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新中国知识分子成长回顾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前,一共29年。在这个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克服种种艰难困苦,为发展我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促进经济技术发展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一个黄金时期。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1956年,长春汽车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电子管厂相继建成投产,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1960年,也就是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广大知识分子干部和科技人员开始在草原进行勘探开发,利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建设起大庆油田。1963年国家制定的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基本实现,大大缩短了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同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达到90以上。我国于1955年创建的核工业发展很快,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5月9日进行了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1956年至1966年,我国共修建铁路近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区都有了铁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动乱年代,我国广大知识分子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在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1967年6月17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9年9月23日,我国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运载火箭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成功研制了中程及中远程运载火箭。我国的空间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制订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计划,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研制计划到发射成功仅用了5年时间;1971年3月3日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一颗科学探索和技术实验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人造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我国还取得了包括建成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开办一批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在内的许多重要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几千万知识分子到祖国的农村和边疆劳动和锻炼,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在知识分子的参与下,我国开发了大庆、大港、胜利等大油田,实现了石油自给;通过地面、地下、空中和海上作业,相继找到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金辅助材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稀有和分散元素、放射性元素及其它非金属、地下水等矿产,共计100多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许多工业部门,例如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制造业,发电制造设备制造业,高精度机床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工业,造船工业,以及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都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工业地理布局大为改观,广大内地和边疆省区都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农业现代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水利设施、化学农药、农村用电、农业机械等大大增加,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有了较大改进。我军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和其它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部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由“万国牌”到制式化,进而向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方向发展。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9年中,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17年中,广大知识分子在教育、文艺等战线辛勤耕耘,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高等院校共招生56.3万人,毕业26.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招生112万人,毕业84.2万人;普通中学共招生874.9万人,毕业430.5万人;小学共招生8800万人,毕业5492.9万人,这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于1977年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中被废除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当年底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了高校招生考试,各大专院校从中录取新生27.3万人;到1978年底,全国高校在校生85万多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88.9万人,中学在校生6540万人。29年中,高校教师为国家培养大学生累计120万人;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200多万人上升到1978年的1726.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0.37上升到1.8。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各条战线成为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在建国后的29年中培养的。在文艺领域,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歌颂新中国,歌唱新生活的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以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创作和出版了各类文艺书籍6.5万多种,生产故事片600多部,美术片270多部。“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我国文艺的繁荣景象,但是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拍出《闪闪的红星》等较好的影片,在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晋剧《三上桃峰》、湘剧《园丁之歌》等一批较好的剧目,使文艺园地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知识分子为发展我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事业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