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郝诒纯在西南联大


微信图片_20220408194351.jpg

考入西南联大时的郝诒纯

郝诒纯(1920年-2001年),湖北咸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是我国著名的女地层古生物学家。她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和微体古生物的教学和研究,所建立的“微体古生物微机辅助研究系统”有效应用于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为中国微体古生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爱国熏陶 转系报国

郝诒纯出生在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官宦之家,她的父亲郝绳祖是前清秀才,曾加入同盟会。青少年时期的郝诒纯就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熏陶。

1935年,郝诒纯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学联和妇女救国会。1936年2月,进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底,16岁的郝诒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8年秋,在马约翰教授一家的鼓动下,郝诒纯辗转到达昆明,同年12月考取西南联大历史学系。学习之余,一次偶然机会,她和几位同学一道访问了地质系袁复礼教授。袁教授介绍了中国优越的地质条件,指出发展地质科学不仅能够促进本国找矿勘探事业的发展、对振兴经济起重大作用,还将对提高地质科学的国际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当讲到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处处受帝国主义文化和经济侵略的钳制时,袁复礼十分痛心愤慨。令郝诒纯印象最深的是,当她问到女生学地质是否太艰苦时,袁复礼指出,学好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勇气、毅力和专注,只要专心致志,想办法克服困难,男生女生都能学好地质。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开发矿产,不让外人掠夺”的宏愿,经一再争取,在孙云铸教授的支持下,郝诒纯从历史系转入了地质系学习。从此,她坚定地成为“大地的女儿”。

苦练苦学 立定根基

从历史系转入地质系后,郝诒纯处处以标准的地质人严格要求自己。最初参加野外实习,她只觉得老师们快步如飞,登高山如履平地,系里仅有的几位女生一路小跑赶到观测点,老师已经讲授过半,回到驻地整理野外学习记录时,本子上多半空白。这样,不到一学期,女生已走掉近一半。

为了不违背选学地质的初衷和打破“女生学不了地质”的偏见,郝诒纯只好努力加强自己的体能,每天到郊外练跑步。在西南联大,战乱切断了家庭接济,郝诒纯只好每周到城里打四次工,靠兼职帮人洗衣服、刻蜡版、抄写东西、当家庭教师坚持学习。每逢节假休息日,她还邀约几位好友登山。后来,她又给自己增加郊外跨沟渠、跳田埂的锻炼项目。这样一来,收效极好。第二年到野外实习,就再也不怕路途险阻和崎岖,步行、登山的能力和技巧都有了很大提高。郝诒纯认为:“这是学地质的最最基本的基本功。它是使我能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严格要求下学会系统的野外地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也是我后来能够长期坚持地质工作的基础。”

西南联大地质系校友顾知微院士回忆:“她转入地质专业后,学习精神颇为热诚。记得在二年级同赴昆明附近的二村进行野外实习时,她精神振奋,在山野步行中她与男同学齐头并进,绝不落后。以后到曲靖、沾益或其他地区的野外实习,她也同样热情参加。”

学生领袖 地质荣光

作为中共地下党员,在西南联大,郝诒纯一直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是党的外围组织群社的发起人之一。学校于1939年成立学生自治会,她连续两届当选为主席。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西南联大一时间停止了各种进步活动,学生自治会也陷入半瘫痪状态。这时,郝诒纯挺身而出,尽量维持学生会的正常活动。

地质系的同窗刘东生院士回忆,郝诒纯是那种常常走在别人前面的人。她待人和蔼可亲,同学们都喜欢和她商讨问题。许多关系到学生利益的工作,大家都愿意推她作代表。为了向群众做好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郝诒纯还参加演出街头活报剧,成功扮演了《黑字二十八》中进行抗日救国活动的女学生的角色。

在西南联大,郝诒纯不仅要克服艰苦的学习生活,更要战胜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歧视风气。郝诒纯曾回忆:“我去地质系时,班里只有四个女生,到三年级时,只剩我一个。一个女孩子学地质的确有意想不到的磨难。在地质系实习时,我先后到过一平浪煤矿和个旧锡矿,但却被拒之于矿井之外,理由是女人下矿井,矿井就会坍塌。大学结业时,我想进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但得到的答复是‘不欢迎女的’!我又想去新疆搞地质研究,新疆地质调查所所长也无可奈何地告诉我:如果你是男的,我一定要你……尽管有艰难险阻,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在西南联大时期,郝诒纯于1942年在云南省建设厅地质调查所谋了较为稳定的“技士”的职位,1943年任云南大学矿冶系助教。她一面工作、一面苦读,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还于1945年获得了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马以思女士纪念奖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