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丛斌:传达全国人大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文稿



两会精神传达思路:

1.将六中全会与人大全会结合,围绕一个主题: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迎接二十大;

2.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两高报告结合在一起,体现一条主线:大会指导思想;

3.将总书记三次讲话作为大会的指引,解读其核心要义。

 

3月5日至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会议基本情况

大会议程有10项:一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计划报告及草案;三是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四是审议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五是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六是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七是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八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九是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十是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大会日程共6天半。

会议指导思想(有五层含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将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会议主要精神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大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内蒙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看望了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五个必由之路总结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再分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胡建设步伐,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强调,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增加了我们在新征程上迎难而上的底气和敢于斗争的锐气。总书记要求,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民生无小事。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要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3月7日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坚持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深化军事立法工作,做好法规制度实施工作,强化法规制度执行监督工作,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要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自觉履行法定的国防建设职责,依法保障好军队建设、军事行动和军人合法权益。全军要抓紧抓实备战打仗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二)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021年主要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GDP达114万亿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202538.8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开展重点产业链补链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部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要做哪些事,实现哪些目标,做这些事的政策依据):报告指出,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第三部分,2022年工作安排(如何完成上述目标):一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五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六是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七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报告还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1年的主要工作:报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担当尽责,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宪法相关法,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权威和效力。加快宪法相关法完善和发展,健全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和法治秩序,阐释宪法制度的内涵和精神,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立法修法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紧扣“三新一高”要求立法,加快构建国家安全领域法律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立法和补民生保障法律短板,完善刑事司法法律制度,及时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三是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经济、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监察司法等领域工作监督,做好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开展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四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做好代表活动保障工作,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做好对县乡人大换届选举的指导。五是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目标任务,推动人大对外工作。落实国家元首外交共识,积极开展高层交往,深化立法机构双边交流,积极参与议会多边互动,加强对外宣介工作。六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大常委会基本定位,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到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健全常委会运行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全国人大机关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认真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

全年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决定10件,在审的法律19件,批准的条约公约6件。审议报告31个,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行使权利、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473件议案,已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全部审议完毕,其中90件议案涉及的30个立法项目已审议通过或正在审议,176件议案涉及的68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或计划。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8993件建议,统一交由194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并全部办理完毕;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265件建议,交由98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并逐一向代表反馈办理情况,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达97.93%。

第二部分,2022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二是用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三是增强立法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认真做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五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六是认真做好人大对外工作。七是按照“四个机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要求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1年主要工作: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地方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犯罪,依法维护疫情防控秩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惩治腐败犯罪。二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实施民法典,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牢民生司法保障网,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四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五是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障人民参与司法,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六是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法官队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提升司法能力,深入开展法院队伍教育整顿。

第二部分,2022年工作安排:一是筑牢政治忠诚。二是维护安全稳定。三是服务发展大局。四是保障改善民生。五是巩固改革成果。六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1年主要工作:一是服务大局,以检察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司法为民,以检察履职纾解群众急难愁盼。在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中依法能动履职,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检察综合保护让孩子们更好成长,坚决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英雄烈士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三是深化监督,以检察履职维护公平正义。在制约监督中依法能动履职,深化刑事诉讼监督和监狱、看守所执法监督,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从严追诉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强化检律良性互动,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四是诉源治理,以检察履职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以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积极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推动认罪认罚制度充分落实,让公益诉讼更实保护公益,更深融入社会治理。五是治检从严,以检察履职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把政治与业务建设融为一体,抓实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巩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基层导向。

第二部分,2022年工作安排:一是坚持稳进,切实担当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二是狠抓落实,切实担当助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责任。三是持续提升,切实担当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检察责任。

(六)计划和预算报告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大会书面报告了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四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五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落细乡村振兴各项举措。六是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七是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外资外贸平稳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九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经济安全。十是围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向大会书面报告了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推动财力下沉,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

大会审议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案。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和制度依据。修改地方组织法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修正案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地方政权机关组织和工作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从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总结吸收地方政权建设和基层治理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实了“总则”一章内容,完善了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完善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了相关内容,明确了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充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对于更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加快推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八)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代表名额,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人民解放军和少数民族、归侨应选代表名额,代表的结构和选举时间作出规定,并明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3000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根据人口数计算确定的名额数、相同的地区基本名额数和其他应选名额数构成。决定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大会审议通过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香港、澳门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在保持选举办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指导原则、选举会议的构成、候选人的提名人数、参选人的条件、选举的组织和程序、代表的辞职、监督机制和补选进行了明确规定。办法有利于顺利选举产生爱国爱港爱澳、在香港和澳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全国人大代表,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澳门实际。

