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丛斌: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更新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就是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在开放日当天,三鹿也和河北的钢铁一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从“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到输美狗粮事件;又到今天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屡屡“出事”?为什么我们的著名品牌产品也出事?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丛斌认为,三鹿事件昭示我国产品质量标准存在重大缺憾。

三鹿祸起产品质量标准

丛斌说,他查阅了各奶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检验所依据的有关产品国家质量标准后发现,造成质检漏洞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出在质量标准上:比如,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鲜奶、奶制品及其它一些食品中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含量,都是采用凯氏定氮法(常量或半微量法)测定的。而该法是通过测定奶制品的总氮来确定蛋白质含量的,而不是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所以,牛奶中掺入了含大量氮的三聚氰胺、尿素等,这种方法是检测不出来的。也就是说,这种检测方法本身根本就不能区分牛奶中的蛋白质和三聚氰胺、尿素等化工原料。

“显然,如果企业按照这样的国家标准来验收原料鲜奶或者检验出厂的奶制品,即使加入了三聚氰胺、尿素等有害物质,只要加的比例合适也能过关。而对于国家设立的各级质量监督部门来说,也是依据这样的检验方法检验的,所以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丛斌说。

现行质量监督制度和标准存在诸多问题

丛斌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医药、化工等产品的质量标准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不准确、过时、检测指标不全、适用性差等问题。“我们的质量标准往往是10年甚至十几年以前的,甚至许多新产品没有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更新严重滞后于技术发展,甚至更新过的标准也是过时的,这就造成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上的困难和漏洞。”

“另外,我国目前的一些产品质量标准有许多是由生产企业参与制订的,或者由企业提供资料给质检部门制订的,最后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核通过。由于专家组并不参与测试,主要是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审核,很难辨别数据的准确与否,这就造成了质量标准的不可操作性或漏项,从而容易使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出问题。”

企业没有积极性检测三聚氰胺

丛斌说,实际上对于奶制品来说,现在的技术方法可以做到直接检测蛋白质实际含量,但很少有企业引入相关设备,因为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使用新的检测方法。“但由于更新测试方法所需要的设备费用可能提高,人员需要培训,增加检测费用,尤其是提高质量标准使企业难以达标等。所以,企业对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增项并不感兴趣,导致新的、有效的检测方法不能及时应用到企业的质量控制中来。”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别的方面,丛斌披露,目前氧化锌的国家质量标准中规定氧化锌含量用络合滴定法测定,而不法分子经常掺入碳酸钙等廉价假货,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来检测,锌含量是合格的,但实际上根本不合格,“我们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并通过其它手段证实了确实有大量杂质存在,如果教条地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所出具的检测报告肯定是不真实的。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必须更新质量标准,包括新的产品质量指标、新的检测方法及重要指标的验证方法等。”

长期下去其它奶制品、食品、药品也很难说不出问题

基于此,丛斌建议 ,国家必须高度重视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更新。奶产品要进一步加强抗生素指标的检测。同时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尽快组织相关专家对目前我国现行的一些产品质量标准,尤其是食品、医药等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一次严格的审核和更新,对于那些陈旧过时、计量不准、方法不当、适用性差的标准,应及时审核撤消并更新。而国家对于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检测指标,要设立基金开发新的、适用性强的检测方法。标本兼治才是杜绝类似事件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不从质量控制方法这个根本入手,长期下去其它奶制品、食品、药品也很难说不出问题。”丛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