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让“蔬香”飘进边疆千家万户——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破解戍边群众吃菜难题


微信图片_2025-10-23_133209_876.jpg

9月3日,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一行实地了解北疆科技育苗温室建设和使用情况

金秋九月,中蒙边境的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迎来特殊的丰收。9月3日,由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联合多方推动的“蔬香行动”石榴籽戍边温室菜棚暨北疆科技育苗温室项目正式启动。

阳光下,现代化温室熠熠生辉,一座座菜棚延展在广袤边境线上。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戍边群众提供稳定的蔬菜供应,让“蔬香”飘进边疆的千家万户。

边民之困  戈壁滩上的“吃菜难”

四子王旗位于我国正北方,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4公里,有300多户常住抵边户。这里地处荒漠戈壁,夏日暴晒、冬日极寒,植物难成活。尽管近年来“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但因距离城区远、冬季气候寒冷、种植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蔬菜种植难和戍边群众吃菜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戍边群众常年以吃肉、土豆和咸菜为主,很难吃上新鲜蔬菜。

2023年冬,得知这一情况的九三学社社员关慧明一行带着装有蔬菜秧苗的育苗盒,驱车前往四子王旗边境地区。当育苗盒送到牧民手中时,他们的感激之情深深触动了关慧明,也让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自此,关慧明带领团队多次深入牧区、边境,走访抵边户、调研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发现传统种植模式难以适应边境大风、低温、短日照的自然环境。如何让戈壁滩长出本地菜,成为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攻坚方向。

牵头攻坚  以科技之力破戈壁种菜难题

今年2月,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与中共乌兰察布市委统战部、四子王旗政府签订“九地合作”协议,正式启动“蔬香行动”。而早已开始相关技术研究探索的关慧明成为该项目的牵头人。

2023年,依托中国·乌兰察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关慧明领衔的专家团队开启“让蔬菜在戈壁上生根”的科技攻坚。立足多年冷凉地区蔬菜种植技术经验,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团队自主研发出甘蓝、胡萝卜、黄瓜等国产良种,通过反复试验,形成涵盖“选种播种、土壤改良、光照调控、水肥管理”的完整技术体系。同步创新研发的三代石榴籽戍边温室菜棚,采用智能结构与新型材料,兼具优异保温、隔热、通风、透光性能,适应边境大风高寒气候,让戈壁滩上长出新鲜蔬菜的“不可能”,变成了惠及百姓的“真现实”。

在“九地合作”协议框架下,关慧明领衔的专家团队持续优化设计,相继推出第四代、第五代温室菜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建成第一至三代石榴籽戍边温室菜棚36座、第四代262座、第五代26座。这些温室菜棚四季生产、标准统一、易于种植、便于管理,具有快速建造、抵御大风、高寒越冬等优势,适宜在高纬度地区推广使用,在边境地区广受欢迎,成为戍边群众的“绿色菜篮子”。

聚力赋能  以资源整合筑牢民生根基

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是建设冷凉蔬菜育苗基地、更好辐射边境线、更好服务抵边户的理想之地。

在“蔬香行动”实施过程中,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积极对接争取内蒙古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捐资100余万元,在红格尔苏木希敏高勒教育培训中心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北疆科技育苗温室”,与中心红色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航天育种科技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这座集育苗、科研、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温室,每年可提供各类种苗60余万株。随着一座座石榴籽戍边温室菜棚的建成,祖国北疆广袤边境线上“蔬香”四溢,戍边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如今,石榴籽戍边温室菜棚已超越解决吃菜难题的范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和重要载体。各族群众互助种植、分享成果、交流技术,在共同劳动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绚丽绽放。望着绵延的温室菜棚,江岸苏木卫境嘎查党支部副书记钢宝力达感慨道:“这些温室菜棚让老百姓常年吃上了自己家的新鲜菜,大家的幸福感更强了、心更齐了,感情也更亲了。”

展望未来,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法,广泛汇聚智慧力量,形成更大工作合力,推动“蔬香行动”在内蒙古更多边境旗县开展,让更多戍边群众从中受益,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会的温暖,以实际行动推动祖国北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助力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