三、会议取得的成效和启示

纵观大会圆满完成的10项议程,和代表们的认真履职情况,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效及其给我们的启示6个方面。

一是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全过程和各环节。会议审议通过的报告,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非凡智慧创造非凡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彰显了“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极大增强了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代表们表示,更加坚定自觉地捍卫核心地位、维护核心权威、紧跟核心奋斗,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努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二是坚持行稳致远,传递信心力量。大会坚持党中央对当前发展形势的判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署了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措施。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报告,就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各自工作安排。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出宏观政策稳健有效、微观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兜住兜底民生底线等“组合拳”,强调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仅退税减税就达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的1.5万亿元直达企业;安排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持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极大提振了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统揽“两个大局”“四个伟大”,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五个必由之路”“五个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工作、“双碳”、反腐败、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依法治军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超凡领导能力和审时度势、攻坚克难的卓越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崇高情怀。通过认真学习,代表们信心备增,对统筹发展与安全,特别是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保护我国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所做的工作纷纷“点赞”。

三是坚持人民为上,增进民生福社。大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划、安排了一批民生政策、民生实事、民生项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几个报告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保、养老、住房等领域部署了一系列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务实举措,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坚持生命至上,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审议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基层治理的短板。坚持就业优先,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通过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坚持节用裕民,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体现了政府过紧日子换取老百姓和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导向。几个报告还对食品药品安全、婚姻家庭、妇女儿童保护、常态化扫黑除恶等有充分体现,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四是全过程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大会认真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尊重和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鼓励和支持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发表真知灼见,使讨论审议的过程成为纳民意、集民智、汇民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听取意见建议。相关部委旁听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发言采用网络视频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还设置代表热线电话和“我向委员长建言”“2022·代表对政府工作留言”等代表留言小程序,答复代表意见建议立说立行、马上就办。代表们忠诚履职、依法履职、为民履职,审议各项报告和草案、提出议案建议,既着眼全国大局、人民需求,为国计民生尽心献策,又增强机遇意识,充分反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共提交议案487件、建议约8000件。其中修改刑法的议案38件,大多是关于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会议通过的报告、法律、决定充分吸纳代表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修改92处,计划、预算报告分别修改58处和56处,大会主席团还对未采纳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回应和说明。代表们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最高法、最高检的履职“成绩单”表示满意,表决各项议案时都以高票通过。会议期间,继续举办新闻发布会、开设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同时坚持网上网下融合,传递大会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民主、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

五是会议简约有序,展现风清气正。这次会议会期压缩至6天半、为近年最短,议程增加至10项,任务更重、节奏更快、要求更高。会议改进工作方法,通过以简版方式作报告、议案建议首次通过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提交和处理、为每位代表开通全国人大政务微信账号等方式,有效节约了时间,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会风会纪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办公厅关于改进重要会议开法、推动进一步改进会风的具体措施要求,进一步严明纪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制定了9条会议须知和9条工作人员守则。设立会风会纪监督组,做到全员、全程监督“双覆盖”,加强检查和通报。坚持精简节约办会,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用房数量、用车数量、工作人员数量、伙食标准等。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证安全有序。代表们严格遵守大会各项规定,集中精力参加审议,发言紧紧围绕大会议题进行,积极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六是打造诚信政府,彰显公平正义。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标杆,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打造责任政府,优化办事流程,严格执法,政府决策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坚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传播手段日益多样,社会治理等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给政府公信力带来更多考验。基于此,《组织法(修正案)》六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六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工程,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是新时代立法工作和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论语.季氏第十六篇》,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公平正义提升到人们追求的价值高度。因此,治国理政打造诚信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要妥善调整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既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又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本次大会的十项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检察审判、人大工作、政府自身建设、代表产生办法,无不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同志们!

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着力在学深悟透、弄通做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用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部署上来,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以参政党崭新的面貌和扎实履职的成效迎接中国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和我社第12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