增加了近百倍,为了精准防控,与病毒赛跑,他们24小时不间断收样,还要一一核对确保每一份样本信息准确无误。九三学社宝山区委八支社社员张秋菊就是其中一员。上午8:30,她接班后穿好防护服,坐在负压操作台前,对照送样单,认真地核对着一份份样本,一坐就是半天。中午出来稍事休息、吃饭,接着又进入实验室,下午和晚上的样品量更多,有时要忙到半夜两三点,才可以停下来稍微眯一会,凌晨又会有样本送来。她不顾自己的腰椎颈椎旧疾,咬牙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公卫人的使命,早日战胜疫情,是她最大的心愿!

李晓军和杨佳萍(宝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家):

在疫情来临后,她们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李晓军作为科长身先士卒,她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得中心优秀科室,还曾经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此时科室成员在她的引领下以饱满的精气神团结一致开展疫情防控。杨佳萍平时负责疫苗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在这时她的日常工作不能停下,还要担负起流调的职责。为了响应单位闭环管理的号召,她们已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回过家。杨佳萍把初中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全权交给了爱人,外表柔弱的她却深藏一颗刚强的心。虽然内心有着对家人的无限牵挂,她们却全身心都扑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上,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战胜疫情,人间皆安!

秦景香(宝山区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专家):

作为宝山区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的科长,也是疾控战线的老员工。在这次的疫情中,她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流调队伍中。流调人员负责对核酸阳性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对方的近期行程,排摸密切接触者,交给社区进行相应管控。有时还要到病例活动过的场所查看监控,寻找可能的密切接触者。接到任务指令后,她会在第一时间做好防护,奔赴现场进行调查,紧盯着监控视频不敢漏掉一帧画面,多次忙得午餐、晚餐合二为一。在对核酸阳性人员进行电话调查时,她轻言细语,温柔和善,在收集重要信息的同时,还不忘耐心地安抚对方紧张不安的情绪。她希望把每位陌生的身处困境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对待,尽力给他们关心和鼓励。心存美好,终将走过寒冬,春天正在到来,疫情必将远离!

张志萍、李敏(宝山区疫情防控区域协查专班数据组成员):

我们是一群“数据人”,是整天坐在电脑屏幕面前处理各种数据、各类报表的数据人,是仔细核对每一位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人员是否变码的数据人,是不分昼夜随时处理各种因红黄码而产生突发状况的数据人。自2020年伊始,我们数据组放弃双休、放弃国定假日,晚上10点开始等候市卫健委信息处的数据下推,早上9点开始回收全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反馈数据,认真审核每一条数据的信息,确认此人是否需要并落实相应的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这不是一条冰冷的数据,不是一个毫无感情的阿拉伯数字,这是一个人的生活,这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顺利的进出医院或商场,关系到一个人是否需要和他的家人分开一段时间,关系到一个人是否可以正常的上下班。我们始终抱着对于经手的每一条数据负责,这是我们数据人的使命和担当。在抗疫至今的790天日子里,我们数据组累计推送并反馈了396971人,根据国内每个城市的不同管理要求,给其中的1122人落实了红码管理,6738人落实了黄码管理。虽然我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数据人”,但是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呢?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就能为守护上海、守护中国献出一份绵薄之力。我们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所有人尽快迎来自由呼吸的温暖之日!

庞佳佳(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当我们宝山社区的医务工作者都还在忙碌地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时,3月4日半夜的电话铃声拉开了本次疫情的序幕,我接到了半夜封楼的紧急任务,接着第二天黄码酒店的医疗保障开始了,没有停歇,封闭小区、封闭楼宇的核酸采样接踵而来。每天身兼数职,精神高度紧张。上午门诊,下午及晚上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采样。结束当天的任务后开始待命,最害怕的是错过微信群里半夜紧急出动的任务。双休日是不敢奢望的,不是在保障,就是在采样。因为封控小区居民有几千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情况需要处理,孕产妇、婴幼儿、精神疾病患者、血透病人、放化疗病人,各种急症,于是判断病情,进场查看,回答各种咨询,联系配药、送药、联系转运医院,联系120转运,可以把自己忙成一个陀螺。采样不怕晚,最怕下雨,因为在封控小区里,楼要一个一个跑,拿着扫码枪,采样物质,垃圾袋,淋着雨的滋味不好受,最后出场时,脱下防护服,鞋袜是湿透的,冰冰凉。

3月18日至20日的三天,是宝山集中全民核酸采样的日子,我们真的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每天提前联系居委,看点位,指导现场布置,然后回中心准备物资,带着自己的核酸小分队准时入场开采,现场在居委和志愿者的全力配合下,虽然一刻不停,但也是井然有序。听到居民的道谢,还是觉得很暖心。

我是千千万万基层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我的日常就是他们的一个缩影,同时我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九三人”,在此次疫情中,我做到了须臾不敢停歇,一刻不敢懈怠。    

丁卫庆(静安区大宁路街道):

