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畔,货轮鸣笛与列车轰鸣交织成奋进的乐章。
随着今年上半年广西铁路货运量同比激增15.6%,铁路与水路货运占比跃升至25.45%,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一份提案推动的“向海之路”深刻变革。这份提案获得自治区主要领导的批示督办,不仅破解了江铁海联运“断链”之困,更勾勒出一幅陆海联动、通江达海的壮美画卷。
调研组了解西江航运相关情况。
调研:800公里海岸线上的“堵点”
2024年下半年,九三学社广西区委调研组沿着北部湾海岸线展开调研。他们发现,完成一个完整的运输链,需要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多次“倒腾”。
“目前,我区大部分铁水联运尚未实现无缝对接。”一位参与调研的专家解释说,“这种需要卡车参与的‘公路短倒’,增加了转运、装卸环节,不仅增加成本,更降低效率。”
还有深层的问题隐藏在看不见的领域:交通、铁路、航务、海事各部门系统不互联,信息不共享,货主需要反复提交相同材料。某物流企业负责人坦言:“每个环节都要重新办手续,就像一路过关斩将。”
调研组在梧州听取内河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情况介绍。
破题:一份提案里的精准建言
今年1月自治区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广西区委提交的《打破瓶颈制约 提高广西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提案直指问题核心:
规划层面——建议立即启动《“十五五”广西江铁海联运规划》编制,将多式联运纳入自治区“向海图强”核心战略;
硬件层面——加快推动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确保货物“下船即装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软件层面——打造统一的江铁海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产业支撑层面——加大对钦州、防城港等江铁海联运重要节点城市制度性开放的支持。
这份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性的提案一经提交,迅速获得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进入督办程序。
响应:各部门协同攻坚
提案进入办理程序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联合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等近10个部门协同推进。
规划率先落地。《广西多式联运发展研究》立即启动,提出“十五五”时期广西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计划重磅出台,明确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研究在运河出海口建设江铁海多式联运航运服务中心。
建设工程同步跟上。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加速建设,北海铁山港、防城港第三进港铁路专用线相继建成。北部湾港主要港区实现了进港铁路全覆盖,货物到港后可直接装车发运。
……
成效:半年内的三大突破
提案落地的半年间,北部湾畔发生着肉眼可见的蝶变:
今年1—6月,广西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6%,增速远超公路运输;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提升至25.45%,运输结构正悄然优化。
信息壁垒已然打通。国铁集团升级95306系统,首次接入海运数据,实现“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开发的“八桂联运”平台,整合港口、铁路、海关数据,企业查询货物状态的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分钟。
“一单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4月28日,“渠黎—钦州港—京唐港”线路成功完成“一单制”首发。货主只需办理一次委托,取得一份单证,支付一次费用,就能完成全程运输,全程物流时效提升30%,综合成本降低22%。
从“纸面”落到“地面”,这份提案的督办,不仅直接推动了具体项目的落地和政策的优化,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提案办理过程中,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与政府部门建立“双周协商”机制,先后召开8次专题研讨会,推动《广西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出台。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