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湖北九三科学讲堂第三十九场走进湖北经济学院

——秦顺全做“中国桥梁发展与创新”主题学术报告


5月5日下午,湖北九三科学讲堂第三十九场走进湖北经济学院,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作“中国桥梁发展与创新”学术报告。此时正值五四青年节,湖北经济学院又即将迎来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5周年纪念日,这场学术报告正是作为“学术校庆活动月”的启动项目而举办的。湖北经济学院中共党委书记温兴生主持启动仪式,湖北经济学院校长方洁对活动进行了介绍。

“桥梁有哪些基本桥型结构?”结合一座座鲜活的实例和通俗的力学原理,秦顺全首先对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结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梁桥进行了科普。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通俗简明,从现代世界中跨越能力最大的悬索桥到简单自然、“横木为梁”的梁桥,听众们对桥型基本结构和建造技术难度马上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新中国桥梁建造如何经历建成学会、自主探索、学习追赶、提高奋进和创新引领五个发展阶段?”从我们身边70年前靠苏联援建才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到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2019年通车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2020年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大桥,秦顺全院士用一段段鲜活的往事和一座座承载了历史的桥梁,讲述了中国人如何从一穷二白到可以自主建造高质量的跨江越海大桥,实现建桥技术在世界的创新引领的艰难历程。

“以赵州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桥梁曾经非常辉煌,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大型桥梁基本都由西方列强建造?”秦顺全院士从桥梁建造的视角向听众们发出了历史之问。从詹天佑的“自主建设,到茅以升对桥梁建设的贡献,再到毛主席对桥梁建设的重视,他又从桥梁建造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自豪地说:“毛主席当年曾经表示过将来长江上要修二十、三十桥……到今天,长江上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桥梁有160多座,到2035年将建成240座左右过江通道。”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我们花了2年零1个月的时间。建造南京长江大桥却花了9年多时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桥梁用钢“卡脖子”到中国桥梁只用“中国钢”,秦顺全院士讲述的中国桥梁依靠科学家刻苦攻关,工人们埋头苦干,决策者目光长远实现了从奋力追赶到技术引领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秦顺全院士带领着听众们喜刷了悬索桥、斜拉桥、拱桥、梁桥的跨度前十世界排名榜,看着四个榜单是一多半的中国桥梁,听众们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秦顺全院士风趣的说:“这几个榜里面别看悬索桥的第一名不是咱们中国的,我们即将开工的张皋长江大桥马上就会把它刷回来的。”

秦顺全院士还如数家珍的介绍了中国桥梁对世界桥梁建造技术的贡献,并分享了他对桥梁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包括更高效的桥梁结构、更高的桥梁品质、更智能的建造方法,从低碳节能到“力”与“美”的结合再到信息化模型和数字孪生,极大的开阔了听众的视野。

报告结束后,听众们反应热烈,师生们争相提问。有学生希望秦顺全院士为当代大学生送上寄语,有学生犀利地问现在中国桥梁设计中使用的软件是否拥有知识产权、在软件应用上有没有“卡脖子”的问题,更有老师提问目前工程管理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前景。秦顺全院士一一对提问者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勉励师生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展作为。

社省委专职副主委付文芳,秘书长蔡国斌、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及社江夏区工委主委李宗祥等应邀出席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