在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的当前,她积极担任街道夜间封控组组长,连夜召集组员完成封控任务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切块式48小时核酸筛查任务,守好一线防控线是她的勇敢担当,她就是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副主任丁卫庆。

她闻令而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某天深夜,丁卫庆接到通知,自己所在组将作为封控小区上门告知组执行任务,来不及吹干刚洗的头发,她穿上厚外套立即赶往指定地点,23点48分进入小区,穿戴完毕“大白”后她与组员一刻不停歇进入大楼。为了尽早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她从14层高层一户一户敲门,仔细核对每户居民信息,召回外出人员,耐心指导她们打开健康云核酸登记码,在社区医生赶到后及时开展了核酸检测,对初期个别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她毫无怨言,一遍遍解释落实防疫政策的必要性。防护镜上起雾遮住了视线,她就和组员互相搀扶着下楼;累了她就和组员在等候医生检测间隙,在楼道内席地而坐。凌晨3点41分,完成检测任务的她脱下防护服拿出手机,看到了8个父母的未接来电,匆匆回电报平安后又赶回单位眯一会继续开展第二天的工作。

做好疫情防控“服务员”是她的职责所在。她逆行出征,筑起抗疫堤坝。疫情期间,丁卫庆担任夜间封控组组长,执行小区封控外围保障任务。凌晨12点接到通知后,她立即逐一电话通知组员,确保全员随时出动。为了让组员保持体力,她身先士卒,主动早到一会、晚走一会,确保接班人员有更多休息时间。期间,遇到透析病人急需治疗、物资缺乏等棘手问题,她及时上报协调,人命关天,一刻不容耽误。在封控任务开展的第四天,她终于有了一会休息的时间,匆忙赶回家洗漱躺下后,又接到了紧急会议通知,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任务提前开始,作为点位长的她一夜未眠。第二天6点与组员前往所在点位协调搭棚、拉线、发动等事宜,中午12点该点位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了尽快发现潜在社区传播风险,阻断病毒传播。同时,她还协助完成了六栋封控楼栋的一采、二采任务,此时的她,已八个多小时未上过厕所,她将“钉子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知道,在基层有许多人和她一样在坚持着,虽不曾谋面,确是有着同样信仰的“战友”。

她枕戈待旦,坚守点亮希望之光。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丁卫庆所在单位开始了“3*24”小时集中办公形式,为了确保工作力量可持续,随时开展抗疫任务,她与科室所在的A组组员在单位用躺椅和毯子简单做了一个“床铺”,白天她做好疫情期间的保障工作。例如对行动不便、患有重大病、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对象,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发动社区条线干部、低龄志愿者加强关心,提供服务;管理好辖区内为老服务站点,实行临时性关闭,对长者照护之家实行封闭管理,确保老人安全。晚上,作为A组机动队随时待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九三人”的信仰与坚持,走在前列,战斗在前沿,为取得最后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社区委原主委方玉明参加医院急诊科疫情防控具体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乔红梅在社区服务中心, 3月起参加在宝山定点隔离点防疫、管理等工作,连续工作。樊啸、黄明哲、王蓉等一直积极参加医院科室常规防疫防控工作,积极报名参加方舱医院工作,随时准备参加抗疫。范宜峰积极参加万业紫辰苑的社区防疫管控、核酸检测等工作。还有八支社的张海芳和卢志芸也参加了抗击疫情工作。

社员们勇当志愿者为抗击疫情作奉献

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委有10余名社员报名成为志愿者,参加了抗击疫情活动:

张钦(庙行镇社工):

“大家请戴好口罩、不要急、注意‘一米线’,手机上先准备好云健康预约码。”随着志愿者张钦的一声声的提醒,前来排队等候核酸检测的社区居民自觉有序排队。“完成个人登记,我帮你截图保存一下。”张钦为居民生成二维码。他还叮嘱居民:“您不要急,下午来做就行,下午人会更少点。”小区居民十分配合,经常有居民做完核酸检测之后特意道一声谢谢,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我觉得我们不仅是作为志愿者奉献社区,同时我们也被社区里的暖流所感染着。

刘迪(吴淞口创业园孵化运营部总经理)、王召明(上海太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3月21日下午,吴淞口创业园二号基地(同济路488号)接到园区有创客被定为密接者后,在宝山区防控办和友谊路街道防控办指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九三学社宝山六支社社员刘迪作为园区孵化运营部总经理,也是唯一一名未被疫情管控隔离的运营人员,此时颇感压力,却又必须做到处变不惊。得益于平时基础工作的扎实,刘迪立刻汇总提交园区疫情防控日志、人员进出信息、协助配合流调、召回隔离人员、安抚创客、调拨采购隔离生活用品措施等一系列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打响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守护园区创客和员工。

