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洪绂曾与“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高层论坛”的前前后后


16年前,也就是2005年,在威宁自治县发生了一件在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就是首次在威宁举办“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高层论坛”。这个论坛,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论坛,但其背后却关系到能否圆满回答当时已经在中国草业界争论达23年之久的“中国南方是否能发展草地畜牧业”等问题。

故事还得从时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草学会理事长洪绂曾的学生——威宁县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现已经合并成威宁县草地中心)技术干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王元素同志说起。因为其与洪绂曾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学习和交往中,免不了向洪绂曾介绍一些威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背景下,2005年6月3至5日,洪绂曾和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原民革中央副主席胡敏率“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联合推动组等有关专家到威宁,分别对威宁生态建设、草地畜牧业发展、农畜果产品加工、草海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煤炭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并对威宁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考察结束后,洪绂曾向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首位草业科学领域院士任继周先生建议,在中国南方的威宁举办一次“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高层论坛”,让北方的草业科学界人士及相关领导到威宁看一看,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个建议得到任继周的高度赞同,认为洪绂曾的这个想法很好,感谢九三学社把威宁作为扶持对象,接过了岩溶地区建设的长跑接力棒。

104天后,即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由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草学会名誉会长洪绂曾发起的“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高层论坛”如期在威宁举行。

论坛会期间,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威宁雪山镇人工种草养畜情况,参观了灼圃草场、百草坪草场、凉水沟人工草地和集约化牧场,并对中国草业发展战略总论征求意见,对黔西南自治州和威宁“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进行了讨论,对威宁的规划提出了诸多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其间,还在雪山镇灼圃草场举行了“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会上,中国草学会授予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二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威宁县人民政府“南方草地建设样板,生态畜牧科技先锋”、威宁县畜牧局“草地建设先驱,技术推广尖兵”光荣称号。参加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灼圃模式”为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为国家制定“十一五”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论坛会上,与会科学家、专家、领导还就如何促进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地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人工草地建设与长期利用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种草养畜科技扶贫的经验,在增进学术交流的同时,对中国草业发展战略总论进行讨论和修改。

论坛结束后,洪绂曾、任继周与另一位院士共同向国务院呈送了一份关于中国南方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报告,并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制定“十一五”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这次论坛,消除了当时北方草业界专家由于不了解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实情而产生的误解,解决了南方和北方专家长达23年之久的学术纷争,圆满回答了“中国南方能否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问题,纠正了当时部分人认为“中国南方只能造林而不能种草”的错误认识。

16年过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已经97岁高龄,仍在为中国草业的发展发光、发热。当年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有的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足迹永远留在了毕节,留在了威宁这片土地上。他们为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和威宁自治县脱贫攻坚所做的一切,毕节试验区人民不会忘记、威宁人民不会忘记!

讲述者:

杨大平,九三学社威宁自治县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时任威宁自治县畜牧事业局办公室主任、畜牧师。论坛期间设计、编印《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窗口——贵州威宁》一书推介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