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魏建功:为了编《新华字典》他辞掉了北大副校长的职务


魏建功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国语言学大师,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以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享誉学界,特别是他为编《新华字典》而辞掉北大中文系主任和副校长职务的举动,广为人知。他很早就加入了九三学社,解放后,成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首届学员,这对他的思想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机遇。

魏建功

魏建功是“五四”时期北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又是北大歌谣研究会的积极分子,参与编辑北大《歌谣周刊》,写了不少文章,很有影响。他还在1934-1936年在北大首先开讲“民间文艺”课程。我很荣幸成为魏先生的学生,后来又成为北大中文系的同事。

北大的“古代汉语”“要籍题解”等课都是魏先生教的,他讲课注重实际知识,比较随便,讲自己的专长与心得,而不大注意理论体系。当然,他讲课也并非没有体系,不过这是国学知识体系,初学者难以掌握,就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魏先生终生热爱民间文艺,解放后即成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创会理事,积极参加会里的活动。1962年《歌谣周刊》四十年纪念时,他提出应隆重纪念,使人们更加重视民间文学。他当时是副校长,他的意见在北大得到重视,决定开庆祝大会,办图书展览、座谈会等活动。我当时是中文系唯一的民间文学教员,负责一些准备工作。记得当时已从图书馆调出许多民间文学图书,准备办一个大型展览,大会、小会也在筹办之中。不料,1962年夏天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决定要大抓“阶级斗争”,特别是文艺界的阶级斗争。北大党委组织开会决定只开小型座谈,作为学术活动处理,这是对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的魏先生的一点安慰。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则举办了纪念活动,请顾颉刚、魏建功等讲《歌谣周刊》时期的民间文艺活动,魏先生发表了两篇回忆录,今天看来,弥足珍贵。

魏先生没有一点架子,对青年人非常热情,向我们讲了许多“五四”时期的情况。北大学生在“五四”时期演出话剧,他也积极参加,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当时女生少,愿意演戏的女同学更少,所以有些女角色就由男同学来演。当时俄国盲人作家爱罗先珂也来看戏,对男生演女角提出一些批评。演戏的同学十分不满,魏先生写了反批评的文章。本来,这是学术争鸣,无可厚非,但他文章的题目却是《不要瞎说》,幽默过分了,成了一种对生理缺陷的嘲弄,引起鲁迅先生的很大反感。鲁迅先生与爱罗先珂关系很好,他们都住在新街口八道湾,知道此事后,即写了一篇文章对魏先生的文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魏先生看了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谢鲁迅先生的批评。过去他常去看望鲁迅先生,此事之后,还是一样去看望,一起谈笑,一如往常。由此可见当时师生关系也是非常融洽而有原则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科学进步、社会进步的法宝,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并坚持下去。(文/段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