而此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排到了最高优先级。此次封闭的创客中,有一名九三学社六支社社员王召明。刘迪第一时间找到了这名前辈,两人隔着封锁线讨论起了疫情防控措施。根据流调统计,吴淞口创业园二号基地有58人必须进行集中隔离。两人根据现状立即制定并启动一系列防控管理措施。一是第一时间做好人员分流工作,立即开放空余办公室,尽量分散安置人流。二是组织人员对集中隔离的创客,进行宣传引导和精神安抚,提高隔离人员对感染风险的认识和防护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三是要求隔离人员必须在办公室内,佩戴口罩,相互间保持安全距离,预防交叉感染。四是加强公共区域消毒,隔离办公室每天必须2-3次开窗通风,每次通风30分钟,以确保办公室空气新鲜。五是立即启动隔离区,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单独隔离。两人也作好分工,刘迪负责外围物资的筹措、指挥封闭在内的物业人员落实既定措施;王召明一方面通过人脉关系协助刘迪紧急采购防疫物资,再者也帮助安抚创客情绪,以自身作表率,引导创客配合工作。

两人“里应外合”。王召明更是第一时间就当起了志愿者,协助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是紧急调拨、采购60套被褥枕头,封闭当天下午就及时送到园区创客的手中,保障他们隔离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此时距离园区开始封闭只过了4个小时。二是采购并免费提供方便面、水果、食品给隔离人员,多一点的温暖和关怀也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三是封闭期间服务不停,指导协助两名物业人员维修网络,确保封闭创客日常工作需求。突如其来的园区封闭,让不少入驻园区的创客感到措手不及,有的甚至有一些抵触情绪,特别是经过两晚的封闭隔离,有些创客情绪比较急躁,反复询问今晚是否能够回家。他们俩人一方面克服自身被园区封闭带来的焦躁情绪,一方面又耐心地安抚大家情绪。同时,由于街道防控办人手奇缺,他们主动拦下了封闭园区所有的管理工作,两人也和其他物业人员24小时轮值,以备不测。由于气温骤降,晚上睡觉较冷,他们就把所有创客都安排到楼上,而王召明和其他物业人员就睡在更冷的底楼。第一天过后,部分创客反映晚上睡地上冷,向园区求助,经多方协调,刘迪终于在第二天筹措到了一批垫被,提供给有需要的客户。封闭第二天,核酸检测医生人员紧张,比前一天少来了一个,园区工作人员就化身大白小助手,帮助他们做好检测前的引导和登记工作,使核酸用时比前一天还快了一点,减少了大家等候核酸检测的时间。

3月24日上午,吴淞口创业园二号基地经过3天的封闭管控后正式解封了,58位被封园区的创客及园区工作人员满心喜悦地接过了工作人员送上的代表祝福的鲜花,心情无比舒畅和快乐。在这一场防疫大仗、硬仗面前,两名社员展现出快速响应、敢于担当的战斗姿态,他们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防控,用心暖心真情服务,做到了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也赢得了创客们理解、支持和好评。解封时,不少创客由衷感谢。创客也在微信里用照片向园区表示感谢。此外,友谊路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来了感谢信,感谢吴淞口创业园义无反顾地投身防疫攻坚战,感谢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的贡献!

周祺(上海凤德市政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3月5日配合长兴镇人民政府进行区域性排查核酸工作开始,出动工作人员200余人次,车辆近60台次(卡车、挖掘机、小型车辆),提供护栏及将军帽各近千余。目前仍在第一线按镇政府要求进行道路封锁及村和社区封锁,安装设置隔离装置,运送防疫物资等。因隔离管制,公司为配合完成政府交办的工作,目前保留了20位工作人员在公司宿舍值班,做好随时响应工作。

张瑾(多玛凯拨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3月19日,张瑾参加了高境镇三花第三居委的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担任登记、核对居民检测信息的重要工作,保证检测工作的正确无误,测无遗漏。

李晨英(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3月18日,在街道建工小区内担任志愿者,负责为封闭小区内需要做核酸检测的居民做楼道指引。

徐翔(上海交通运输管理中心):

他自愿报名成为志愿者,为顾村镇风控小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

另外,还有第一支社的胡晓玲和周昕尉和六支社的田逾哲等,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积极建言献策为抗击疫情作奉献

社员们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有约十人提交了近20篇抗击疫情的社情民意,均被区政协或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采用。陈岗撰写《建议中小幼开学后根据疫情等级减少或取消各类聚集性活动和会议》等5篇,黄明哲撰写《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第二战疫之有序开放及应对新策略》等2篇,张振法撰写《关于大范围使用中草药汤剂防疫的建议》等2篇,秦景香撰写《关于疫情期间暂时关闭部分公共场所的建议》等3篇,沈勇民撰写的《关于关注疫情下学生视力健康的建议》等2篇,徐名一撰写《建议及时对于隔离点医务工作者开展人文关怀》,庞佳佳撰写《关于疫情封控中医疗资源的合理运用》,林琳撰写《关于全国统一“核酸检测48小时起算时间”的建议》等2篇。

另外,社区委社员积极捐款捐物,其中,社区委副主委全先国支援同济大学抗疫,赠送气垫床40张,价值约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