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生态学的追梦人——赵丛礼与环境监测的故事


作者按:2019年11月,全国政协为充分展示人民政协成立70年来提案发挥的独特作用和产生的重要影响,决定表彰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有影响力重要提案。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原专职副主委赵丛礼,在1986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的提案》获得表彰。此文成文于2020年4月,2020年9月被收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的故事》,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回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不能不提到一份字数仅有一千余字的提案。

那是1986年3月,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上,九三学社界别全国政协委员赵丛礼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的提案》。提案提出发展是一个生态学问题,在发展中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发展中要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生态环境监测明确定义和指标体系的情况下率先在环境监测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等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为推动国家重视生态保护,制定有关政策,建立环境监测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复文中表示,在“七五”计划期间,将在全国逐步设立若干环境监测站,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监测方法、指标、评价体系等。2019年国庆前夕,该提案被全国政协表彰为“100件有影响力的重要提案”。

640 (1).jpg

提案人赵丛礼,男,汉族,1931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九三学社社员,195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森林系。历任昆明农林学院讲师,云南农业大学讲师,云南林学院讲师,1980年起任云南林学院(1983年改称西南林学院,现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系副主任、副教授,1984年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担任过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及生态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640 (3) 拷贝.jpg

赵丛礼全国政协委员委员证

通过回顾赵丛礼先生工作经历和加入九三学社之后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赵丛礼先生是一位生态学的追梦人,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坚持,是这篇提案背后最动人的故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始起步。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对“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要求“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设立全国环境监测总站,并加强同卫生、水利、农林、水产、气象、地质、海洋、交通、商业、工业等部门的协作,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组成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将“统一组织环境监测,调查和掌握全国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改善措施”作为国务院设立的环境保护机构的一项主要职责;1983年7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对环境监测的任务、机构的职责与职能、监测站的管理、环境监测网、报告制度等作了明确规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赵丛礼先生从他的专业出发,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解的意见和建议。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赵丛礼参与了在多个省份和云南省内生态和环境治理方面的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发展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大面积森林被垦植开发用于耕作,致使许多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等导致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生产和生态之间的问题日趋突出。针对这一突出的矛盾,赵丛礼先生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和专业知识,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积累了大量与生态环境方面相关的素材和事例,对有关森林保护及环境治理方面有了一些学术上的成果。

640 (2).jpg

1988年中央统战部李定走访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机关与赵丛礼(右)交流

1980年11月赵丛礼加入九三学社,成为九三学社昆明分社(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前身)恢复活动以后首批入社的人员之一。当时九三学社昆明分社有一大批从事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的社员,如曲仲湘、王焕校、邓德仁、曾广权等,赵丛礼与他们成为挚友和同事,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较早地开启了环境保护的思考和研究。在此期间,赵丛礼组织和参与了九三学社昆明分社及后来的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滇池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大西南岩溶地区脱贫与经济振兴调研等科学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

1980年赵丛礼、曲仲湘撰写和发表了一些有关生态农业的论文。1985年曲仲湘、赵丛礼、程绍迥三位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六届三次全会提出《在全国推行生态农业的建议》的提案,受到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视,召集专门会议组织落实,会议决定在北京、上海、苏北等地进行试点示范。经过多年的实践,生态农业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1993年,生态农业建设被中央确定为确定为“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之一。

此外,赵丛礼还参与了《云南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保护区预测研究》,还提出对玉溪地区“三湖”的利用保护建议、昆明煤气厂污水资源化的建议等,都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640 (1) 拷贝.jpg

1991年赵丛礼(左二)参加大西南岩溶地区脱贫开发调研

1984年12月,赵丛礼和曲仲湘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提交论文《环境保护问题及关于建立环境学的探讨》,系统论述了环境保护问题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环境学的科学概念、科学根源、方法论、2000年后的远景设想、对人类生命价值的作用等,是国内较早探讨环境保护问题的论文,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该论文经进一步修改后于1985年7月公开发表在《环境科学丛刊》第七期。正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1986年3月,赵丛礼先生以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全国政协六届四次全会提交了这篇名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的提案》。

该提案提交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继成立了环境监测处和各级环境监测站(中心),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监测专业。根据生态环境保护部2019年5月29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18年底,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包括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全国31个省份2583个县域。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从1986年赵丛礼先生提交提案到现在的30多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赵丛礼先生等九三学社前辈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们相信,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美丽中国的愿景会早日实现,这是对赵丛礼先生等的最好纪念,也是他们所期盼的。

640.jpg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的提案原文

(“往事漫谈”微信公众号  作者:柳宗培)